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圭峰詩詞課堂之風神講明代詩壇的派系斗爭

明代詩壇的派系斗爭

今天的主題是借明朝的時代背景探討詩詞風格變化和時代背景之間的微妙關系。我個人認為,詩詞的創(chuàng)作,是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認知,情感也好,事件也好,不論價值觀的高低大小,只期待精神上的認同,從自我的認同開始,通感到他人的認同。當然,首先是自我的認同。如果脫開了真情實感,脫開了史實,脫開了時代環(huán)境。那詩寫得再華麗,也不過是一堆漂亮的肥皂泡。所以詩詞創(chuàng)作者應該獨立思考并創(chuàng)建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審美評判,要立必先破,怎么樣才能結合傳統樹立自己的審美,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將詩歌這種傳統的題材薪火相傳。這也許是每個詩歌創(chuàng)作者一直在思考的課題。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題字:金水

明代詩壇可以分為4個大階段,明初期,臺閣時代,前后七子,晚明清初。

顧瑛的玉山雅集號稱古代三大雅集之一,前后持續(xù)近十余年,最多的一年舉行了二十余次,得詩文3300余篇,參與者幾乎囊括了元末所有名流。其中的超級偶像就是楊維楨。

楊維楨:字廉夫,號鐵崖,別號一大堆,諸暨楓橋人。他是元代詩壇領袖,因“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他長于樂府詩,多以史事及神話傳說為題材。其詩好比興迭出,奇想聯翩,縱橫奇詭,眩人耳目。洪武初年朱元璋曾邀他出仕被拒,洪武三年逝世,算是善終。明初大部分詩人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一些影響。

由此可見當時的民間社團非常強大,翰林院的影響十分有限。

【廬山瀑布謠】

銀河忽如瓠子決,瀉渚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織素練,素練脫軸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煙。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酒喉無耐夜渴甚,騎鯨吸??萆L铩>尤换魇f丈,玉虹倒掛清冷淵。

【西湖竹枝歌(其一、其四、其八)】

蘇小門前花滿株,蘇公堤上女當壚。南官北使須到此,江南西湖天下無。

勸君莫上南高峰,勸郎莫上北高峰。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殺儂。

石新婦下水連空,飛來峰前山萬重。妾死甘為石新婦,望郎忽似飛來峰。

【老客婦謠】

老客婦,老客婦,行年七十又一九。少年嫁夫甚分明,夫死猶存舊箕帚。

南山阿妹北山姨,勸我再嫁我力辭。涉江采蓮,上山采蘼。采蓮采蘼,可以療饑。

夜來道過娼門首,娼門蕭然驚老丑。老丑自有能養(yǎng)身,萬兩黃金在纖手。

上天織得云錦章,繡成愿補舜衣裳。舜衣裳,為妾佩古意,揚清光,辨妾不是邯鄲娼。

到了明初,由于福建是當時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所以詩文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明初的第一天團:閩中十子,林鴻﹑王恭﹑王偁﹑高棅﹑陳亮﹑鄭定﹑王褒﹑唐泰﹑周玄﹑黃玄。

林鴻之詩“聲調圓穩(wěn),格律整齊”,以《龍池春曉》和《孤雁》兩詩得到明太祖賞識,號稱明代開國后第一詩人。游武夷山泛九曲:秋風泛瑤棹,愛此佳山川。九曲溯流月,數峰標暝煙。開辟自天地,飛升有真仙。石上蛻金骨,云中鳴夜弦。伊予探古跡,得復窮幽元。閑招木客飲,醉向天壇眠。不見紫陽翁,徒歌白云篇。予懷在漁釣,即此應忘筌。

高棅編(唐詩品匯),是明初詩歌創(chuàng)作上復古崇唐思潮發(fā)展的一個突出表現,對后來前后七子文學思想有直接的啟導作用。

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統御各方文人,使之同朝協作并互相牽制;乃借御制詩文或評詩論文,來強力推動文學侍御活動。強調理學開國,發(fā)展詩教。于是組織了宋濂為首的翰苑制作和廟堂文事都打起繼承和發(fā)展儒學詩教的傳統,得到了臺閣諸臣胡翰王祎及方孝孺等人的擁戴和推廣。主張不尊唐也不抑宋,再溯本源,從詩經風雅頌中尋求傳統。仿元好問編撰鼓吹續(xù)音,針對唐詩品匯做了一些糾正。

