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石公三略》《上略》,看黃石公如何任賢擒敵

夫主將之法,務(wù)攬英雄之心(務(wù)必收攬),賞祿有功(祿:用如動詞指獎給俸祿,有功:指有功勞的人),通志于眾(貫通,推廣)。故與眾同好靡不成(同好:指一條心作戰(zhàn),靡:沒有),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也(人:指人心向背);亡國破家,失人也。含氣之類,(含氣之類:指人。用人的呼吸來借代指人)。咸愿得其志(咸:都)?!盾娮彙吩唬?/strong>(讖(chèn):驗證、符驗?!盾娮彙肥枪糯囊徊勘鴷?,后來失傳)“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賊:傷害禍害),弱者人之所助,強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設(shè)(設(shè),同施,施行),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宜:適宜)。端末未見(開端),人莫能知(人莫:沒有誰)。天地神明,與物推移(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變動無常。因敵轉(zhuǎn)化,不為事先,動而輒隨(輒:就)。故能圖制無疆(圖制:圖謀制勝)扶成天威(天威:君主之威嚴(yán)),匡正八極(匡:正,八極:八方,指天下),密定九夷(九夷:泛指邊遠(yuǎn)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如此謀者,為帝王師。

故曰,莫不貪強,鮮能守微(守微:遵循微妙的義理,特指“柔有所設(shè),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動應(yīng)事機,舒之彌四海(彌:布滿),卷之不盈懷(盈:滿),居之不以家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胸中),而敵國服(服:順服)

譯文:

作為主將,必須收攬人心,獎賞功臣,把自己的意志貫通于眾。只要與眾人一條心,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業(yè),與眾人同仇敵愾就沒有推不翻的敵人。治理國家安撫民眾,在于得人心;國破家亡,在于失人心。所有的人都是愿意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的。兵書《軍讖》講:“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是美德,剛是禍害。弱者往往得到人們的同情和支援,強者常常遭到人們的怨恨和攻擊。柔有柔的用處,剛有剛的用處,弱有弱的用處,強有強的用處,應(yīng)當(dāng)把這四者結(jié)合起來,因事制宜地加以運用。事物的始末還沒有顯露,人們就無法認(rèn)識它。天地神明,是隨著事物的推移而變動無常的。戰(zhàn)爭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軍事上要根據(jù)敵情的變化來采取適當(dāng)?shù)膶Σ?,而不要首先采取行動,敵人動則跟隨。這樣就能圖謀制勝,輔佐君主,樹立威嚴(yán),拯濟天下,安定四方。能這樣出謀劃策的人,就能做帝王的老師。

所以說,人沒有不好強的,卻很少有人能掌握柔能克剛、弱能勝強這個微妙的道理;一般人如果能夠掌握運用它,就可以保全自己。圣人如果能掌握運用它,就能夠順應(yīng)事物的變化,展開它推行于天下,卷起來不滿懷抱,不需用房屋安置它,也不需用城郭保護(hù)它,只需藏在心中,就可以使敵國屈服了。

《軍讖》曰:“能柔能剛,其國彌光(彌:更加。光:光明榮耀);能弱能強,其國彌彰(彰:顯著)。純?nèi)峒內(nèi)?,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必亡?!?/strong>

夫為國之道,恃賢與民(恃:依靠)。信賢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則策無遺(策:政策、謀略。無遺:無所遺漏,指全部得以施行)。所適如支體相隨(適:往,到……去。),骨節(jié)相救(救:應(yīng)和),天道自然,其巧無間(間:間隙、縫隙)。軍國之要(要:關(guān)鍵,重要),察民心,施百務(wù)(百務(wù):指各種措施)。危者安之(安之:保護(hù)他使其安全),懼者歡之(歡之:安撫他使其歡樂無懼),叛者還之(還之:招還叛離的人),冤者原之(原之:為其申冤昭雪),訴者察之(察:考察,審察),卑者貴之(貴之:指提拔才高位卑的人),強者抑之(抑:壓制),敵者殘之(殘:消滅),貪者豐之,欲者使之居之,畏者隱之,謀者近之,讒者覆之(覆:傾覆),毀者復(fù)之(復(fù):報復(fù)、懲罰),反者廢之(廢:廢除、毀掉。這里指誅殺),橫者挫之(橫:任意橫行、暴虐的人,挫:挫傷,挫?。?strong>,滿者損之(損:減損),歸者招之(招之:招納安置),服者居之(居之:使其安居樂業(yè)),降者脫之(脫:解脫。這里指赦免)。

