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
寅
逸
聊
謝
郎
談
古
風
淺析前人七古歌行的寫法與本月社課的要點
逸社四月社課
主持人:謝郎
主題:春日即景或感事(以切時切事為上)。體裁:七古雜言,樂府歌行。用韻:不限韻,可一韻到底,也可隨意換韻。
謝
郎
談
古
風
一、淺析前人七古歌行的寫法
首先,我們來說說七古與歌行的異同。應該說七古和歌行都是以七言為主的七言古詩,但二者有明顯的區(qū)別。一般認為,七言歌行出自古樂府,而七古則是近體七律產生之后衍生的詩體,二者淵源不同。這里我們先來看李太白的《將進酒》和韓愈的《石鼓歌》,就可以窺探歌行與七古的差別。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尊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酤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此詩如天馬行空,翛然來去,無所依傍,詩中感情一氣直下,句式長短變化,音節(jié)錯落,節(jié)奏旋律回旋震蕩,突出了氣勢和力度,整體風格豪邁飄逸,擊人心魄。
石鼓歌
韓愈
張生手持石鼓文(生即籍),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陵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
蒐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fā)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科。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予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徵,其年始改稱元和。
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祗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圣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jié)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蓋覆,經歷久遠期無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詎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zhàn)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
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辨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韓愈的石鼓歌則章法整齊、辭嚴義密,一韻到底,音韻鏗鏘,全詩多處運用比喻,極富感染力,語言風格佶屈聱牙,硬語盤空,是典型的以文為詩。
從上面兩首詩我們可以看出,就體式而言,七古要求與七言律詩劃清界限。至于七言歌行,雖然初期部分作品在體式格調上頗與七古相似,但不避律化。從句法看,正宗的七古基本都是七言,而歌行則以七言為主,可三言,四言,五言,九言乃至十一言。從用韻而言,七古一般要求一韻到底,而歌行用韻則較自由。
從文學風貌論,七古的典型風格是端正渾厚、莊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風格則是流動宛轉,搖曳多姿。
另外,七古與歌行在音節(jié)上也有明顯的不同。歌行中多雜有平仄和諧的律句和對仗句,聲調悠揚婉轉;七古則多用平仄不諧的單句,兩句中上句末三字皆為仄聲或仄平仄,下句末三字連押韻則皆為平聲或仄仄平、平仄平,甚至有七字全平如李商隱《韓碑》中的“封狼生貙貙生羆”、也有七字全仄如同詩中“帝得圣相相曰度”,句中平仄有意與律句不同,音節(jié)拗峭生澀,硬語盤空。而成熟的歌行往往是四句一轉韻,猶如很多首七絕嵌合在一起,大體韻律和諧,格調優(yōu)美。
說完七古與歌行的異同,我們來學習前人七古歌行名篇。
例詩:李太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開篇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從而自然引出了主題。從“我欲因之夢吳越”到“失向來之煙霞”一段,寫夢游所見,運筆變化莫測,意境雄奇瑰麗,句法錯落有致,五言,四言,騷體雜出,很好的表達了跌宕起伏的情緒,其中對仙境的描寫是個人對理想的追求與破滅的真實寫照,明顯借鑒了屈原的《離騷》。
