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詩小札
周退密
一
詩要講實話,但又須講虛話,一味老實,就無詩味可言。
二
“重陽”著重在“陽”,“重九”著重在“九”。如說“重秋”,那么是哪個月份的“秋”呢?似乎不能如此說。
三
做詩稍違律則可,太放縱則不會是詩了。要懂得怎樣安排,把意思納入框框之內(nèi),做到穩(wěn)妥、明白、動人就好。
四
平仄照顧就得照顧,不能一無顧忌,否則何必寫詩。
五
“獨來柳浪聽初鶯”也可能聽見,也可以沒聽到。讓人去想,這才有意境。
六
做詩要動腦筋,聽吳長鄴兄說,缶廬老人在日,勸子弟寫字,不勸子弟寫詩,說作詩要花時間和精力。我說打油詩也花時間和精力,看如容易實艱辛。寫字做詩沒有底,倒是畫花,五年十年,不難像個樣子,中國學(xué)問惟此二事為最難,現(xiàn)在世人把它等閑視之,急于成名,故無像樣作品。
七
“客居苕上為飲茶”不如改為“苕上移家為飲茶”。改了以后平仄也調(diào)了,語氣也和美了,而對于作者原意并無出入。原句好的,可以引用;不好的要懂得化用,不能照單全收。
八
給人改詩很難,稍為推敲則可。要尊重別人的想法,不能以我為主,大事更動。最好的辦法是指出其不足,讓人自己懂得非改不可。
九
“新詩改罷自長吟”是千古學(xué)詩的不二法門。詩成之后,一定要改。改后加吟詠,遇到不順口之處,便是毛病所在,就得注意了。經(jīng)過幾次反復(fù),直到自己認(rèn)為滿意為止。往往當(dāng)時以為可以不改了,隔了一個時期拿出來看,仍會感到不滿意,這也說明自己的眼界已在逐步提高,與時俱進(jìn)。
十
陳兼與先生說,現(xiàn)在人不會寫古詩,主要是不會寫文章,不懂文章法度、來龍去脈,會寫文章的一定會寫古詩。
十一
做詩宜從五言古做起。因為古體可不受平仄的約束;五言字?jǐn)?shù)少容易處理。若七言古風(fēng)則就難了。七古講究氣勢力量、音節(jié)轉(zhuǎn)韻等等。要字緊、句嚴(yán)。否則有如一盤散沙,捏不成一團,不成其為七言古風(fēng)了。時人作品近體多古體少,七古尤少,原因在此。
十二
學(xué)五言古可讀王、孟、韋、柳;學(xué)七言古非盛唐李、杜、高、岑不可。長慶體又是一種氣象,當(dāng)然非讀不可。
十三
“恨鰣魚多骨,恨菊花多枯葉,恨曾子固不能詩”,此語不知出自何書。歐、曾、蘇、王并重,自不在話下,子固之詩雖不及東坡、半山,但并非不工,前人亦只恨其詩不及其文章而致惋惜而已。蓋人生精力、時間有限,致力于學(xué)問的重點不同,難免此遜于彼,略見差別。曾詩在元豐類稿中,讀者可以取閱。
十四
“王要好,朱貪多”。這是前賢對清初王漁洋、朱竹垞兩家詩的評語。我說王詩固然好,朱亦不弱;朱詩固然多,王亦不少。兩家實難分高低。兩人之詩不僅旗鼓相當(dāng),文章也都十分出色。詩文之外,兩人也都工于倚聲,王有《衍波詞》,而朱則過之遠(yuǎn)甚,為南宋詞派之繼承人,這方面的著作也多,正好合乎“王要好,朱貪多”的說法。
十五
焦里堂(循)、汪容甫(中)是清代中葉的兩位著名學(xué)者,二人詩也都不錯,沒有經(jīng)、史學(xué)家拘謹(jǐn)、枯燥的感覺。當(dāng)時若姚姬傳(鼐)、錢辛楣(大昕)兩家,則于文章之外,詩尤工致秀逸,雅韶欲流,不失為大家。讀清朝學(xué)人之詩,不可忽略這兩家。
十六
