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戈納爾是繼布歇之后洛可可繪畫的重要代表。他去過兩次意大利,臨摹過巴洛克大師的作品,在羅馬鄉(xiāng)野畫了很多風景速寫和肖像畫。他傾心于魯本斯的色彩和倫勃朗的明暗法。他的畫輕松、活潑,色彩飽滿,筆觸肯定?!对∨氛故镜氖且蝗簾o憂無慮的少女在綠樹掩映的河水里嬉戲的歡樂場面。畫面充滿動感。少女揮舞的手臂,被風吹拂的樹枝,奔騰的云彩,表現(xiàn)出狂放的激情。弗拉戈納爾運用奔放粗獷的筆觸塑造人體的動勢,富有巴洛克的氣質。從對光線和色彩上看,顯然受到了魯本斯的影響。但是女性輕佻而性感的姿勢已經(jīng)顯示出洛可可追求感官享樂的精神。
《門閂》是弗拉戈納爾描繪的四幅歌頌愛情的連作之一。畫面借鑒倫勃朗的照明光表現(xiàn)法。右上方的一束強光照亮了這一對偷情的戀人,背景中的紅色帷幕加強了畫面的戲劇性,使觀眾在欣賞這幅畫時,就好像在觀看一出舞臺劇。畫面右下角的地上有束鮮花,顯然是年輕男子匆忙中仍的,表明他對情人傾慕已久或迫不及待要和情人親熱的心情。年輕男子一手摟著酥軟無力的女子,一手去插上臥室的門閂。女子嬌羞地阻止他的動作,但這種反抗是裝腔作勢的,也是徒勞的。畫家著意刻畫人物的動勢和畫面的明暗對比效果。畫中女子金黃色的服飾和淺綠的裙子表現(xiàn)出真實的質感和絲綢的柔軟感。畫家在這里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自己對色彩表現(xiàn)方法的探索和興趣。對男女偷情的場面描繪得如此生動、大膽,體現(xiàn)了畫家敏銳的觀察力和嫻熟技巧。
這是大衛(wèi)被捕入獄時開始繪制的,也是他出獄后的第一幅作品。據(jù)說他將這幅畫獻給了自己忠誠的妻子。大衛(wèi)師從布歇,后又拜皇家美術學院教授維恩為師。青年時期的大衛(wèi)對封建王朝的腐朽深惡痛絕,作為拿破侖的宮廷畫師,他通過歷史畫和肖像畫對那一時期的歷史做出了杰出的藝術描述?!端_賓婦女》是被使用較多的繪畫題材,再現(xiàn)和睦、寬容的主題。據(jù)說,由于古羅馬缺少女性,創(chuàng)設者羅慕斯便命令將士到附近的薩賓抓了許多女人回來。幾年后,薩賓為了奪回自己的女人而發(fā)動了攻擊。而這些女人早已成為了母親,過得滿足而幸福,因此,她們帶上孩子來阻止戰(zhàn)爭的發(fā)生。畫面中央的女子以當時著名的美女姐妹為模特,年老的女人則是以大衛(wèi)的母親為模特,表現(xiàn)了她們祈求和平的愿望。畫面上所有人物都以裸體或半裸體出現(xiàn);遠景、近景的人物安排都按照黃金分割的視覺法則構圖,整個場面充滿殺氣。大衛(wèi)曾這樣說道:“當我畫這幅畫的時候,我曾力求精確地表現(xiàn)古代的風俗習慣,使羅馬人和希臘人看了我的作品不會把我當外人?!?/div>
23.《加冕》,大衛(wèi)(法國),1805年——1808年,畫布,油畫,610厘米·931厘米。
《加冕》還有一個冗長的標題:《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這座大教堂里隆重舉行的拿破侖一世皇帝和約瑟芬皇后的加冕儀式》。這幅歷史巨畫巧妙而忠實地記錄了大衛(wèi)熱情支持的拿破侖加冕時的情景。為了鞏固帝位,拿破侖讓羅馬教皇庇護七世親自來到巴黎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號召力,讓法國人民乃至歐洲人民承認他的“合法地位”。但是在加冕時,拿破侖拒絕跪在教皇面前讓庇護七世為他加冕,而是把皇冠拿來自己戴上。大衛(wèi)為了在這幅富于歷史意義的畫面上回避這一尷尬事實,煞費苦心的選用了皇帝給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場面。這樣一來,既在畫面上突出了拿破侖的中心位置,又沒有使教皇難堪。畫面氣勢莊嚴,眾多有名有姓的真實歷史人物:宮廷權貴、大臣、將軍、貴婦、紅衣主教、各國使節(jié)等都以精確的肖像來表現(xiàn),栩栩如生地被組織在莊嚴輝煌的加冕儀式上。畫中主要人物的行列都被安排得較低,使殿堂顯得更加高大堂皇,站立的參加加冕禮的人物排成半圓的弧形,缺口處被安排了儀式的主角,人物層次豐富活靈活現(xiàn)。為了畫好這一巨作,大衛(wèi)找人幫他制作了一座模仿加冕全景的沙盤,以便按照整體構思來進行畫面光線的調整。整幅畫的色調熱烈而華貴,畫家以金黃和大紅色為主基調,各種冷暖色調猶如彩線織就喜慶氛圍這一富于歷史意義的宏大場面顯示出大衛(wèi)不凡的手筆。