譯文:

《軍讖》上說:“既能用柔,又能用剛,國威就日益輝煌彰著;既能用弱,又能用強,國家就繁榮昌盛。如果單純用柔或單純用弱,國力就必定削弱;單純用剛或單純用強,國家就必定滅亡?!?/p>

治理國家的原則,首要的是依靠德才兼?zhèn)涞娜撕瞳@得人民群眾的擁護(hù)。信任賢人如心腹,使用民眾如手足,就不會失策。這樣,行動起來就像肢體相隨,骨節(jié)相應(yīng),運用自然有似天道,巧妙得沒有間隙。統(tǒng)軍治國的要訣,在于悉心體察民心,正確實施各種措施。對處境危險的人要予以保護(hù),對心存畏懼的人要給予安撫,對叛離的人要設(shè)法召還,對含冤受屈的人予以昭雪,對有所申訴的人要為他查清,對才高職低的人要予以提拔,對恃強驕橫的人要予以壓制,對與我為敵的人要予以制裁,對貪求的人要設(shè)法滿足,對愿意效力的人要予以任用,對個人隱私要予以保密,對善謀的人要親近,對進(jìn)讒言的人要予以揭露,對毀謗他人的人要懲罰,對謀反的人要嚴(yán)懲,對蠻橫的人要挫傷,對自滿的人要抑制,對愿歸順的人要招撫,對被征服的人要安置,對投降的人要赦免寬恕。

獲固守之(固:堅固),獲厄塞之(厄:險峻,塞:阻塞),獲難屯之(難:難于攻取之地,屯:駐守),獲城割之(割:分割,分封),獲地裂之(裂:分封),獲財散之(散:分散,此指分給功勛財物)。敵動伺之(伺:觀察),敵近備之,敵強下之(下:示弱),敵佚去之(佚:通逸,安逸,此指以逸待勞,去:避開),敵陵待之(陵:侵犯,待:指還擊),敵暴綏之(綏:安撫回避),敵悖義之(悖:悖逆道義,義之:用正義聲討敵人),敵睦攜之(攜:分離,離間)。順舉挫之(順舉:順應(yīng)敵方的舉動),因勢破之(因:依據(jù),根據(jù)),放言過之(放言:此指放出假消息),四網(wǎng)羅之。得而勿有(有:據(jù)為己有),居而弗守(得到城池不要自己久居),拔而勿久(拔:攻?。?strong>,立而勿取(立其國人為君,不要自己取而代之),為者則己(決策出于自己),有者則士(有:有功的人,指功勞歸于將士),焉知利之所在!

彼為諸侯,己為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取。世能祖祖(祖祖:第一個祖用如動詞,指尊崇,第二個祖指祖先),鮮能下下(下下:愛護(hù)百姓第一個下用如動詞,指愛護(hù),第二個下指百姓)。祖祖為親,下下為君。下下者,務(wù)耕桑不奪其時,薄賦稅不匱其財(匱:竭,盡),罕徭役不使其勞(罕:減少),則國富而家娭(娭(āi)嬉戲,玩樂),然后選士以司牧之(牧:治理)。夫所謂士者,英雄也。故曰,羅其英雄(羅:搜羅集中),則敵國窮。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則政行而無怨。

譯文:

占領(lǐng)了堅固的地方要守備,占領(lǐng)了險峻的地方要設(shè)立關(guān)塞,占領(lǐng)了難于攻取的要地要駐兵屯守,得到城邑要分賞給有功的人,得到土地要分封給出力的人,得到財物要分散給眾人。敵人行動時要注意偵察,敵人接近時要嚴(yán)加戒備,敵勢強盛時要示弱使它驕傲,敵人以逸待勞就要避開它,敵人來犯就要堅決還擊,敵人兇暴要設(shè)法回避,敵人背逆天理要用正義聲討,敵人和睦團結(jié)要使它分化。順應(yīng)敵人的行動以挫敗它,根據(jù)敵人的形勢而擊破它,放出假情報使它發(fā)生過失,四面包圍把它殲滅。獲得財物不要據(jù)為己有,儲存的財物不要自守,奪取城池不要自己久據(jù),立其國人為君,不要自取其位,決策出于自己,功勞歸于將士,這正是大利之所在!

