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寫文章厲害的大有人在,畫畫厲害的也不乏人才,翻譯巨匠更多不勝數(shù)。但是能夠集寫作,畫畫,翻譯于一體的,還真的不多,豐子愷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豐子愷無論是寫作,翻譯,畫畫,隨便一種都可以稱得上大師,三樣齊全,真的是大師中的大師。
豐子愷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當然和他興趣廣泛,勤學苦練有很大的關系。他學習外語的方法非常獨特,不說出來,大家都不會想到居然可以那樣學,真的大大拓寬了我們想象力。他究竟怎么學英語呢?我們來分析一下。豐子愷先生學習英文課文,閱讀一遍,在文章下面劃一筆,一筆一筆積起來,組成一個“讀”字的繁體字,那么就表示這篇文章被他閱讀了22遍。
大家不要覺得每個人隨便看那么多次,都可以記住。實際上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不用心,一百次都還記不住。令人驚奇的是,豐子愷的學習方法非常科學,究竟科學在什么地方呢?我們再看具體細節(jié)如下:
第一天他把第1課讀10遍,寫下左邊的言字旁和右上的士字;第二天把第二課同樣讀10遍,再把每一課溫五遍,在士字下加寫一個四字;第三天把第三課讀10遍,第二課溫5遍,每一課溫5遍,寫下目字;第四天把第四課讀10遍,重溫第二,三課,同時把第一課再溫2遍結束,即完成“ 讀”字(繁體字)的最后兩只腳。這樣1課課文反復讀下去,終于在每1課下面都寫上一個完整的“讀 ”字像這樣22遍分4天讀,比一天讀22遍收獲更大。
如果你有學習過一點現(xiàn)代記憶理論的話,你會覺得豐子愷,簡直就是記憶高手。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記憶理論。學習過的東西,如果不及時記憶,那么很快就會遺忘,而遺忘的速度是有規(guī)律的,一般來說是先快后慢,所以學習之后要及時進行復習,顯得很有必要。大家看一下下面的表格: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guī)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shù)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shù)),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guī)律。
豐子愷深諳記憶原理,他不停地學習新的英語單詞,又不斷地復習舊的詞匯,循序漸進,良性循環(huán),因此單詞如何滾雪球一般,約滾越多。學過的東西由于及時進行了復習,英語單詞記憶得非常牢固。這就是聰明人和庸才的區(qū)別。我就知道知道仰望天空,機械地記憶,而豐子愷合理利用人的記憶規(guī)律,學好了英語,后來還學了其他幾種外語,這樣的人,有腦筋,有堅持的動力,難怪能夠成為大師。
所以,以后學習不能盲目去背單詞,而是要制定好計劃,每天學多少新的東西,然后復習多少舊的東西。如此反復,就四六級考試的那么六千詞匯量,簡直小菜一碟,哪怕專八托福這樣需要一萬二詞匯量,你也可以半年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