陳兼與丈生前著有《兼于閣詩話》四卷,網(wǎng)羅近、當(dāng)代詩人之作品而論列之,其書可以上接陳石遺《石遺室詩話》與狄平子《平等閣詩話》之作,早已風(fēng)行海內(nèi)外。其續(xù)編曰《荷堂詩話》,最近已在福州印刷,不久即可問世。兩書一時所撰,本為一書,由于四卷中所列為已故作家而后半所列為生存作家,出版社為免標(biāo)榜之嫌,只出版了前半部而后半部遲至今日始能出版。逾時十年,書中所列之人已有不少化為異物,不僅陳丈早歸道山為可嘆也。當(dāng)年承兼丈不棄,亦有俚作累及齒芬,雖感不盡,亦彌增愧赧也?!逗商迷娫挕烦霭孢m逢兼丈百歲誕辰,則深可慶也。
十七
詩中記事,一首可講完的,不作第二首;一首講不完的才作第二首。應(yīng)作不作見才短;不作而作為辭費。過猶不及,都不足取。
十八
做詩要抓住要點如同攝影,要取景。要先得句,然后選定一韻,開展思路為之。七絕字?jǐn)?shù)少,尤貴取神,一般在三四句要格外注意。(未完待續(xù))
十九
凡詞中不應(yīng)葉(協(xié))韻字而誤葉者謂之“撞韻”。昨有一人寄示其近作《霜花腴》詞來,開頭云:“碎霞落嶼,憶分?jǐn)y、煙沽幾度凄迷”。詞寫得極好,用的是詞韻第三部(支、微、齊、灰)。第二句用了個同屬一部的“攜”字,因之犯不了應(yīng)葉而葉韻的錯誤,就是犯了詞家述語所說之“撞韻”。這種錯誤往往是不自覺的,但卻違反詞律,寫作時應(yīng)加注意。本例為平韻,仄韻亦然,都須避免。
二十
書法中有館閣體,講究把字寫得四平八穩(wěn),為方光。詩中的七律在某種意義上仿佛書中之館閣體,為詩人最見功力之作品。七言律講究對仗工整和句型變化,中間兩聯(lián)的句型要有所變化。在孤立一首詩中應(yīng)如是,即數(shù)首并立時,每首詩也要注意句型變換,切忌雷同。只有這樣,才不致令人生厭,感到除了四平八穩(wěn)之外,了無馀味可尋。要認(rèn)識句型變化,初學(xué)的人可以把句子分析一下,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放的位置是否句句相同,相同的就要使之變換,另行構(gòu)造,直到滿意為止。
二十一
文章貴剪裁,詩更應(yīng)如此,不能將所有之事一五一十說出來。如要說,可在注中羅列之。一首七律五十六個字,要分層次。八個句子,各有任務(wù),職責(zé)分明,部署不亂,又要使之和衷共濟,呵成一氣,這樣才算寫成一詩。
二十二
承詢“衣錦夜行”,意思是說,著得漂漂亮亮不在白畫出風(fēng)頭反而在晚間出去,那么有誰來瞧看?“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見《史記·項籍傳》。
二十三
“焜耀三男三鼎甲,顯貴六婿六尚書”,這兩句之首二字俱是多余的,可刪去,改作五言。五言可解決的,不要做七言。反之,“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在王維之前已有此句,但經(jīng)他加工,成為“漠漠水田飛白貴重,陰陰夏木囀黃鸝”之后,詩的氣氛全然不同,成為千古絕唱,覺五方有遜色矣。所以凡事不可一概而論,增刪之際,全憑因宜剪裁,不可執(zhí)一而定。
二十四
古風(fēng)、律詩、絕句各有千秋。但從目前形勢看,似乎絕句比較受人歡迎。七言尤勝于五言。古風(fēng)歌行有它長處,無平仄限制,無字?jǐn)?shù)限制,而且可以轉(zhuǎn)韻,可以跟著思路開展下去。由于不受平仄及字?jǐn)?shù)限制,它可以容納新詞語或新詞匯。如“改革開放”四字,在律絕中便雖于處理,在古風(fēng)中則可以暢行無阻。
二十五