讓別人當(dāng)諸侯,自己當(dāng)天子,使他們各保城邑,讓他們各自征收賦稅。世上的人都能尊重他的祖先,很少愛護(hù)民眾。尊敬祖先是敬親,愛護(hù)民眾才能為君。愛民的君主,不占農(nóng)時,減輕賦稅不使民眾貧窮,減少徭役不使民力疲困,這樣國家富足了,人民快樂了,然后選派士人去管理他們。所謂士人,就是英雄人物。所以說,收羅了敵國的英雄,敵國就會陷于困境。英雄人物是國家的骨干,民眾是國家的根本。獲得了骨干,掌握了根本,自然就能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夫用兵之要(要:關(guān)鍵要害),在崇禮而重祿。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故祿賢不愛財(祿賢:給賢者以俸祿),賞功不逾時(不逾時:不超過時間,此指及時),則下力并而敵國削(下力并:部下同心協(xié)力)。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贍以財(贍:供養(yǎng)),則士自來;接以禮(接:對待,接待),勵以義(勵:鼓勵勸勉),則士死之。夫?qū)浾撸嘏c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同滋味:同甘共苦),敵乃可加(加:加諸以攻擊),故兵有全勝,敵有全囚。

昔者良將之用兵,有饋簞醪者(有人送給一瓢美酒,者:語氣助詞),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諸:之于,即將酒投之于河與士卒同流共飲)。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味:用如動詞,使····有味道),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以:因為)。

譯文:

用兵的要訣,在于給人才隆重的禮節(jié)和優(yōu)厚的俸祿。禮節(jié)隆重,有智謀的人就會自動到來;俸祿優(yōu)厚,有義氣的人就樂于效力。所以,用厚祿優(yōu)待賢人,不要吝惜財物,獎賞有功的人,不要拖延時間,這樣,就能使部屬齊心協(xié)力而削弱敵國。用人的方法是,封爵位尊重他,供資財供養(yǎng)他,賢人就會自愿投效;用禮節(jié)接待他,用大義鼓勵他,義士就會效力。當(dāng)將帥的人,必須與士兵同甘苦共安危,這樣才能去攻擊敵人,這樣軍隊才會全勝,敵人才會全部被俘獲。

傳說從前有一位良將,有人送給他一壇美酒,他叫人把酒倒在河里,與士卒一起掬水共飲。很明顯,一壇酒不會使河水有美酒味,但全軍會因此而心悅誠服地為他效力死戰(zhàn),這是由于將帥能與士卒同甘共苦的緣故。

《軍讖》曰:“軍井未達(dá)(達(dá):成功,指打好井),將不言渴;軍幕未辦(軍幕:軍用營帳),將不言倦;軍灶未炊(炊:用如動詞,指做好飯),將不言饑。冬不服裘(服:穿,裘:動物毛皮做的衣服),夏不操扇(操:拿),雨不張蓋(雨:用如動詞,下雨,張蓋:打傘) ,是謂將禮?!迸c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離:用如動詞,使其分開),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思素蓄(素:平時,平常,蓄:積累),謀素和也(素:平常,和:和氣友愛)。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萬。

《軍讖》曰:“將之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zhàn)之所以全勝者,軍政也;士之所以輕戰(zhàn)者,用命也(服從命令)?!惫蕦o還令(還令:發(fā)出的命令又收回或反悔),賞罰必信,如天如地(如同天和地一樣的公正),乃可御人(御人:統(tǒng)御士卒);士卒用命,乃可越境(越境:出境攻打別國)。夫統(tǒng)軍持勢者(持:把持掌握),將也;制勝破敵者,眾也。故亂將不可使保軍(亂將:治軍沒有法度的將領(lǐng)),乖眾不可使伐人(乖眾:乖:乖張背離,乖眾指不遵守法令的軍隊)。攻城則不拔,圖邑則不廢,二者無功,則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則將孤眾悖(悖:背離),以守則不固,以戰(zhàn)則奔北(奔北:敗北,打丈時兵敗逃跑),是謂老兵(老兵:沒有戰(zhàn)斗力的軍隊)。兵老則將威不行,將無威則士卒輕刑,士卒輕刑則軍失伍(伍:古時軍隊最小的單位,五人一伍,失伍:指軍隊散亂沒有秩序),軍失伍則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則敵乘利,敵乘利則軍必喪。

譯文:

《軍讖》說:“軍井還沒有鑿成,將帥不說口渴;帳篷還沒有架好,將帥不說疲倦;軍灶還沒有做好飯,將帥不說饑餓。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下雨不打傘,這叫將帥的禮節(jié)。”將帥能與士兵同甘共苦,軍隊就能團結(jié)一致而不離散,連續(xù)作戰(zhàn)而不知疲倦,這是因為官兵之間平時思想一致,互相關(guān)愛的緣故。所以說,將帥平時關(guān)心士卒,戰(zhàn)時就能以一敵萬。