比較起來劉基也雖然支持詩教,但是他個人更注重美刺風戒,創(chuàng)造注重反映現實主義,所以成就也更高。劉基擅長五古雜言,風格上繼承陳子昂感遇和李白的古詩59首,又能兼?zhèn)洮F實主義題材,沈德潛贊:元代詩都尚辭華,文成獨標高格,時欲追韓杜,故超然獨勝,允為一代之冠。

我有綠綺琴,其材出空桑。
金徽映玉軫,音韻鏘琳瑯。

上弦感薰風,下弦來鳳皇。
世耳不欲聞,子期今則亡。
愿持獻重華,路阻川無梁。

明代第一詩人的高啟

高啟,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與宋濂,劉基并稱明初三大家。

“初, 高啟 家北郭,與王行比鄰, 徐賁、 高遜志 、 唐肅 、 宋克 、 余堯臣 、 張羽 、 呂敏 、 陳則 皆卜居相近,號北郭十友。

高啟出身富家,童年時父母雙亡,生性警敏,讀書過目成誦,久而不忘,尤精歷史,嗜好詩歌。16歲時就因才名被張士誠聘為幕僚。同年結社北郭十友,曾獲詩賽第二名。洪武元年應招入朝,編撰元史。高啟少年得志,才華橫溢,為人有點不通事務。尤其對臺閣組建的翰林院非常輕視,編完元史以后,他就拒絕了翰林院的收編。堅決的辭官歸里。退隱之后在老家教書。后來因為寫賦被人舉報,腰斬于市。他、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杰,結社吟唱,但是四人均因此遭忌先后被被殺。

這算是民間詩社和官辦詩社的一次重大交鋒,以民間詩社慘敗告終。

啟嘗賦詩,有所諷刺,帝嗛之未發(fā)也。及歸,居青丘,授書自給。知府魏觀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見,甚歡。觀以改修府治,獲譴。帝見啟所作上梁文,因發(fā)怒,腰斬于市,年三十有九。

題宮女圖:女奴扶醉踏蒼苔,明月西園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zhàn)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梅花九首:一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贊譽高啟“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其于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振元末纖秾縟麗之習而返之于正,啟實有力”。

高啟的詩清新超拔,雄健豪邁,尤擅長于七言歌行。他的詩體制不一,風格多樣,學習漢魏晉唐諸體,均有模擬痕跡。不過他才思俊逸,詩歌多有佳作,為明代最優(yōu)秀詩人之一。

高啟的詩詞風格正如他自己寫得獨庵集序一樣:詩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辯其體,意以達其情,趣以臻其妙也。體不辯則入于邪陋,而師古之義乖;情不達則墮于浮虛,而感人之實淺;妙不臻則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風微。三者既得,而后典雅、沖淡、豪俊、秾縟、幽婉、奇險之辭變化不一,隨所宜而賦焉。如萬物之生,洪纖各具乎天;四序之行,榮慘各適其職。又能聲不違節(jié),言必止義,如是而詩之道備矣。

由于朱元璋的洪武三大案殺人過多,然后又向民間征集了大量讀書人充作官吏。于是臺閣派獨尊詩壇,控制了主流的審美價值以及各種文學活動。

到永樂宣和年間,由宰輔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主持文壇。出現三楊為代表的臺閣詩,一直延續(xù)到明中晚期。

西楊士奇春容典雅:“仁宗雅好歐陽修之文,士奇文亦平正紆余,得其仿佛,可稱春容典雅之音?!?東楊榮雍容平易:“發(fā)為文章,具有富貴福澤之氣,應制諸作沨沨雅音;其他詩文,亦皆雍容平易,肖其為人?!蹦蠗钿吆推窖耪骸八凉P成章,皆和平雅正之言……宜其發(fā)于言者溫厚疏暢而不雕刻,平易正大而不險怪,雍雍乎足以鳴國家之盛。

他們主張溫柔敦厚為教,形不可不似,得其神之妙。因為身居要職,處境優(yōu)裕,容易產生歌頌圣德、美化生活的創(chuàng)作意向。同時,相對封閉與狹窄的上層官僚生活,限制了臺閣體作家的生活視野,導致作品內容的單一與貧乏。寫作內容基本是頌圣德,歌太平。藝術上追求平正典麗。