前面兩段是夢游天姥,最后一段則對應了留別友人的主題,”世間行樂亦如此”到“須行即騎訪名山”,因夢生意,抒發(fā)了作者對現實的失望和到理想的向往,如果全詩就此結束,余音裊裊,依然不失為好詩,但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兩句,意境驟然升起,情緒重新振奮,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這首詩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格律約束,筆隨興至,激蕩人心,堪稱絕世名作。
我們來讀讀杜甫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例詩
詩的前四句“將軍魏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筆法洗煉,意境蒼涼,先點明曹霸乃魏武之后,今雖淪為清門,然文采依然。四句抑揚起伏,跌宕多姿,統(tǒng)攝全篇,這就是前人稱譽的“工于發(fā)端”。接下來分別用兩位古代名人作為擬喻,“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币痪浞謩e引用《論語》“不知老之將至”與“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一正用,一反用,妙入毫顛。
開元以下八句,用生動的筆觸抒寫了曹霸高超的肖像畫,運用手法層層深入,形神兼?zhèn)?。先帝以下八句,重點突出曹霸畫馬的神技,筆法抑揚有致,極盡摹寫。以下八句或正寫,以至尊、圉人太仆的不同反應渲染了曹霸畫馬的神乎其技,接著用弟子韓干作為對比,最后八句,以其盛襯其衰,以以前的尊榮反襯如今之落魄,寄予了作者同病相憐的深切感慨?!暗垂艁硎⒚?,終日坎壈纏其身?!笔菍ηЧ攀б庹叩耐椋菍κ缿B(tài)炎涼的憤慨。
此詩章法上錯綜往復,抑揚起伏,把記人物、發(fā)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前人稱此詩“微而顯,《春秋》法也?!?/span>
跟著再讀讀白居易的《琵琶行》
琵琶行例詩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寫江上送客,忽聞琵琶聲,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只七個字,點明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筆法洗煉,而后“楓葉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等佳句迭出,將琵琶女出場過程描寫得歷歷動人,為下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部分寫琵琶女的演奏過程,具體而生動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內心世界。將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有機結合,手法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聽。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展示了余音裊裊的藝術令人拍案叫絕。
第三部分通過琵琶女自述身世,從“沉吟放撥插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干”,寥寥數語將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異常生動真實,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揭示了封建社會藝人的悲慘命運,筆法引人入勝。
第四部分寫詩人深沉的感慨,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江州司馬青衫濕”,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fā)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尤其“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被千古失落者引為同調。
全詩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塑造出完整鮮明的人物形象;語言流轉勻稱,優(yōu)美和諧,特別是描繪琵琶的演奏,比喻貼切,虛實相間,是千古敘事歌行體的不朽之作。