《軍讖》說:“將帥之所以有威嚴(yán),在于號令嚴(yán)明;作戰(zhàn)之所以能獲得全勝,在于軍政整治;士兵之所以不怕打仗,在于服從命令。”因此,將帥要令出必行,賞罰必信,像天地那樣公正,才可統(tǒng)領(lǐng)眾人;士兵服從命令,才可出國作戰(zhàn)。統(tǒng)率軍隊掌握作戰(zhàn)形勢的是將領(lǐng),沖鋒陷陣打敗敵人奪取勝利的是士兵。所以,治軍無方的將領(lǐng)不能讓他統(tǒng)率軍隊,離心離德的軍隊不能用以攻伐敵人。因為它不能攻取城池,不能滅亡敵國,這兩件事都做不到,必將導(dǎo)致軍力疲弊。軍力疲弊,就會使將帥孤立,士兵違命,用這樣的軍隊來防守,會守不住,用它去進(jìn)攻,也將會潰敗,這就叫做衰落之軍。衰落之軍,將領(lǐng)就沒有威信;將領(lǐng)沒有威信,士兵也就不怕刑罰;士兵不怕刑罰,軍隊必然渙散失序;軍隊渙散失序,士兵就會逃亡;士兵逃亡,敵人就會乘機進(jìn)攻;敵人乘機進(jìn)攻,軍隊必致?lián)p喪。

《軍讖》曰:“良將之統(tǒng)軍也,恕己而治人(指以寬恕自己的心一樣對待治理軍隊) 。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日新:一天比一天增強)。戰(zhàn)如風(fēng)發(fā),攻如河決。故其眾可望而不可當(dāng)(望:觀望,此指望風(fēng)而逃,當(dāng):通擋,此指抵擋),可下而不可勝(下:打敗,勝:使其屈服,可下而不可勝:指只有降服于這樣的軍隊而不能讓這樣的軍隊屈服)。以身先人,故其兵為天下雄?!?/strong>

《軍讖》曰:“軍以賞為表,以罰為里。賞罰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官吏得力),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震:震懾害怕)。”

《軍讖》曰:“賢者所適(適:往,到····去),其前無敵?!惫适靠上露豢沈?/strong>(下:謙遜謙卑),將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士驕則下不順,將憂則內(nèi)外不相信,謀疑則敵國奮。以此攻伐則致亂。夫?qū)⒄?,國之命也,將能致勝,則國家安定。

《軍讖》曰:“將能清(清:清廉),能靜(鎮(zhèn)靜),能干(干:公平),能整(嚴(yán)整),能受諫,能聽訟(聽訟:處理訴訟),能納人,能采言,能知國俗,能圖山川(圖:畫圖,指熟悉山川地圖),能表險難,能制軍權(quán)。”故曰,仁賢之智,圣明之慮,負(fù)薪之言(負(fù)薪:背材之人,此指普通民眾),廊廟之語(朝堂上的議論),興衰之事(興亡存衰的事跡),將所宜聞(宜聞:理應(yīng)知道)。

譯文:

《軍讖》說:“良將統(tǒng)率軍隊,要用恕己之心恕人的精神管理士兵。施加恩惠,軍隊的戰(zhàn)斗力就會一天比一天增強,打起仗來就像暴風(fēng)驟雨那樣迅速猛烈,進(jìn)攻就像江河決堤那樣洶涌澎湃。這樣的軍隊就能使敵人望風(fēng)逃竄而不敢抵抗,只有降服而不能求勝。將領(lǐng)能身先士卒,他統(tǒng)領(lǐng)的軍隊就能稱雄于天下?!?/p>

《軍讖》說:“軍隊以賞、罰相為表里,不可偏廢。賞罰嚴(yán)明,將帥的威信就建立起來;官吏得力士兵就心服;任用的人德才兼?zhèn)?,敵國就會震動。?/p>

《軍讖》說:“賢人所歸附的國家,就能所向無敵?!彼裕瑢κ咳艘t恭而不可傲慢,對將領(lǐng)要使他愉快而不可使他憂慮,對謀略要深思熟慮但不可猶豫不決。對士人傲慢,下級就不會悅服;讓將領(lǐng)憂慮,君將之間就互不信任;多謀而猶豫,敵國就會乘隙進(jìn)攻。這樣去打仗,必然招致禍亂。將領(lǐng)是國家的命脈,將領(lǐng)能率軍戰(zhàn)勝敵人,國家才能穩(wěn)固。