律詩有局限性,美在對仗,病亦在對仗,不容易寫好。要花不少時間就完成一篇,不合算,應(yīng)運而起的就是絕句了。
二十六
絕句字?jǐn)?shù)少,跟律詩相比,少一半字?jǐn)?shù),也可以節(jié)約一半寫作時間。寫的人少花時間,讀的人也可少花時間,不像一首古風(fēng)使人有讀之不盡的感覺,引起厭煩。
二十七
七絕字?jǐn)?shù)少,音樂性強,可以記事,可以抒情,容易見巧,容易被人記憶。所以大有發(fā)展前途。愛好者可以多取唐宋人作品熟讀之,同時也可讀些清代名家作品,如吳梅村、王漁洋、朱竹垞以及龔定庵等等。七絕園地中,杜工部開徑獨行,別有情趣;楊誠齋觀察入徽,時多巧思;陸放翁氣度寬宏,字句踏實,均宜悉心體玩。當(dāng)然,詩外功夫仍是不能忽略的。
二十八
南宋詩人除了放翁、誠齋之外,還有一位曾在湖州居住過的姜白石(夔),他是著名詞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七絕好手。他的詩刻意而不纖巧,自然而不率易。寫景如“荷葉似云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抒情如“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都是我們現(xiàn)成的典范,可供吟詠,也可供借鑒。
二十九
唐詩宋詩各有千秋,不必存門戶之見,擇善而從可也。東坡、山谷,宋詩之佼佼者,但蘇可學(xué)而黃不必學(xué),以其造句生硬,用意苦澀是也,至有“江西魔派不堪吟”(張之洞)之誚。然山谷之詩可藥陳腐庸俗,專以俗詩為務(wù)者,正應(yīng)一讀。
三十
前人云“詞不能不做,但也不能太做”。我說詩也當(dāng)如此,一味雕琢,會文勝于質(zhì),以辭害意,不為大眾所接受。不過信口而出,像是順口溜,也會敗壞詩風(fēng),所謂過猶不及。試看陶詩何等自然,并不以雕琢見長,自有一種內(nèi)在之美,供人涵詠。此種內(nèi)在之美,純從生活哲理得來,乍看似淺,讀久便覺回味無窮。古人評陶詩,說是外枯內(nèi)腴,最為的當(dāng)。后來白香山(居易)之詩深得淵明理趣,同樣受人歡迎。陶白兩家之詩,看似不做,其實也是用心寫成,只是不愿雕琢,求得多數(shù)人共鳴而已。
三十一
詩中“三李”,太白豪放,長吉綺麗,義山秾至,各擅其勝。后人一般于太白學(xué)其古風(fēng),于長古學(xué)其五七言,于義山學(xué)其七律。然而時至今日,茍無太白豪邁不羈之性格,奇肆瀟灑之筆調(diào),往往窘于篇幅,驗證見古風(fēng)氣勢。其次,茍無長吉雕繪縷鎪之天才、窈窕豐縟之辭藻,亦難見工巧。惟義山七律間節(jié)瀏亮,字句沈著,句型多樣,章法變換不定,開合自如,最宜師法。至于義山之深情妙緒,寫作動機以及時代背景等等,前人早經(jīng)論及,大致不外乎男女私情、黨派紛爭和個人恩怨諸點。我們初學(xué)不妨把它撇諸一邊,先學(xué)其寫作技巧和表達(dá)方法。這樣可能對寫作七律會有幫助。
三十二
常聽人說:我不會唱歌,因為我沒有音樂細(xì)胞,我不會繪畫,國為我沒有藝術(shù)細(xì)胞。這里所謂的細(xì)胞,應(yīng)是天才的同義詞,是不是就是上面說的“氣質(zhì)”和滄浪所說的“別才”?我只想在這里提出問題,不擬作回答,更不敢下結(jié)論。(未完待續(xù))
選自《詩詞家》2017年第六期、2018年第一期說藝錄集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