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Frederick Morgan
近來常去附近的運動場跑步。有時人真多,得不停在人縫里超圈。
有天我去得早,在場地內(nèi)跑前拉伸,體操館忽然涌出幾十個孩子,就像小猴子,細胳膊細腿,互相追逐,開開心心地跑了兩圈。能這樣跑八百米的人,并不多。不過,你家附近有運動場,人天生的跑步能力一釋放,跑八百米,真是人人做得到。半年后,八千米也不難。
有天晚上,還在在這個運動場,我也還是在跑前位伸,一個開心的小男孩,坐到我旁邊,跟我聊天:我剛跑完三圈!我其實不累的,我還能跑!我每個星期都來跑一次,我媽媽也在跑!
運動容易上癮。一旦嘗到過運動快感,人就離不開運動。運動又能塑造人的品質:自制力、耐心、計劃, 在長期的運動中不停自我強化。
絕大多數(shù)人的品質,18歲前就定型了。其后的人生不過不停地重復。一個人18歲前有運動習慣(甚至成為運動高手),那么,其后的人生更可觀一些,至少,身體更好。
學習運動,又幾乎沒有門檻,作父母的,把你的孩子帶到運動場就行了。
你會運動,那么,適當教一教。如果不會,你就安靜地坐著看吧。
在這運動場,經(jīng)常碰到一位媽媽帶兒子在跑步,小孩也就七八歲的樣子。如果她停在這點,那是不錯的。
在不停超他們?nèi)Φ臅r候,總是聽到這位媽媽在訓斥孩子,而且她的指示常常自相矛盾。印象很深的是這次:
這圈超,聽她向兒子描述在平遙旅游時的場景。
下圈超,她卻在怒吼:你跑步時不準東想西想!只準想著跑步。
這個孩子一定無比疑惑:你剛跟我聊天,現(xiàn)在卻不許亂想,這兩者不是沖突的嗎?到底要怎樣?
標準答案是,只要你在跑,怎樣都行,聊天也行,聽音樂也行;胡思亂想更可以,它一定程度還減輕了疲憊;你最后也會進入專注階段,咬牙堅持時,心里只有眼前的幾十米,與禪定無異。
這位媽媽,要么喜怒無常,自己都無定性,觀點隨時搖擺,而每一次變動,都希望孩子馬上適應。要么,她不知道運動為何物,也根本無視自己身體的真實反應,只是按照想象中的標準去強制孩子。
孩子雖然在跑,他的身體也確實得到了跑步的好處,但內(nèi)心卻無比混亂,因為怎么做,都是錯的,正常、自然的反應,可能帶來恐懼?!e誤的教育,多余的話語,就能這樣,把單純的快樂徹底摧毀。
恨自己的孩子,就當這種媽媽:你得學會多說話,越是不懂,你越要指點你的孩子;你得學會放縱情緒,經(jīng)常生悶氣、臭臉、發(fā)火;你更別一視同仁,孩子還小,又要依賴你,正是欺負Ta的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