《軍讖》說:“將領(lǐng)能清廉,能鎮(zhèn)靜,能公平,能嚴(yán)整,能接受諫言,能明辨是非,能容納人才,能博采眾議,能了解各國風(fēng)土人情,能通曉山川地理,能明確地形險阻,能掌握軍隊權(quán)柄?!彼哉f,仁賢的智謀,圣明的遠(yuǎn)慮,民眾的議論,朝堂上的議論,存亡興衰的事跡,都是將領(lǐng)應(yīng)當(dāng)知道的。

將者能思士如渴,則策從焉(策從:聽從他們的計策)。夫?qū)⒕苤G(夫:語氣助詞,那),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善惡同(對善惡相同對待),則功臣倦(倦:倦?。?strong>;專己(專一自己的意見,此指一意孤行),則下歸咎(咎:錯誤、責(zé)任);自伐(自我夸耀炫耀),則下少功(建立的功績小或少);信讒,則眾離心;貪財,則奸不禁;內(nèi)顧(思念妻妾,此指迷戀女色),則士卒淫;將有一,則眾不服;有二,則軍無式(式:規(guī)矩法度);有三,則下奔北;有四,則禍及國。

《軍讖》曰:“將謀欲密,士眾欲一(一:士卒團結(jié),指揮統(tǒng)一),攻敵欲疾?!睂⒅\密,則奸心閉;士眾一,則軍心結(jié);攻敵疾,則備不及設(shè)(設(shè):實施防御)。軍有此三者,則計不奪(不奪:沒有過失、失誤)。將謀泄,則軍無勢;外窺內(nèi),則禍不制(制:制止抵制);財入營,則眾奸會(會:集中、聚集)。將有此三者,軍必敗。將無慮,則謀士去;將無勇,則吏士恐;將妄動,則軍不重(重:穩(wěn)定);將遷怒(遷怒:把過錯算在別人身上),則一軍懼?!盾娮彙吩唬骸皯]也,勇也,將之所重(重:重視);動也(動:相機而動,適時行動),怒也,將之所用?!贝怂恼撸瑢⒅髡]也(明誡:明了并謹(jǐn)慎遵循)。

譯文:

將領(lǐng)能求賢若渴,就會聽從他們的計策。拒絕規(guī)勸,智謀之士就會離去;不聽從計策謀略,謀士就會背叛;善惡不分,有功的人就會消極;一意孤行,下級就會歸咎于上;自我夸耀,部屬就不會積極立功;聽信讒言,眾人就會離心離德;貪圖財物,就無法禁止壞人壞事;迷戀女色,士兵就會淫亂。以上八條,將帥身上如有一條,就會眾心不服;有了兩條,就會軍無法度;有了三條,就會全軍潰?。挥辛怂臈l,就會禍國殃民。

《軍讖》說:“將領(lǐng)的謀略要周全保密,士兵的思想指揮要團結(jié)統(tǒng)一,進(jìn)攻敵人要迅速。”將領(lǐng)的謀略周密,奸細(xì)就無法得逞;士兵的思想指揮統(tǒng)一,軍隊就能團結(jié)一致;進(jìn)攻敵人行動迅速,敵人就猝不及防。軍隊有了這三條原則,計劃就不會被破壞。將領(lǐng)的謀略泄露,軍隊就喪失有利態(tài)勢;敵人能偵察到我內(nèi)部情況,禍患就不能制止;非法的財貨進(jìn)入軍營,壞人就會聚集軍營。將領(lǐng)有了這三點,軍隊必定失敗。將領(lǐng)沒有深謀遠(yuǎn)慮,有智謀的人就會離去;將領(lǐng)不勇敢,官兵就會恐懼;將領(lǐng)輕舉妄動,軍心就不穩(wěn)定;將領(lǐng)遷怒于人,全軍也會恐懼。《軍讖》說:“深謀遠(yuǎn)慮,堅定勇敢,是將領(lǐng)寶貴的品德。適時而動,當(dāng)怒而怒,是將帥用兵的藝術(shù)。”因此,慮、勇、動、怒這四項,都是將領(lǐng)應(yīng)當(dāng)明了并謹(jǐn)慎遵從。

