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跟重點班、重點學校的學生一起上學,認為這樣孩子也會在學霸們的帶動下學習成績有所提升,然而很多時候卻事與愿違。
近日,聽一位家長講了關于他兒子上高中以來的經歷。他兒子初中成績不錯,考上了本市的重點高中。為了讓兒子更好地學習,高一開學前他走關系讓孩子進了學校的實驗班。
沒想到進學習班后兒子的學習情況很快就出現(xiàn)了波動,在幾十個全市最頂尖的頭腦面前,他感覺到無所適從,連講話大聲點的底氣都沒有了,成績直線下滑,期中考試在實驗班排名倒數(shù)第二。
一下子從初中時的眾星捧月變成班級吊車尾,被同班同學看不起,老師也懶得搭理,兒子的情緒失落極了,很快產生了焦慮和抑郁,多次表示說不想上學了。
好不容易熬到高二文理分班,兒子從理科實驗班退到了文科普通班,沒曾想他竟然如魚得水,一下子又找回了感覺,期中考試馬上就考了年級第八、普通班第一,他又成了班級里的天之驕子,同學仰慕他,老師也對他特別照顧,甭提多帶勁了。
最后,這位家長說:“寧當雞頭,不做鳳尾”,一味把孩子往高手群里塞,不見得真的對孩子好,更孩子感到自信有動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很多家長看來,讓孩子跟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就一定會變好,其實不是那么一回事,相反孩子會因為自慚形穢而喪失前進的動力。今年高考前后,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就曾表示,不要盲目報考清華北大,建議填報志愿前先給孩子測一下智商,如果孩子的智商沒超過110就不要上清華北大了,因為清華北大里的學生智商平均是110,智商低了去了也學不過別人,去那兒就是去受罪,會打擊自信心。
無獨有偶,今年高考河南就有一個高考考了206分的女生,她從小成績都不太好,中考才剛過普高分數(shù)線,她父母花了不少錢、走了不少關系才讓她上得重點高中。但上重點高中并沒有讓她的學習水平有所提升,反而更像是一種災難。
并不是她不努力,她很長一段時間里也曾經天天學到半夜,借同學的筆記和試卷回來自己看,也經常向老師請教,然而做了這么多對成績的提升并沒有任何的幫助,她還是完全跟不上學校的節(jié)奏,成績越來越差,也越來越學不進去,基本上是考一次分數(shù)降一點,高三模擬考試她一般都能考260-300分左右,結果高考直接打破歷史記錄,只考了206分的最低分。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這個道理在學習上也同樣適用,本來開始時大家的起點都是差不多一樣的,但由于天賦、學習方法、思維能力等的不同,逐漸地會產生自然分層,分成涇渭分明的學渣、學霸兩大類群體。其實學渣付出的努力卻未必比學霸們少多少,甚至更刻苦,但差距卻真真實實地擺在那里,如果學渣強行進入學霸的圈子里,換來的可能是被按在地上摩擦,自信心被甩得一干二凈,最后被消磨得連繼續(xù)努力的動力和勇氣都沒有。
倒不如換一個相對沒那么拔尖但能夠給予自己信心的環(huán)境,反而能夠讓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好,越戰(zhàn)越勇,找出自己的感覺后再上升到更好的圈子,這時就沒有那些障礙了。
對于“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的教育思想,你怎么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