東風御苑物華新,吉日游觀命近臣。金甕特頒千日醞,玉盤兼賜八珍淳。翠含楊柳橋邊霧,香泛芙蓉水上云。魚躍鳶飛皆化育,須看海宇頌皇仁。(楊士奇《賜游西苑同諸學士作》)

天開形勢莊都城,鳳翥龍蟠拱帝京。萬古山河鐘王氣,九霄日月煥文明。祥光掩映浮金殿,瑞靄縈回繞翠旌。圣主經營基業(yè)遠,千秋萬歲頌升平。(楊榮《隨駕幸南海子》)

臺閣體統治明代詩壇70多年的過程中,由于地方藩王的勢力壯大,地方省署的文人隊伍增大,反臺閣體的小社團也逐漸的成長起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茶陵派。

以李東陽為主,成員有謝鐸、張?zhí)?、陸釴、邵寶、魯鐸、石瑤等人。成員主要是翰林系統官屬,包括同年、同僚及門生故吏。因為李東陽是湖南茶陵人,號稱茶陵派。

李東陽在當時文壇具有很高的聲望。永樂以來,臺閣體的盛行,給文學創(chuàng)作帶來不良的風氣,作品蒼白貧乏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文學的藝術活力,造成文學委靡不振的局面,沈德潛等的《明詩別裁集》曾說:“永樂以還,尚臺閣體,諸大老倡之,眾人靡然和之,相習成風,而真詩漸亡矣?!痹谶@種情況下,針對臺閣體卑冗委瑣的風氣,李東陽提出詩學漢唐的復古主張,以為“漢唐及宋,格與代殊。逮乎元季,則愈雜矣。今之為詩者,能軼宋窺唐,已為極致,兩漢之體,已不復講”(《鏡川先生詩集序》)。強調對法度聲調的掌握,如他提出學古樂府應“往復諷詠,久而自有所得。得于心而發(fā)之乎聲,則雖千變萬化,如珠之走盤,自不越乎法度之外矣”。又認為“今之歌詩者,其聲調有輕重清濁長短高下緩急之異”,“律者,規(guī)矩之謂,而其為調,則有巧存焉。茍非心領神會,自有所得,雖日提耳而教之,無益也”《懷麓堂詩話》。

《茶陵竹枝歌》:

楊柳深深桑葉新,田家兒女樂芳春。刲羊擊豕禳瘟鬼,擊鼓焚香賽土神。(其二)

銀燭金杯映綺堂,呼兒擊鼓膾肥羊。青衫黃帽插花去,知是東家新婦郎。(其三)

春盡田家郎未歸,小池涼雨試絺衣。園桑綠罷蠶初熟,野麥青時雉始飛。(其七)

 攜竹杖踏莓苔,寂寂殘樽對雨開。開口只應心獨語,閉門休問客誰來。幽居有道堪藏拙,巧宦逢時亦自才。試問白頭冠蓋地,幾人相見絕嫌猜?(《幽懷》其四)

楊慎,從小才氣過人,但是他運氣實在是太差??婆e的時候就因為閱卷考官的失誤導致試卷污損拖延了一屆。后來在翰林院因為不滿正德皇帝隱居了六年。等重新入朝沒幾年又因為編撰實錄獲罪,發(fā)配云南,終老于此。他是茶陵派李東陽的學生,但是在詩學觀點上卻十分不認同他們的理念,本該是茶陵派的先鋒改革者。

這個時期還有陳獻章、莊昶為代表的的山林詩派,包括后期的王陽明。但是他們主要以研究理學為目的,完善并發(fā)展了大名鼎鼎的心學。對于詩壇的爭斗并沒有太大興趣。也沒有對臺閣派起到太多威脅。一直傳到很后面的泰州學派,也都是遠離斗爭中心。

因為詩派中的重要人物都是官場上的中高層官員,直接涉及到的利益和職務升遷。尤其是詩文以及疏奏中的疏漏都會造成殺身之禍。所以,明初的詩派斗爭是最激烈的。

弘治朝以前,翰林官員通常能獲內部升遷,內閣重臣亦多出自翰林系統。到了劉瑾弄權以后,這個升遷的路子就斷絕了。因此翰林官多改遷郎署大量詩壇新星都到科曹郎任職。很多外放各地做布政使和提學使。使得六部和地方司衙充實了大量優(yōu)秀文人,各地的詩學蓬勃發(fā)展,最終導致了臺閣體集團的崩潰。