《軍讖》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薄盾娮彙吩唬骸跋沭D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死夫:勇敢輕死、勇于效命的人)?!惫识Y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死:效死)。招其所歸(用使他歸附的東西明示他),示其所死(用使他效死的東西明示于他),則所求者至。故禮而后悔者,士不止(士就會離開);賞而后悔者,士不使(士不愿意被趨勢)。禮賞不倦(不倦:不疲倦,此指始終如一),則士爭死(爭死:爭相效死)

《軍讖》曰:“興師之國(興師:發(fā)動戰(zhàn)爭),務(wù)先隆恩(務(wù):一定,務(wù)必);攻取之國(攻?。捍酥赴l(fā)動戰(zhàn)爭攻取別國的國家),務(wù)先養(yǎng)民(養(yǎng)民:讓民眾休養(yǎng)生息)?!币怨褎俦娬?,恩也;以弱勝強者,民也。故良將之養(yǎng)士,不易于身(不易:不改變。此指和自身一樣);故能使三軍如一心,則其勝可全(全:成全,此指實現(xiàn))。

譯文:

《軍讖》說:“軍中沒有資財,人才就不會歸附;軍中沒有獎賞,人才就不會到來。”《軍讖》還說:“香餌之下,必有上鉤的魚;重賞之下,必有勇于效死的人?!彼?,使人才衷心歸向的是禮,使士卒樂于效死的是賞。用使他歸附的東西招引他,用使他效死的東西明示他,所需要的人才就會自動聚集。所以,先以禮相待后來又改變了的,人才就會離去;先以賞相示后來又后悔了的,士兵就不愿意受驅(qū)使。只有禮、賞始終如一,部屬才會爭著效死。

《軍讖》說:“要興兵打仗的國家,必先多施恩惠于士兵;要攻取別國的國家,必先讓人民休養(yǎng)生息?!蹦芤陨賱俣啵菑V施恩惠的緣故;能以弱勝強,是由于有民眾支持。所以,良將愛護(hù)士兵,要像愛護(hù)自己一樣不變,才能使萬眾一心,戰(zhàn)無不勝。

《軍讖》曰:“用兵之要(要:根本),必先察敵情(察:審察):視其倉庫,度其糧食(度:預(yù)測、估算),卜其強弱(卜:占卜,此指預(yù)測推算),察其天地,伺其空隙(伺:窺探,偵察)。敵國無軍旅之難而運糧者,虛(國庫空虛)也;民菜色者(菜色:面帶饑色),窮也。千里饋糧(饋糧:運輸糧食),民有饑色;樵蘇后爨(爨(cuàn) 樵蘇:打祡割草,爨:燒火),師不宿飽(師:軍隊,宿:隔夜)。夫運糧千里,無一年之食;二千里,無二年之食;三千里,無三年之食:是謂國虛。國虛則民貧,民貧則上下不親。敵攻其外,民盜其內(nèi),是謂必潰(潰:失敗潰?。?strong>?!?/strong>

《軍讖》曰:“上行虐則下急刻(急刻:嚴(yán)峻苛刻),賦斂重數(shù)(重數(shù):繁重),刑罰無極,民相殘賊:是謂亡國?!薄盾娮彙吩唬骸皟?nèi)貪外廉,詐譽取名;竊公為恩,令上下昏(令:使);飾躬正顏(飾:粉飾,此指道貌岸然假裝正派),以獲高官:是謂盜端(端:開端)?!薄盾娮彙吩唬骸叭豪襞簏h,各進(jìn)所親(進(jìn):舉薦);招舉奸枉(枉:曲,不正直虛妄的人),排挫仁賢(排挫:排擠壓制);背公立私(背棄公道樹立私恩),同位相訕(shàn)(同僚相互訕(shàn):誹謗):是謂亂源?!?/strong>

譯文:

《軍讖》說:“用兵的要訣,必須首先察明敵情:了解其庫存的物資,估計其糧草的多少,判斷其兵力的強弱,察明天氣和地形,以尋求敵人的可乘之隙。所以,國家沒有戰(zhàn)事而運糧,說明國家缺糧;民眾面黃肌瘦,說明國家貧窮。從千里之外送糧食,民眾就會挨餓;臨時打柴草做飯,軍隊就不能吃飽。如果從千里之外運糧,國家就會短缺一年的糧食;從二千里之外運糧,就會短缺二年的糧食;從三千里之外運糧,就會短缺三年的糧食。這就叫國家空虛。國家空虛,民眾必然貧困;民眾貧困,上下就不會相親。在這種情況下,敵人從外面進(jìn)攻,民眾在內(nèi)部搶掠,國家就必然崩潰滅亡。”

