《列子》是我國先秦時期文獻中的一本經(jīng)典著作,相傳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列御寇所作。
《列子》一書富于文學色彩,記載了大量的神話和寓言故事,其中很多故事大家能耳熟能詳,比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等等。
仔細閱讀《列子》,你還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本書講述了一些讓人腦洞大開的故事,比如心臟置換手術(shù),會眉目傳情的智能機器人,其中有一些現(xiàn)代科技都難以實現(xiàn)。可以說,《列子》又是一部具有科學精神的書。
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夢中充滿了各種各樣光怪陸離的景象,但是關(guān)于夢的成因,一直是科學未解之謎。直到20世紀心理學的發(fā)展,人們才對夢做出了科學的解釋。
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列子》已經(jīng)比較全面分析了夢的成因與類型。
什么是夢?在《列子·周穆王》篇中,作者說:“神遇為夢,形接為事。故晝想夜夢,神形所遇?!?/strong>所謂“神遇為夢”, 意即精神與外界接觸就會產(chǎn)生夢;“形接為事”,意即形體與外界接觸就會產(chǎn)生感覺。一個人白天有什么想法,夜晚就會出現(xiàn)相應的夢,也就是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p> 《列子》認為夢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夢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以一定的外部現(xiàn)實為依據(jù)的。 《列子》將夢分為了六類:“一曰正夢,二曰噩夢,三曰思夢,四曰寢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此六者,神所交也。” 這里,列子認為,這六種夢都是人的精神同外界發(fā)生接觸的結(jié)果。 《列子》又說: “不識感變之所起者,事至則惑其所由然;識感變之所起者,事至則知其所由然,則無所怛?!?/p> 這里講的是對夢的基本態(tài)度。意思是說,如果知道夢是由精神同外部世界接觸的結(jié)果,也就是所謂的“交感”,則可知道夢的由來,就不必大驚小怪了。 巴甫洛夫曾說,做夢是一種痕跡刺激,并且大都是陳舊痕跡的興奮??茖W界認為,人在入睡后,大腦皮層并未完全被抑制,仍然活躍著,腦海中出現(xiàn)各種夢境,都是人類一種正常生理現(xiàn)象。 《列子》又說:“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陰陽俱壯則夢生殺。”這與《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觀點相同,也就是說,人的體質(zhì)影響到與外界的交感。因此,人處于不同體質(zhì)狀態(tài)時,所做的夢是不一樣的。 《列子》還認為,夢與人的生理需求有關(guān)。吃的太飽時,就會做給人送東西的夢;沒有吃飽時,就會夢到奪取別人東西。 同時,當人患上疾病時,也會做相應的夢:“以浮虛為疾者則夢揚,以沈?qū)崬榧舱邉t夢溺。” 醫(yī)學研究表明,夢確實與疾病有一定的聯(lián)系?;加斜茄住⑾炔“Y的人,因為疾病影響到了呼吸,就會做一些相關(guān)的噩夢。 《列子》又認為夢與睡眠時外界刺激有關(guān)。他說,枕著衣帶睡覺就會夢見蛇,飛鳥銜著頭發(fā)就會夢見飛翔,天氣變冷就會夢見大火,人將生病就會夢見吃飯。對此,很多人可能深有體會,這與心理學的觀點有相近之處。 實驗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在睡眠時,是一個“慢波睡眠”與“快波睡眠”反復交替的過程。慢波睡眠時,人沒有夢產(chǎn)生;快波睡眠時,人腦會有潛意識活動,就會產(chǎn)生夢境。人在快波睡眠時,如果受到外部刺激,這種刺激就會傳遞到大腦中形成夢境。如將熱水袋放在一個睡眠的人的腳部,他就可能做一個在洗熱水澡的夢。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對夢進行了全面解析。他認為,夢是通往潛意識的橋梁,夢不是偶然形成的聯(lián)想,而是潛意識的情欲偽裝的滿足。 《列子》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鄭國的樵夫打了一只鹿后藏起來,但他后來忘記了藏鹿的地方,回家后他做了個夢,夢見了藏鹿之地及得鹿之人,按照夢的線索,他醒來后找到了得鹿的人和藏鹿地點。兩人于是爭吵起來,法官讓他們各得一半,鄭國國君聽了后認為,究竟誰夢誰覺,無法說清,說不定法官是在夢中斷案。 作者的本意是要證明“覺夢難分”,但故事的客觀效果卻告訴人們,不管夢的情節(jié)多么離奇古怪,都是現(xiàn)實生活在潛意識中的一種反映。 書中,還有一個地主尹氏,他非常注重自己的產(chǎn)業(yè),白天拼命役使下人,夜晚則做夢為奴,被人奴役鞭撻,讓他非常痛苦。 在這個故事中,這個地主經(jīng)常奴役他人,在潛意識中形成了一種折射,所以他晚上會做自己被他人奴役的夢。 綜上所述,《列子》認為,夢的成因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當人存在某種生理需求時,這種需求意識就會反映在夢中;心理的角度,夢的形成是人的愿望的反映,這種愿望是建立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的一種心理活動。 從先秦到魏晉時期,許多著作記錄了大量夢的故事,分析了夢的性質(zhì)和成因。有魂魄成夢說、鬼神托夢說、天命譴造說、因果報應說等等,但是這些學說都明顯帶有宗教色彩。 《列子》說夢,明顯地擺脫了上述各種非科學的影響,表現(xiàn)出一種冷靜的理性精神,對于科學認識夢的成因有一定的貢獻。 盡管夢的成因仍舊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可以看出,《列子》已經(jīng)能從現(xiàn)代心理學的角度對夢的成因進行分析,體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