最后再來欣賞韓愈的七古名作《山石》
(山石詩例)
此詩題目雖為《山石》,其實并不專寫山石,是一首山水游記,通過散文筆法,按照行程的順序,敘寫從“黃昏到寺”、“夜深靜臥”到“天明獨去”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抒發(fā)了個人向往自由的情緒。韓愈之前,雖然不乏山水詩名篇,但以游記方式寫山水詩,韓愈這首詩是首創(chuàng)。
全詩頗顯韓愈“以文為詩”的特色,其突出特點是運用了賦體的“鋪采摛文”手法,氣勢遒勁,風格壯美,素為后人所稱道。前人稱譽此詩“直書即目,無意求工,而文自至”。
由于時間關系,我只選取了四位唐人七古歌行的杰出代表的四首代表作,其實古人七古歌行寫得好的太多太多了,如屈原的騷體,鮑照的雜言體,高適王維以律入古,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岑參的瑰奇多姿,李賀的詭麗奇譎等等,唐人之后,古風寫得好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陸游,吳梅村等。以當前詩壇而言,我個人認識的古風寫得好的有熊盛元先生,徐長鴻先生,鄭雪峰先生,夢芙先生,金水先生,安全東先生和唐龍,何智勇,韋散木等等等等。
最后說說七古歌行的寫法,我認為,無論七古還是歌行,要寫好一定要有很深厚的底蘊和高尚的性情,另外,在七古與歌行的選擇上應該盡量發(fā)揮己長,例如,性情較奔放瀟灑的,宜選歌行體,而腹笥較豐厚的,性情較沉穩(wěn)的,可以選取七古,因為歌行體偏重于彰顯性情,七古更能體現個人學養(yǎng)。夢芙先生曾經說,七古“所可注意者,乃在其句法的散文化。七古句法須求健舉,故多以文為詩,亦甚少轉韻?!绷?,“七古實為舊體詩中最難者,蓋七古譬如古文,從古到今,都是善為詩者眾,善為文者稀。善為詩,只要有性情、有天分;善為文,則非要有思想、有學養(yǎng)不可?!?nbsp;我個人認為,歌行需要天才加性情,而七古更必須學養(yǎng)加理智,如果說歌行是詩人之詩,則可以說七古是學者之詩,二者各有特點,而寫詩者宜厘清并選擇適合自己的風格。
二、關于七古和歌體的一些建議和本月社課的要點
上面簡單的介紹了七古與歌行各自的風格特點,在這里我舉幾首今人作品來供大家參考學習。
1.過西岳華山
徐長鴻
崔嵬五千仞,兀立億斯年。鴻蒙開辟地火燃,削成天險峙秦川。危峰石骨抱巉巖,老樹枯藤倒掛纏。上有丹崖仙掌捫參歴井托青天,下有黃河渭水攜沙坼岸鳴驚湍。愁絕巑岏不可攀,使人眙目生昏眩。老君挽犁犁溝偏,先民大斧斫荒蠻。千階縈曲鑿層巔,鐵環(huán)累壁相鉤連。勇者撮心綴腹如臨淵,蟻行猱掛寸進難。君不聞蒼龍嶺脊二尺寬,昌黎大哭能到不能還。又不聞棋亭峰頂擺棋盤,秦王于此弈群仙。叔卿駕鹿笑拍肩,紫府煙霞老陳摶。由來云路走仙班,凡夫安得出塵緣。三峰綻青蓮,春風欲叩關。我來皤鬢半凋殘。仰天坐地惟長嘆。幸有鋼索游籃碧空懸。遙凌鳥道過云巒。振衣絕頂極目看。青云在下白日寒。攜筇更謁帝閽前,玉女蹇裳鳴佩環(huán)。吁嗟乎,天地泱泱身渺然,不如一鳥飛翩翩。
按:徐先生此詩想象豐富,比喻生動,用典如信手拈來,筆法流暢自然,瀟灑雋永,頗有太白風采。
2.三月楊花白
安全東
正月楊花無,天地尚模糊。二月楊花秀,正值春雨后。三月楊花白,風吹滿頭雪。滿頭雪,說不得,嵩明老嫗年逾百,逾百何堪吊兒魂,眼如空亡淚如血。此來奔走一千里,初來麻栗看兒子。不見兒子見墓碑,陰陽隔斷生與死。死者不言生者痛,人生悲慨何如此。當時不知兒殉身,既知可奈囊無幣。四十一年每夢縈,長夜吞聲喚兒起。兒不能起母已老,看兒心愿何時已。春風又度人間世,今日終得成一祭。足不能行人且扶,墓前幽咽痛何如。手摩碑面又兒面,兒在墓中看不見??谖潜鎻蛢好妫瑹o聲血淚飛如霰。清明日是斷腸日,忍聽杜鵑聲聲喚。李加友,李加友,母來看汝汝知否,母來祭汝母無酒。李加友,李加友,母之容顏汝記否,母之身形漸枯朽。恨不與兒同就木,天為長兮地為久。青山有恨埋忠骨,萬物何忍成芻狗。別時白頭頭椎墓,復捧一抷墓前土。墓前土,土種花,兒若歸時好認家。正月楊花無,天地尚模糊。二月楊花秀,正值春雨后。三月楊花白,風吹滿頭雪。
按:安先生這首詩用散文筆法,情隨筆轉,結構嚴謹縝密,語言編排合理,極富感染力。全詩首尾呼應,一唱三嘆,令人久久無法釋懷,是一首成功的歌行。
3.背柴媼
周逸之
背柴媼,背柴媼,背柴如山下山道。背曲似弓顏色焦,白發(fā)蕭疏如秋草。
手織短袍才蔽膝,額頭猶見汗氣裊。軍鞋已破襪未穿,腿瘦色如枯樹杪。
山道陡峭復凝霜,一步一顫勢欲倒。力拄竹杖彳亍行,雙目努睜猶似眇。
眇因長年煙火熏,旁人不問誰知曉?再問耄年何砍柴?“可憐丈夫棄世早。”
答畢歇肩山道旁,言語滔滔山寂悄:“萬苦撫養(yǎng)兒女成,女嫁他鄉(xiāng)兒亦老。
兒老猶須去打工,春去冬回如候鳥。媳病在床孫讀書,貧在深山親眷少。
老病相扶仗恃無,柴米焉能虛應卯?一日不死要柴燒,砍柴至死方能了。
幸是老來逢盛世,扶貧政策諸般好。養(yǎng)老院前門檻高,有兒不得享低保。
