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追尋近代歐洲文明的源頭時,肯定避不開古希臘三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奠定了整個輝煌的古希臘哲學。而這些哲學,在歷經千年之后,被近代歐洲知識分子發(fā)現,開啟了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
讓近代歐洲人從宗教主宰一切的黑暗時代走出,以“人文主義”思想,重新審視世界,最終誕生了近代歐洲科學、哲學、文化等。而近代歐洲又是近代人類社會的領頭羊,所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近代人類主流文明,從源頭上來說,是古希臘文明的傳承。
然而問題也來了,既然古希臘文明這么牛,奠定了近代人類文明主流,為什么在我們中國人常使用的概念“四大文明古國”中,不見古希臘文明的蹤跡,只有古巴比倫(位于西亞,今地域屬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地域屬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亞,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于東亞)。
刨根問底才能知真相,小袁就先從四大文明古國這個說法的源頭說起,四大文明古國并不是西方概念,是一段苦尋民族自信的歷史。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曾經自稱天朝上國的中國。在英國近代化的熱兵器面前顏面掃地,不得不痛簽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中國由此開始不停的喪失國土、稅收、民族自信心等。
其中民族自信心最嚴重,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很多中國人自然而然的覺得,比中國之外的人高一等。結果戰(zhàn)爭打完,傻眼的意識到中國在國力這事上,是處處低人一等。
于是很多中國人,從一個過度自信的極端,轉到過度自負的極端,中國社會彌漫起了否認我們光榮歷史,盲目崇外,外國月亮比中國更圓的不好風氣。
四大文明古國的概念,就是在這樣頹廢的背景下提出來的。近代思想家梁啟超于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首次使用這個定義,并自注說,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
梁啟超先生從歷史起源的角度,為被扁的一無是處的古代中國文明正名,讓中國人對自己的祖國傳承要有信心。
至于四大文明古國里,為什么沒有希臘?目前無法揣測梁啟超先生的意思,但學術界給出了一個看似很有道理的理由,即希臘文明不是原生文明,而是派生文明。
簡單的說,就是不是在某個區(qū)域獨立發(fā)生壯大,而是被其他文明“啟迪”后奮勇直追。雖然結果達到了跟影響它文明的一樣高度,但畢竟是后來者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才能享受更多的“榮譽”。
最后小袁想說,四大文明是中國人說出來的,絕大多數是由中國人在詮釋,其實放眼世界,古希臘在其他概念中,它也是文明古國。
《世界文明史》(美國威廉·麥克高希)稱“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古希臘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fā)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