郎署詩人主要力量是以李何為首的前七子。

明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九思、王廷相、康海;

李夢陽字獻吉,號空同,鼓吹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鼓吹詩文復古。提倡詩歌創(chuàng)作深入民間,聯系實際,汲取營養(yǎng)。

明史:夢陽才思雄鷙,卓然以復古自命。弘治時,宰相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夢陽獨譏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非是者弗道。

除了在詩學上要恢復漢唐以來“格高調古”的審美品質,在政治上要恢復漢唐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凜然正氣。當時明武宗朱厚照,耽于逸樂,不理朝政?;鹿賱㈣?、谷大用、張永等人乘機擅權,時號“八虎”。朝臣與宦官矛盾尖銳,展開了與宦官的激烈斗爭,李夢陽也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何景明字仲默,號白陂,又號大復山人,河南汝寧府信陽州人。何景明進入京城文壇,最初有賴李東陽接引。對李東陽,何景明一貫禮敬,永懷感念。所以他在反臺閣派斗爭中始終束手束腳,最終導致了李何交惡。這個等下后面再講。

何景明在京交游廣泛,除與郎署作家頻繁唱和,還獲茶陵派等人嘆賞。而他跟郎署作家交往,以與李夢陽交誼最投契。李何兩人聲氣應求,不僅文學上共倡學古,而且政治上相互援助。何景明特重這份友情,嘗作《贈李獻吉三首》,稱李夢陽為知心朋友。又有《六子詩·李戶部夢陽》,盛贊“李子振大雅,超駕百世前”。正德七年(1512),李夢陽在江西任上吃獄,何景明上書楊一清乞情。李夢陽稱他為“赤心朋友”,何景明作《得獻吉江西書》詩,以偕隱山中相回應:“他年淮水能相訪,桐柏山中共結廬?!崩詈稳绱松詈竦慕徽x,不僅震撼彼此的心靈,而且引發(fā)文壇熱切關注。

此時文學的發(fā)展情勢是,文柄由館閣移于郎署。明正統朝以后,君臣唱和的盛況已不多見,文學侍從衰落,館閣詞臣失寵。如楊一清將其《石淙類稿》囑李夢陽評點,意欲與李東陽相頡頏。李夢陽領會其意,乃稱楊詩筆可與李并駕。最終導致了館閣內部的強烈斗爭,而劉瑾等殘酷打擊館閣詞臣,文學侍從凋敝,為郎署作家崛起讓出空間。館閣文學亦膚弱無骨,靡敝至極。針對這股痿弱的文風,李夢陽抨擊“柄文者承弊襲常,方工雕浮靡麗之詞,取媚時眼”。又委婉批評茶陵派“迭韻竟侈連篇”之陋習。新科狀元康海率先挑戰(zhàn)李東陽。當別人仍仿習李東陽時,康海卻“獨不之仿”,并與關中籍作家結社,在文學上與閣老分立。

明史記載:“弘、正之間,李東陽出入宋元,溯流唐代,擅聲館閣。而李夢陽、何景明倡言復古,文自西京、詩自中唐而下,一切吐棄,操觚談藝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詩文于斯一變。

這一場斗爭,明七子大獲全勝。然而,李夢陽于何景明之間的學詩取法并不完全一致,只是之前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才一致抗衡。當敵人倒下之后,他們之間又發(fā)生了矛盾,這就是著名的李何三辯。

大體上夢陽主摹仿,景明則主創(chuàng)造。李主張守古法而不舍,反對自創(chuàng)法式。何主張“推類極變,開其未發(fā);泯其擬議之跡,以成神圣之功。