24.《瓦平松的浴女》,安格爾(法國),1808年,畫布,油畫,146厘米·97厘米。
安格爾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畫家,他將古典美的理想與對具體對象的刻畫直觀完美地結合起來。尤其是上層社會婦女肖像,不僅構圖嚴謹單純,輪廓自由,而且突出了人物的雍容與自信。這幅《瓦平松浴女》是安格爾所作的一幅表現(xiàn)東方情調的土耳其裸女畫,是他年輕時的作品。畫中人物如大理石般光滑的背部是構圖的中心,她身體微轉,使各部分有了細微的變化。安格爾將身體各部分的微妙變化描繪得十分細致,以連續(xù)、簡單的輪廓線勾勒出完美的身體曲線。半明半暗的光色在光潔的背部微微地變化浮動著,綠色的簾子、白色的床單、白紅花的綢巾圍繞著她,窗簾與床罩的褶線用以強調背骨的垂直線,簾后獅形龍頭里緩緩流出的水是惟一“聲響”的表現(xiàn)。整個畫面不存在強烈的色彩刺激,卻有一股典雅、純粹的美感表現(xiàn)力。
25.《梅杜薩之筏》,籍里柯(法國),畫布,油畫,491厘米·716厘米。
1816年7月,法國軍艦“梅杜薩”號載著400多名軍官、士兵和平民前往塞內加爾。軍艦在途經(jīng)毛里塔尼亞海峽時遇到沙磧,本應返航,但船長不顧規(guī)定命令繼續(xù)航行,軍艦終于陷入了沙磧,經(jīng)過兩天的掙扎,艦長只好下令棄艦。艦長和高級軍官乘僅有的救生船逃命。大批的乘客和船員,被拋在一只臨時綁扎的木筏上,在海上漂流。十幾天的海上掙扎,筏上發(fā)生駭人慘?。喝藗兙袷С?,互相殘殺,生者啃食死者的肉。當這只木筏獲救時,只剩下15條奄奄一息的生命。對這一重大的海難事故,路易十八政府對本應處死的艦長只處以體罰和降職處分。兩位幸存者將這次海難經(jīng)過如實寫成報道,向社會控訴,引起世人的轟動和震驚。
敏感的籍里柯決定以此為題材,創(chuàng)作一幅“紀實性”巨畫。在著手繪畫以前,他曾親自走訪海難幸存者,到病房、停尸房觀察病人的痛苦表情以及死人的模樣,研究尸體腐爛的狀況,還去亞勃蘭觀察海洋和天空。最后,他剃光了頭發(fā)把自己關在家中一心一意地作畫。
在作品中,15名幸存者和殘留的幾具尸體被安排在前景中,以突出悲劇形象和人們的命運;在水平的海天相交處、明亮的天空將呼救的人物襯托得分外鮮明。古典繪畫的均衡比例把事件展開在幸存者發(fā)現(xiàn)天邊船影時的剎那間,在緊張的氣氛和強烈的色彩對比中,將生命推到了生與死的臨界。畫家全部心血和激情描繪出的這幅巨幅油畫,成為世界一流的驚世名作,并被視為法國浪漫主義繪畫宣言的作品。
26.《但丁的小舟》,德拉克羅瓦(法國),1822年,畫布,油畫,189厘米·246厘米。
《但丁的小舟》又名《但丁與維吉爾》,表現(xiàn)的是但丁《神曲·地獄篇》中的情節(jié)。在這幅畫中,德拉克羅瓦以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但丁在維吉爾的引導下游地獄的情景。畫面上鬼魂面容恐怖,他們都奮力想爬上維吉爾與但丁所乘的小船,畫面的整體色調陰暗緊張,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在構圖處理上,畫家借鑒了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的構思,人物組合也是金字塔形,筆法生動,色彩大膽。當這幅畫展出時,受到了進步藝術家和具有民主思想的人們的高度評價。
27.《希俄斯的屠殺》,德拉克羅瓦(法國),1824年,畫布,油畫,417厘米·354厘米。
1822年4月,土耳其軍隊襲擊了屬于希臘版圖的希俄斯,并肆意屠殺這個島上的人民。他們的暴行激怒了當時歐洲的一些進步文藝家。德拉克羅瓦便以此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希俄斯的屠殺》,以表達自己對侵略者的憎恨與聲討。為了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德拉克羅瓦找到目擊現(xiàn)場的法國軍隊將領為其介紹當時的情景,并借來土耳其工藝品模仿。他借用透納作品中“云”的畫法,強化了畫面殘暴的氣氛。作品以正義的筆觸深刻勾勒出一幅慘絕人寰的悲劇場面。德拉克羅瓦的老師格羅看了之后評價說:“這不是希俄斯的屠殺,而是繪畫的屠殺!”