《軍讖》說:“君主暴虐,臣屬就會嚴(yán)峻苛刻;賦稅繁重濫用刑罰,民眾就會造反。這樣,國家就會滅亡?!薄盾娮彙愤€說:“暗中貪污偽裝廉潔,制造假象騙取名譽;盜用朝廷爵祿以行私惠,使上下不明,是非混淆;道貌岸然假裝正派,騙取高官。這便是篡國的開端?!薄盾娮彙酚终f:“官吏結(jié)黨營私,各自舉薦親信;重用奸佞壞人,排擠壓制好人;背棄公道樹立私恩,同事之間相互誹謗。這便是國家禍亂的根源?!?/p>

《軍讖》曰:“強宗聚奸(強宗:有權(quán)勢的家族門閥),無位而尊,威無不震; 葛藟相連(葛(gě)藟(lěi)野葡萄,藤蔓植物,攀附在樹叢上),種德立恩,奪在權(quán)位(權(quán)位:掌握重權(quán)的高位);侵侮下民,國內(nèi)嘩喧,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軍讖》曰:“世世作奸,侵盜縣官(縣: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圍千里之內(nèi),即王畿??h官:此指天子);進(jìn)退求便(便:好處,便利),委曲弄文(委曲:委婉歪曲),以危其君:是謂國奸?!?/strong>

《軍讖》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相若:相似),強弱相虜(虜:掠奪);莫適禁御(莫適:不能,禁御:禁止管控),延及君子,國受其咎(咎:災(zāi)禍)?!薄盾娮彙吩唬骸吧粕撇贿M(jìn)(善善:喜好善良的人,進(jìn):舉薦),惡惡不退(惡惡:第一個惡字用如動詞,可以理解為和惡人臭味相投,喜好惡人的人,第二個惡指惡劣的人,退:罷免),賢者隱蔽,不肖在位,國受其害?!?/strong>

《軍讖》說:“豪門大族朋黨為奸,雖無爵位卻很顯赫,威風(fēng)十足讓人無不恐懼;黨羽勾結(jié)有如葛藟相連,私施恩惠,謀奪朝政大權(quán);欺壓民眾,國內(nèi)嘩然,群臣卻蒙蔽君主,不敢直言。這就是災(zāi)禍的根源?!?/p>

《軍讖》說:“世世代代作惡,侵奪天子權(quán)威;一舉一動只求有利于己,舞文弄墨歪曲法令,以危害國君。這就是國賊?!?/p>

《軍讖》說:“官多民少,尊卑不分,以強掠弱,不能禁止,必然波及好人,國家也會受害?!薄盾娮彙氛f:“喜愛好人而不進(jìn)用,厭惡壞人而不斥退,有才有德的人隱退,無才無德的人卻當(dāng)政掌權(quán),國家就會受到危害?!?/p>

《軍讖》曰:“枝葉強大,比周居勢(比周:勾結(jié),居勢:霸占高位),卑賤陵貴(卑:用如動詞,指歧視民眾,以民眾下屬為賤,陵:侵犯侮辱),久而益大,上不忍廢,國受其敗。”《軍讖》曰:“佞臣在上(佞:巧言諂媚的奸佞),一軍皆訟(訟:責(zé)備,此指全軍都憤憤不平),引威自與(與:給予),動違于眾。無進(jìn)無退(不知進(jìn)退),茍然取容(委曲茍且,討好他人)。專任自己(專任:專橫霸道),舉措伐功(舉措:行為舉止,伐功:夸耀功績)。誹謗盛德,誣述庸庸(誣述:誣蔑誹謗,庸庸:平凡無能)。無善無惡(好壞不分),皆與己同。稽留行事(稽留:扣留延緩,行事:政事、公文公事),命令不通(命令:國家政令)。造作奇政,變古易常(易:變易改變,常:常法常規(guī))。君用佞人,必受禍殃?!?/strong>

《軍讖》曰:“奸雄相稱(相稱:相互吹捧),障蔽主明(主:君王,明:視力,引申為明智)。毀譽并興,壅塞主聰(聰:聽力,明和聰,引申為君主的審察明辨)。各阿所私(各自庇護(hù)奉承自己的親信),令主失忠?!惫手鞑飚?/strong>(異:意見不同的言論,),乃睹其萌(其萌:禍亂的萌芽);主聘儒賢,奸雄乃遁;主任舊齒(舊齒:指有聲譽的老人,古時以牙齒代表年齡),萬事乃理;主聘巖穴(巖穴:隱居巖穴的賢人),士乃得實(實:聚集充實);謀及負(fù)薪(吸取百姓智慧,負(fù)薪:背祡的人,借指百姓),功乃可述(述:敘述,此指記載史冊);不失人心,德乃洋溢(洋溢:廣泛傳播):