李夢陽的詩轉益多師,不但工于各種詩體,而且善于推陳出新。寫景抒情,長于比興。敘事愷切,法度謹嚴且富于變化。其詩風格多樣,主要以雄奇豪放為主要特征。李夢陽重視格調,強調“矩法”,所以他也特別注重詩歌的形式,在作品的謀篇布局、章法句法上也狠下功夫。其用力杜甫尤深,稱明代學杜第一。如:如:“獨虞四海干戈滿,生別悲傷見面稀?!保ā兜眉視男指琛罚败饺財嘟^秋江冷,環(huán)珮凄涼夜月孤?!保ā肚飸选菲淙安⑼谈顡晔?,愁見岷峨有戰(zhàn)旗?!保ā端蛷堄枌壒贋槟浮罚叭f方多難意,誰達圣明知?”(《己丑五日》)這些作品,模擬、化用老杜詩句的痕跡非常明顯。正月大雨雪遣懷:“梁園春初云不開,雪花壓城滾滾來。似有驅龍朝玉闕,豈無騎鶴下瑤臺。光牽五岳黃煙動,勢擁三河白浪回。欲向瓊樓問寒暖,袁安今已臥蒿萊。

《元夕》:千年爛漫鰲山地,少小看燈忽二毛。兵后忍聞新樂曲,月前真愧舊宮袍。

南州樓閣煙花起,北極風云嶂塞高。悵望碧天聊獨立,夜闌車馬尚滔滔。

朱遷鎮(zhèn)廟

宋墓莽岑寂,岳宮今在茲。風霜留檜柏,陰雨見旌旗。百戰(zhàn)回戈地,中原左衽時。土人嚴伏臘,偏護向南枝。

何景明主張從學習古人入手,領會其風神為主,然后模仿結構,不機械模仿古人的形跡。

除了學杜詩,后期更推崇“初唐四子”詩歌的詞彩清麗,音調流轉。

雨夜似清溪

院靜聞疏雨,林高納遠風。秋聲連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燈里,清笳萬井中。天涯未歸客,此夜憶江東。

客至

野外逢迎少,柴門落葉稠。人閑不掃室,客到始梳頭。
且為烹茶坐,還因看竹留。登臨如有興,更上水邊樓。

李何交惡以后,李夢陽和徐禎卿也起了爭端,最終以李何為核心的文學陣營瓦解,各自的門生及追隨者分左袒右;最后各走一路,李將學古主張往復古道路上推進,何則誘導諸生走經術世務之道路。

前七子時代臺閣派基本消亡,皇帝對地方藩王的管理逐漸失控,經過百余年的工商發(fā)展,地方縉紳的財富積累也達到了一個巔峰。大型文事再也不是只有朝廷組織,民間詩人畫家都能通過技能創(chuàng)造價值。因此這個時期開始,各地方詩派以及藩王組織的文學社逐漸興起,比如:四溟山人謝榛組織的康王藩府社團,史稱康王風流;徐禎卿為首的吳門詩人,唐寅,祝枝山,文征明。俗稱江南四大才子。顧璘為首的金陵四?。宏愐?、王韋、朱應登。還有苕溪五隱”“湖南雅社”之類的等等。

到了嘉靖初年是嚴嵩父子執(zhí)掌朝政二十多年,嘉靖皇帝好道,忙于修煉。詩壇斗爭這種小事,自然是顧不上的。然而郎署派接過正統大旗以后當然不能接受自己權威地位被民間詩派所導向。

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由進士出身任職于京師的李攀龍、王世貞相結交討論文學,決定重揭李夢陽、何景明等人學復古的“旗鼓”。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譽、宗臣中進士,與李、王結成詩社,遂有“五子”之稱。后又增謝榛、吳國倫。后謝榛與李交惡,被黜,余日德、張佳胤加入。史稱明后七子。

呼應一下前面的康王風流,后七子最初結社時推舉謝榛為首,但謝榛畢竟是個布衣出身,加上康王出丑聞自縊,謝榛便失去了依靠。李攀龍為了這個盟主的位置,與之絕交。王世貞左右權衡之下,為了郎署派的正統性,合謀將謝榛逐出后七子行列。