28.《阿爾及爾婦女》,德拉克洛瓦(法國),1834年,畫布,油畫,180厘米·229厘米。
出身于外交官家庭的德拉克洛瓦,內在的稟賦和熱情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他從不害怕放縱自己的幻想和想象力,也從不畏懼打破繪畫上的陳規(guī)舊習。在他看來,現(xiàn)實中所有事物皆可入畫,在對抗古典主義繪畫方面來說,他是一頭力量勇猛的雄獅。
德拉克洛瓦于1832年到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旅行。他參觀了一位船長的家居,那些精致的陳設、華麗的服飾、頭發(fā)濃黑的阿爾及爾美女、皮膚黝黑的女仆,在畫家的眼中都是現(xiàn)實中存在的華彩樂章,興奮的畫家連續(xù)畫了、記了幾個小時。回到巴黎之后,德拉克洛瓦憑速寫和記憶畫了《阿爾及爾婦女》這幅被稱為歐洲最美麗的畫。在這幅畫中,他采用柔和溫暖的東方色調,中間調子與對比調子并用,表現(xiàn)了深居東方式閨房的3個阿爾及爾婦女的家居生活。婦女的臉被陰影覆蓋,以強調神秘與孤獨。她們坐在地毯上,穿著圖案鮮艷的上衣和色彩華貴的裙子,抽著東方式的長皮管煙,閑適地交談著。旁邊忙碌的女仆作為畫面唯一的活躍元素,有力地襯托了生活的恬淡與安寧。
這些生活在地中海彼岸的女人給法國人帶來一種夢幻的感覺。德拉克洛瓦改變通常將具有異國風情的物品排列在一起的做法,而是將各式花紋的地毯組合在一起,以使近景更富于變化。在這個令人昏昏欲睡的場景中,畫家有節(jié)制性的表現(xiàn)非常明顯。人物的姿態(tài)簡單、自然,與有著千變萬化、色彩艷麗的圖案的紡織品相搭配,魔法般地營造出豪華的氣氛。這幅作品最終成為一幅極具影響力的作品,為雷諾阿、畢加索和馬蒂斯等人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靈感。
29.《土耳其浴室》,安格爾(法國),1862年,畫布,油畫,直徑108厘米。
安格爾是一位地道的學院派畫家。他對“理想美”的求索是在室內通過畫模特完成的,他到達“自然”的道路也是探索女性裸體美的道路。安格爾對描繪裸女有濃厚的興趣,這是一幅他晚年的杰作?!锻炼湓∈摇肥且环闩摹皩懮?。在這里,他描繪了不同姿態(tài)的裸女,可以說,它是安格爾晚年集多年女裸體創(chuàng)作之大成的作品。從這件作品中,觀眾可以看到《瓦平松浴女》美妙的背部(畫面上背朝觀眾的裸女);《土耳其宮女與女奴》中土耳其宮女柔軟的腹部(右下側裸女);《安斯克與斯特拉托尼絲》中的斯特拉托尼絲的肩及頭部。為了在畫中展現(xiàn)更多的裸體,畫家依透視法來操作,采用極具空間感的構圖。畫布原本是正方形的,但因訂畫的拿破侖太子妃科羅蒂爾德不滿意這幅作品,安格爾親手割掉了畫面的四個角,作品就變成了今天的圓形。“請熱愛真實,因為它是美的。只要您能辨認它,并深刻地感受它。但愿您的眼睛看得真切一些、敏銳一些,除此我別無要求。如果您把這條腿看成是丑的,我知道您肯定是有根據(jù)的。但我要告訴您:請用我的眼睛來看,那您就能在這條腿上發(fā)現(xiàn)美。”安格爾的這一番話可以幫助觀眾欣賞他的繪畫,也可以幫助我們欣賞其他美的事物。
30.《蒙特楓丹的回憶》,柯羅(法國),1864年,畫布油畫,65厘米·89厘米。
柯羅是法國杰出的風景畫家。他一生堅持旅行寫生,幾乎走遍了法國,他創(chuàng)作的風景畫幾乎都是通過浪漫描繪語言將古典風景畫的題材表達出來,使畫面充滿著濃郁的抒情意味。這幅《蒙特芳丹的回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蒙特芳丹位于巴黎北部桑利斯附近。畫面展開于湖邊森林的一角:晨霧初開,林地和湖面溫暖而濕潤。長期受風雨吹打而有些傾斜的老樹占據(jù)畫面的一半以上,湖邊一棵小樹與它呼應,保持了畫面的平衡感。透過薄霧的陽光點點灑在湖面上,草地上的小花正在吐露菁華。在這生機勃勃的畫面中,一位身著紅裙的女子正抬頭揚臂采摘樹上的菌蕈。樹下兩個天真活潑的孩子,一個在告訴女子她發(fā)現(xiàn)的菌蕈,一個在低頭采摘地上的野花。人物活動的點綴使這幅作品更富于生機,紅色的裙子起著活躍畫面和強調效果的作用,整幅畫面猶如一首溫柔婉轉的歌曲。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