不求人者品自高,求人誰可除煩擾?但拼余力度余年,奢望唯求半溫飽?!?/p>
言罷背柴趔趄去,足音漸遠人漸小。滿山黃葉繚亂飛,哀鴻一聲天際杳。
按:楚先生此詩乃即事感作,筆法流暢省凈,寄意深遠,將敘事與議論融為一體,語不含諷而褒貶自見,得香山體三昧。
4.行路難
唐龍
古謂行路難,輕舟涉急湍,百代披荊影蹣跚。今慨難行路,封城猶閉戶,長街蕭條茫然顧。已聞泰世幻景新,九州天衢接飆輪。北疆南海只朝夕,歲遷熙流樂往循。月驚大疫荊楚起,拔城燎原難掩止。敕令禁足交通絕,潮退鯨擱螺憂死。坐為困囚出似賊,望避斥聲袖章吏。我欲歸閩數遷延,票證措手誠非易。行路難,何難哉?古人未見今路達,今人卻迫古時哀。至捷縱如因特網,心途一隔任謠猜。倘有背馳夸鞭馭,生民棄屣笑揮杯。
按:唐龍兄這首用樂府舊題翻寫新意,筆隨意轉,揮灑自如,將時事與個人感見結合無間,用韻平仄相間,頗得歌行體神髓。
5.吾祖堂堂行
何智勇
吾祖堂堂文正孝孺公,大義高標映蒼穹。其奈昊天不吊罹百兇,朱棣殺之血凌空,神明護持苗裔徙寒蓬。竄伏歙宣逋江東,三百載后竟遷我鄉(xiāng)百族從。相勢立圭辨來龍,僉曰嘉哉靈所鍾,乃疆乃畝興農功,子子孫孫承承繼繼、綿綿振振如斯螽。十五紀后吾降斯村斯壤鳳凰山之中,生聞林鳥鳴嗈嗈,生對群山綠蔥蔥,清溪環(huán)佩響淙淙,白日經天光曈曈。開我靈明迪我聰,蹣跚每抱母膝口喁喁,時時愿以餳作饔,流涎撲地卷狂洪。嗔我顧我還笑容,牙齲舌甘蜜味醲。性如獼猴日上庭樹力無窮,捕獾探鳥碧篁叢。累累野果垂枝玉露濃,依依春風蝴蝶綠草茸。夏夜習習來清風,半臥竹床遙看銀河如蝃蝀。牛女真憐難相逢,云漢詎不馳艨艟?竦身踴躍近瑤宮,天鼓逢逢,雷車隆隆,后羿韜弓,仙子舉鐘,王母贈我千年蟠桃紅。初識之無驚伯翁,點畫推求須臾通。桐桌油燈焰熊熊,嚴君捉筆啟我蒙。少時年年第一出凡庸,誰知老大淺學略略足三冬。自謂高考縛我如繭蟲,親規(guī)師語對瞽聾。家經大變恨重重,狂猿檻束鶴入籠,辭江淮之煙松,采巴蜀之芙蓉。四載揮手何匆匆,所業(yè)無心專力攻,文章趨趨蹌蹌親我躬,兩相誤之至乃白發(fā)生種種。食無陶家之菘,囊無鄧氏之銅,學金經青史而難終,窺梵筴道藏而夢夢。璞待琢而無工,鳳欲棲而無桐,每顧形影鑒孤衷,披襟大嘯豁愁胸,何當高駕紫冥雙翼翀,躡我先祖之偉蹤!
按:此詩作者何智勇兄曾說其平生最崇拜的是韓文公,其詩風也高古深拗,硬語盤空,這從此詩遣詞運意能略窺一二,詩中用語之奇崛,造境之突兀,頗近韓文公古體詩,然這首詩卻是以歌行的形式,矯然而來,倏忽而去,行文洋洋灑灑,情發(fā)于衷。
6.清明前四日一舸招飲五道口分韻得應字戲作
韋散木
我逢詩酒好論證,恰逢一舸好比興。一舸無詩不能醉,一舸無酒不能醒。醒時往往思群雄,醉后紛紛破釜甑。敢賈余勇攻酒城,還招酒徒探詩徑。指麾胸中一局氣,如將車馬百千乘。其勢精銳雖雷霆,酒堡詩塞猶蹭?。佳釀但可從外援,佳句安得祈天贈。我笑一舸勇可嘉,必我參謀方致勝。酒如鹵水點豆腐,詩則金盤雜餖飣。何不真情破敵情,然后解酶為內應。萬物固奇亦有間,此理信可辨晦暝。一舸聞之抵掌起,五道口前鳴金鐙。橫槊賦詩春雨花,眾客舉杯詩事定。
按:以前讀過韋散木的歌行,竊以為風格頗類東坡,行文瀟灑豪放,以才以學為詩,然此詩無論取韻用意,均氣勢遒勁,風格壯美,極似韓孟的七古。
由此可見,七古與歌行在手法運用上雖然有所區(qū)別,但要義也是互通的,并不是非此即彼。法本無法,真正的高手不會受體裁而制約思維,會視題材而選擇適合自己的風格。
三、關于本期課題的要點
1.主題的選擇:春日即景或感事
這個主題比較寬泛,主要考慮到參與活動的詩友可以不受一題一事的限制,自由馳騁,任意發(fā)揮,應該說,課題不難寫,例如春日即景:若夫春日遲遲,春雨綿綿,江山如畫,風月膩人,觸目所及,花鳥魚蟲盡可入詩。至于感事,可個人之小事,可身邊,家事,國事,天下事,觸懷所感,或戰(zhàn)事重于天,或疫情深似海,均可入詩,更歡迎將即景與感事結合來寫。個人認為,即景與感事在體裁選擇上應該有所側重,如寫即景,可效法韓愈七古《山石》,如寫感事,可遵循杜甫即事名篇《兵車行》,當然,如何選擇體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盲從,如果即景詩寫得如李白的歌行體《廬山謠盧侍御虛舟》,即事詩寫得如李商隱的《韓碑》,那便達到隨心所欲之境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2.取材之要點
本期取材之要點在于“切時切事為上”,夫年年有春日,歲歲有花鳥,若專寫江山風月,花鳥魚蟲固然不違題,然不見本事,須知重點乃在突出壬寅年春日,而非用往年的舊詩便能應付的,感事也然。當然如果作品確實寫得很好,也可以寬看。
3.用韻的選擇
一般而言,七古以一韻到底為上,歌行以隨意換韻為佳,可以無規(guī)則換韻,更推崇有規(guī)律的換韻,另七古可以用寬韻,歌行最好依平水韻。
4.注意事項
感事詩盡量不直言時政,如有,可用委婉晦澀的方式表達,如古人以漢喻唐,以香草比美人
良辰美景聚紅榭
逸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