李攀龍主持文壇后,復古理論走向極端,“謂文自西京、詩自天寶而下,俱無足觀。要求文章“無一語作漢以后,亦無一字不出漢以前”。

李攀龍,字于鱗,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因家近東海,自號滄溟,人稱滄溟先生。他的樂府詩創(chuàng)作理論:胡寬營新豐,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鶩于通途,亦兢識其家。此善用其擬者也。這個被后人狠批。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曰:“易五字而成《翁離》;易數句而為《東門行》?!稇?zhàn)城南》盜《思悲翁》之句,而云'烏子五,烏母六’;《陌上桑》竊《孔雀東南飛》之詩,而云'西鄰焦仲卿,蘭芝對道隅’。影響剽賊,文義違反,擬議乎?變化乎?”朱彝尊亦曰:“于鱗樂府,止規(guī)字句,而遺其神明。是何異安漢公之《金滕》《大誥》,文中子之續(xù)經乎?”(《靜志居詩話》)這類批評并非無的放矢,集中確有改易數字或數句等“止規(guī)字句”之作,如《李夫人歌》改漢武帝之辭“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樂府詩集》)為“去邪來邪?就而視之,紛何被被其徘徊!”原作的意境在擬作中蕩然無存,這樣的詩無論如何都算不上佳作。故施閏章云:“于鱗擬古,句摭字捃,興會索然,神明不屬。自謂胡寬之營新豐,而不知為壽陵余子之學步于邯鄲也?!保ā鹅o志居詩話》)錢木庵亦云:“李于鱗以割截字句為擬樂府,幾于有辭而無義。

近體詩占李氏詩歌的三分之二,雄放豪邁,藝術成就比較高。錢謙益評:七言律最稱,高華杰起。拔其選,即數篇可當千古”,而病在“格調詞意,不勝重復”

杪秋登太華山絕頂

縹緲真探白帝宮,三峰此日為誰雄。蒼龍半掛秦川雨,石馬長嘶漢苑風。地敞中原秋色盡,天開萬里夕陽空。平生突??慈艘?,容爾深知造化功。

《神通寺》:

相傳精舍朗公開,千載金牛去不回。初地花間藏洞壑,諸天樹杪出樓臺。月高清梵西峰落,霜凈疏鐘下界來。豈謂投簪能避俗,將因臥病白云隈。

李攀龍死后,王世貞主盟文壇近20年。到后期他也漸漸地覺察到復古主義的某些弊病,認識到“代不能廢人,人不能廢篇,篇不能廢句”的道理。王世貞退出后,后七子復古運動中還有后五子(張佳胤等)、廣五子(盧柟等)、續(xù)五子(黎民表等)、末五子(屠隆等)。但是影響力都很有限,在后面的斗爭中只能是一個配角。

介紹一下王世貞: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字元美,號鳳洲,亦稱弇州山人。他是個全才,詩書詞曲,樣樣精通。傳說金瓶梅也是他寫的。

想了解他的藝術理論,只要看他的詩論《藝苑卮言》,集中了王世貞對復古理論的提倡和一些具體看法?!端囋坟囱浴肥求w現“后七子”詩文理論的重要著作,是這一流派的理論依托。

其中寫道:盛唐之于詩也,其氣完,其聲鏗而平,其色雅而麗,其力沉而雄,其意融而無跡,故曰盛唐其則也。今之操觚者,日曉曉焉,竊元和長慶之余似而祖述之,氣則漓矣,意纖然露矣,歌之無聲也,目之無色也,按之無力也,彼猶不自悔悟,而且高舉而闊視,曰:吾何以盛唐為哉?


《岳墳》

落日松杉覆古碑,英風颯颯動靈祠。空傳赤帝中興詔,自折黃龍大將旗。

三殿有人朝北極,六陵無樹對南枝。莫將烏喙論勾踐,鳥盡弓藏也不悲。

宿香山寺

白云深鎖上才幽,躡屐無勞問惠休。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間鳴玉片泉流。

談經石聽蟾蜍轉,卓錫天回象罔愁。坐久忽驚心地凈,向來西竺在南州。

總體上,后七子時代,詩派斗爭已經從爭奪利益轉換到維護審美,激烈程度已經小了很多。歸根結底是因為大明王朝到了隆慶年間已經國庫匱乏,連養(yǎng)兵都快養(yǎng)不起了,哪有多余的錢來舉辦文事。這時期的鄉(xiāng)紳對文化的狂熱卻到了高峰期,各種詩賽,雅集層出不窮,吳門派,華亭派等靠售賣書畫都能富甲一方。

即使只是維護審美,所謂文無第一,讀書人之間的斗爭也是永無休止的。首先是唐順之、歸有光為核心“唐宋派”作家起而抗爭,但他們以小品文為主,不足以以矯正其流弊。萬歷年間李贄、焦纮、徐渭提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時勢先后論也”的觀點對后七子進行打擊。

