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1]君子之行[2],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3]。
非淡泊[4]無以明志,非寧靜[5]無以致遠[6]。
夫[7]學須靜也,才[8]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9],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10]則不能勵精[11],險躁[12]則不能治性[13]。
年與時馳[14],意[15]與日[16]去,遂[17]成枯落[18],多不接世[19]。
悲守窮廬[20],將復何及[21]?
君子的品行,以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顯現(xiàn)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wěn)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干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干,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yè)。怠慢便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于是枝枯葉落,大多不能對社會有所作為。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后悔又怎么來的及呢?
[1]夫(fú):發(fā)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2]行:操守、品德。
[3]儉以養(yǎng)德:以簡樸節(jié)約財務來培養(yǎng)自己的高尚品格
[4]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名利。
[5]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6]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
[7]夫:大丈夫
[8]才:才干
[9]廣才:增長才干。
[10]淫(yín)慢:過度的享樂,慢:怠惰。
[11]勵精:奮勉,振奮。
[12]險躁:暴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13]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p>
[14]馳:消失、逝去。
[15]意:意志
[16]日:時間。
[17]遂:于是,就。
[18]枯落:枯葉一樣飄零
[19]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20]窮廬:破房子。
[21]將復何及:怎么還來得及。
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寧靜才能夠靜思反省,修養(yǎng)身心,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做到不受利誘,不受物惑。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yǎng)身心,靜思反省。靜中自由一片遼源高邈的天地,在寧靜中思考和感悟,才能“心騖八極,馳思萬里”,為自己的才思尋覓到最適合的佳境。如果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在修身養(yǎng)性中吸納天地靈動之氣,也不能有效的謀定而后動,更談不上計劃未來。因此,潛心學習研究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環(huán)境和靜養(yǎng)的心態(tài)。
節(jié)儉的力量
“儉以養(yǎng)德”。以節(jié)儉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怡然的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zhì)的奴隸。
“儉以養(yǎng)德”。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儉”字有非常簡潔的注釋:“儉,約也。”顯然,諸葛亮告誡孩子做人要堅持節(jié)儉、勤儉的品格,生活要堅持節(jié)約、約束的準則,在節(jié)儉和節(jié)約中培養(yǎng)自己的清廉風范和美德。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律己的簡樸生活,尤其不會因為攀比富貴、貪念享受、追求奢侈,而成為物質(zhì)的奴隸,甚至走上貪腐的罪惡深淵。
策劃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要事事講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視名利淡如水,視責任重如山。面對未來,你的理想信念動搖過嗎,你有歷史使命感嗎,你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觀念嗎?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下功夫謀劃自己的人生,制定長遠的奮斗目標。只有在澹泊名利的心態(tài)下,才能避免急功近利的浮躁,才能踐行“不積硅步,無以千里”的務實,才能為了實現(xiàn)遠大志向而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每一天搜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能夠做好什么。以這樣寧靜澹泊和扎實堅定的步履,一步步走向遠大的目標。
學習的力量
“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jié)果。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你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諸葛亮忠告孩子:沒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只有“學而知之”的人才。而學習任何專業(yè)技能,做好任何知識學問,都需要選擇寧靜的環(huán)境,更需要靜養(yǎng)的心境。這種客觀與主觀的“靜”,對于潛心學習,做好學問,建功立業(yè)是非常重要的。有道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日無古賢”,靜學或靜養(yǎng),就能積聚實現(xiàn)志向的力量,人在智慧中的感悟,并且立定的志向,具有不可動搖的堅定性。而用智慧來實現(xiàn)志向,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就。
毅力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會半途而廢。
效率的力量
“慆慢則不能勵精”。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地掌握要點。計算機時代是速度的時代,樣樣事情講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樣不謀而合。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特別提到了人生用于學習與奮斗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任何怠慢和懶惰,都可能使你的志向化為烏有。因此,他忠告孩子凡事都不要拖延,要一鼓作氣地歷練自己,勵志自己,爭取精益求精,將事情做到極致,勵精圖治,厲行成功。如果在學習和工作中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懶散觀點來原諒自己,那么,“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就是必然的悲劇結(jié)果了。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
品質(zhì)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治性”。任何時代與任何社會制度下,要獲得人生的成功,做人做事都不能靠機會主義的冒險心態(tài),不能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區(qū)玩一把賭博的心跳。因此,諸葛亮忠告孩子:在學習與做事中,盡管需要爭取速度,但絕對不要太過急躁。因為,急躁不僅容易出錯,急躁也是高尚德行的天敵。人在急躁中就難以陶冶性情,更不能使自己的智慧與情操得到升華。
時間的力量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而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管理”是個現(xiàn)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唯有管好時間,善用每分每秒,我們不能蹉跎歲月。
這大概是諸葛亮對人生苦短發(fā)出的最為沉重的嘆息。作為對孩子的訓育忠告,除了上面那些字字珠璣的人生哲理與感悟,還需要最具有人情味和人性觀照的親情語言。給孩子談點什么最能體現(xiàn)父親對孩子期待與厚望?那就是珍惜時間?!吧賶巡慌?,老大徒傷悲”,自然是人生無法躲避的法則。因為人生歲月就是在你身邊一年年地流逝而去的。如果時間飛馳而去了,而你又沒能取得學習與事業(yè)上應該有的成功,那么,你的意志就可能被時間消磨掉。而意志的消磨,則會讓人在頹喪中一蹶不振,甚至終老而一事無成。
進取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jié),才悲嘆蹉跎歲月,也于事無補。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績而稍有懈怠,沒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沒有任何理由滿足現(xiàn)狀而不思進取。要始終居安思危,更要善于思危奮進。
諸葛亮在這里告誡孩子,如果在青春年少時期不努力學習,不為理想奮斗,不建功立業(yè),那么,生命的綠葉很快就會枯落?!澳静辉孤溆谇锾?,草不謝榮于春風”,這是自然規(guī)律。倘若你感覺到自己的心智開始枯落萎頓了,而你的現(xiàn)實處境和人生竟然與這個世界還有很大的距離,那你就只有關(guān)起門來自我悲涼,嘆息“無可奈何花落去”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