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像
清高宗朝冠頂
清代東珠吉服冠頂
文武四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wèi)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上銜青金石。文武五品官、三等侍衛(wèi)、鄉(xiāng)君額駙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文武六品官、藍翎侍衛(wèi)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上銜硨磲。文武七品官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中飾小水晶石,上銜素金。進士、貢士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上銜三枝九葉。狀元的朝冠頂為鏤花金座,上銜水晶石。舉人、貢生、監(jiān)生的朝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金雀。生員的朝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銀雀。外郎、耆老,冠頂以錫。文武八品官、從耕農(nóng)官的朝冠頂為鏤花金座,上銜陰文素金。文武九品官及未入流小官的朝冠為鏤花金座,上銜陽文素金。
清代一品仿紅寶石四藝紋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二品象牙染色雙龍戲蛛紋銀鎏金吉服頂
吉服頂為帝后臣僚在穿吉服、常服、行服時所用。皇帝的吉服頂為滿花金座上銜大東珠一顆。皇子、皇孫、皇曾孫、皇元孫等未封爵者用紅絨結(jié)頂。親王、親王世子、郡王、貝勒、貝子以及入八分公者、固倫額駙均為紅寶石頂珠配鏤花金座。
未入八分公及和碩額駙、民公、侯、伯、文武一品官、鎮(zhèn)國將軍、郡主額駙、子爵為珊瑚頂珠配鏤花金座。文武二品官、輔國將軍、縣主額駙為鏤花珊瑚頂珠。文武三品官、奉國將軍、郡君額駙、一等侍衛(wèi)為藍寶石頂珠配鏤花金座。文武四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wèi)為青金石頂珠配鏤花金座。
清代二品仿珊瑚盤長蝴蝶紋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三品仿藍寶福壽雙全紋銀鎏金吉服頂
文武五品官、三等侍衛(wèi)、鄉(xiāng)君額駙為水晶頂珠配鏤花金座。文武六品官、藍翎侍衛(wèi)為硨磲頂珠配鏤花金座。文武七品官及進士為素金頂珠鏤花金座。文武八品官、貢生為鏤花陰文素金頂珠鏤花金座。文武九品官及未入流小官為鏤花陽文素金頂珠鏤花金座。監(jiān)生、生員為素銀頂鏤花銀座。外郎、耆老以錫制吉服頂。
由清代典制和現(xiàn)存各級帽頂實物來看,其主要分為兩大類造型:一類是以柱式為主的朝冠頂,一類是圓球狀的吉服頂。
清代四品仿青金石累絲炸珠工藝吉服頂
清代五品水晶福壽如意紋銀鎏金吉服頂
帽頂座子的材質(zhì)包括金、銀、銅、錫、木頭等。從帽頂上鑲嵌的寶石來看,目前實物能見到的有紅碧璽、紅尖晶石、紅芙蓉石、東珠、藍寶石、紅珊瑚、青金、硨磲、水晶、染色象牙等,但最多的卻是內(nèi)務府養(yǎng)心殿造辦處玻璃廠產(chǎn)的仿各類寶石的玻璃。所以,雍正朝以前會典中明確所說的一品帽頂用紅寶石、三品用藍寶石,現(xiàn)在看來值得商榷。在古代,通常所說的紅寶石、藍寶石是泛指紅色、藍色的寶石。在十九世紀以前,人們對紅寶石的認識出現(xiàn)了很多混淆。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時所戴的大皇冠上,也有一顆重398.72克拉的紅色寶石。當1676年俄國特使從北京花2672枚金盧布購得它時,當時的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曠世罕見的大紅寶石。在總共鑲嵌4836顆鉆石,總重2858克拉的俄皇大皇冠上,這顆紅色寶石被裝飾在最頂端,享受眾星拱月的待遇?,F(xiàn)在想來,當年的買者和賣者其實都沒法區(qū)分尖晶和紅寶石。此外,在博物館所藏考古出土明確紀年的康熙時期隨型花蕾朝冠帽頂,所用藍寶和紅寶,除了紅色尖晶和碧璽外,玻璃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康熙三十五年內(nèi)務府養(yǎng)心殿造辦處玻璃廠建立)。早期玻璃帽頂因為技術原因,氣泡一直不能很好地去除,造辦處不能大量制造優(yōu)質(zhì)玻璃,紅藍玻璃大概也被算為了紅藍色寶石。雍正朝后,內(nèi)務府養(yǎng)心殿造辦處玻璃廠隨著大量外國傳教士的加入,玻璃制造技術取得飛快進步,按雍正諭令要求,帽頂開始大量使用玻璃,嘉慶朝設頂戴委署庫掌官員。查閱清宮造辦處檔案,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這類玻璃帽頂?shù)闹谱髻Y料,玻璃帽頂平時是用于賞賜官員的,同時期民間玻璃的制造技術是沒法與其相比的。
清代六品仿硨磲鏤空連環(huán)紋銀鎏金吉服頂
清代七品素金鏤花銀鎏金吉服頂
從工藝上來看,帽頂座的制作涵蓋范鑄、鑲嵌、鎏金、鏨刻、焊接、捶揲、炸珠、掐絲、拉絲、累絲、編絲、點翠、畫琺瑯、模壓等首飾制作的所有工藝,處處體現(xiàn)了官器制品的精良華貴。
帽頂作為官器在加工制作上相當復雜,一方面體現(xiàn)了清代傳統(tǒng)金、銀、銅等器物的制造技術的最高境界,另一方面也讓我們領略了養(yǎng)心殿造辦處玻璃廠玻璃制品的風采,造辦處玻璃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當時國外玻璃制造技術的引入帶動了中國玻璃工藝的發(fā)展。這些小小的帽頂使我們更多地了解了那些逝去歲月的輝煌和流光溢彩的工藝。
(文章摘自榮寶齋《藝術品》,作者:吳 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