然后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為代表的公安派,這一派主將還有翰林院編修曾可前,江盈科、陶望齡、黃輝等。這也是一次翰林院對郎署派之間的斗爭。

公安派的文學主張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反對抄襲,主張通變。他們猛烈抨擊前后七子的句擬字摹、食古不化的傾向,主張文學應隨時代而發(fā)展變化,應沖破一切束縛文學創(chuàng)作的藩籬。二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所謂“性靈”,就是作家的個性表現和真情發(fā)露。他們認為“出自性靈者為真詩”,進而強調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則不下筆。三是推崇民歌小說,提倡通俗文學。公安派重視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yǎng),并給民歌和通俗小說以高度評價,對提高民間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社會地位有積極作用。公安派所作游記、尺牘、小品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潑詼諧,自成一家。

擬宮詞2首 

百子池頭九子萍,美人雙照月棱青。宮槐葉落春如水,誦 得《蓮花》兩卷經。

一般春色有枯榮,十樹櫻桃九樹生。拾得青梅如彈子,護花鈴下打流鶯。

竹枝詞  

一溪才順一溪灣,一尺才過一尺還。船子已愁箭括水,兒童又指帽兒山。

柳 枝 

江南柳絮已紛飛,河北垂楊未掛絲。一種青蛾嬌眼女,南枝嫁早北枝遲。

到了萬歷初年,王學衰微,泰州學派興起,釋儒道三家合一,民間的各種思潮日新月異,民間的詩社和團體發(fā)展的規(guī)模已經遠遠超過了官辦。公安派以性靈說為核心興起的詩壇改革,風靡一時。同樣的,此時各種其他的思想也隨之興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竟陵派,竟陵派的兩個主要發(fā)起人是鐘惺譚元春,鐘惺是福建提學儉事退隱,譚元春是個布衣。他們早年也追隨公安派一起改革,對性靈說有過吹捧。但是隨著三袁去世,公安派的理論也逐漸走偏。于是二人提出幽深孤峭的創(chuàng)作理論,求一種幽深奇僻、孤往獨來的文學審美情趣。主要追求在練字上下功夫,加入很多佛家典故,造成整體上比較譎聱難懂。他倆合選的詩歸,名噪一時。對糾正明中期復古派擬古流弊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他們提倡學古要學古人的精神,以開導今人心竅,積儲文學底蘊,客觀上對清代中后期的詩風也造成一定的影響。

竟陵派對公安派的斗爭,是半民間社團對官辦社團的斗爭,隨著公安派的式微。標志著200多年后明代詩壇最終還是回歸到民間社團執(zhí)牛耳的局面。

舉三首竟陵派的詩

《月下新桐喜徐元嘆至》:是物多妨月,桐陰殊不然。長如晨露引,不隔晚涼天。綠滿清虛內,光生幽獨邊。懷新君亦爾,到在夕陽先。

《花山禮銅殿》一路陰晴屢不分,山中風候易紛紜。村過數日無紅葉,江近雙峰似白云。蛇虎夜深求懺度,鼓鐘人定示聲聞。可憐世外僧經濟,金火須臾歷劫勛。

《太和庵前坐泉》:石選何方好,波瀾過接時。應須高下坐,徐看吞吐奇。魚出聲中立,花開影外吹。不知流此去,響到幾人知。

到了崇禎年間:大型的民間社團中比較有影響力有江西的豫章社,核心人物是江西四家。

還有陳子龍為首的幾社,張溥為首的復社,清初三大家的吳偉業(yè)顧炎武都是復社成員。包括鐘惺去世后,譚元春也加入過復社。到了明代的最后階段,作為官方代表的東林黨魁首錢謙益執(zhí)掌詩壇,但是遠遠沒有達到前輩的風光,民間詩社才是真正的頂峰。列朝詩集里面很有多晚明詩人從事著各行各業(yè),當時甚至還有專業(yè)賣詩這個行業(yè)。但是最終詩社之間的斗爭都隨著明王朝的覆滅而消散。

文中插圖作者:蕭雨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朝文藝界撕X指南
明代詩
茶陵古代最杰出的詩人李東陽和茶陵詩派
明代詩壇主將李夢陽 | 豫史
茶陵詩派
《海藏樓詩箋注》0223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