譯文:

《軍讖》說:“朝廷宗室權(quán)力強大,結(jié)黨營私,竊踞高位,以下犯上,時間愈久,勢力愈大,君主卻不忍除掉他們,國家就會深受其害。”《軍讖》說:“奸佞之人當(dāng)權(quán),全軍都憤憤不平,他們卻仗勢逞威,行動違背眾意。不知進(jìn)退,行事都為討好上級。只信任自己,一舉一動都自夸功績。誹謗品德高尚的人,將其誣蔑為平庸之輩。好壞不分,只求符合己意。積壓政事,上令不向下傳達(dá)。制定奇異制度,變更古制改易常法。君主重用這種奸佞之人,勢必遭受禍殃?!?/p>

《軍讖》上說:“奸雄互相標(biāo)榜,蒙蔽君主的眼睛,使其良莠不分。誹謗與吹捧同時盛行,以堵塞君主的耳朵,使其邪正不辨。各自庇護(hù)其親信,使君主失去忠臣。”所以,君主明察異端的言論,就能看到禍亂的萌芽;君主使用高德賢才,奸佞之徒就會躲開;君主任用高德舊臣,萬事就會治理清明;君主聘用埋名隱士,人才就會充實;如再普遍汲取百姓的智慧,就會廣得人心,建立不朽的功業(yè);不失去眾人的擁護(hù),德政才能廣泛傳播。

編者按:《三略》是中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我們今天常說的文韜武略,韜略,其中的韜和略,就是指《六韜》和《三略》,原名叫《黃石公記》,傳說為秦漢時期隱士黃石公所著,因其分為《上略》、《中略》、《下略》三部分。所以,后世稱其為《黃石公三略》,簡稱《三略》。其成書年代歷年來爭論不休,誰也沒有確切的依據(jù)去說服他人,但我們只要知道這是一部為“衰世”而做的書就可以了。其中大多數(shù)篇幅論述的都是關(guān)于治國、養(yǎng)民、舉賢任能等君國大事。是對安定國家政治的向往,而不是單純的論述怎么行軍打仗。通觀全篇,作者多提到一部在唐朝時期失傳的兵書——《軍讖》,看上去更像是一部《軍讖》的摘要注解之書,因《軍讖》失傳年代久遠(yuǎn),我們已經(jīng)無法窺見其全貌,希望未來能在出土文物中可以見到這部被《三略》時常提及的奇書。

《上略》命名為“任賢擒敵之學(xué)”,顧名思義,就是告訴人們?nèi)绾芜x擇賢才,讓他擔(dān)任主將,從而對抗敵人。主將是一個軍隊的骨干,只有這個骨干立直了,軍隊才可能打勝仗。因此選擇主將在戰(zhàn)爭中是很重要的。作為一個主將,最重要的是能夠集合軍心——“攬英雄之心”、“與眾同好”、“與眾同惡”,這樣才能同仇敵愾,才有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可能,這是第一步。首先贏取軍中將士的認(rèn)同,同仇敵愾。在具體的作戰(zhàn)過程中則要剛、強、柔、弱各種手段并用,并且要使用得恰到好處。要“兼此四者而制其宜”。這樣一來,“能柔能剛,其國彌光;能弱能強,其國彌彰”。如果相反,則結(jié)果也會相反的?!凹?nèi)峒內(nèi)?,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必亡。?/p>

這里也提到了一些具體的作戰(zhàn)策略,如文中說的“察敵情”:“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視其倉庫,度其糧食,卜其強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敵國無軍旅之難而運糧者,虛也;民菜色者,窮也。千里饋糧,民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夫運糧千里,無一年之食;二千里,無二年之食;三千里,無三年之食:是謂國虛。國虛則民貧,民貧則上下不親。敵攻其外,民盜其內(nèi),是謂必潰。”這些論述和另一部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的思想也有相關(guān)相近的看法。但是正如前面指出的那樣,這樣具體的策略其實《三略》中涉及的并不是很多,《三略》重點在講政治策略,而不是軍事策略。但因此就認(rèn)為《三略》就不是一部兵書也不可取,畢竟我們前面曾多次說過,軍事是政治的延續(xù),政治是綜合國力的支撐,綜合國力是軍事的保障,三者相輔相成互為一體,不可分割。(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謝謝原作者,如涉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刪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