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
宗 何
共1頁 [1]
字號:【
大中小】
100美元起家,30年后為自己締造了一個230億美元的龐大工業(yè)王國,2001年底凈資產(chǎn)增長到1620億美元。在2006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他以440億美元的身價排名第二。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投資大王—沃倫·巴菲特。
少年立志
沃倫·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國內(nèi)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當?shù)氐淖C券經(jīng)紀人和共和黨議員。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鐘情于股票和數(shù)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5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帶領(lǐng)小伙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后轉(zhuǎn)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沃倫從小就超乎年齡地謹慎,他被母親稱為“很少帶來麻煩的小孩”。小沃倫對數(shù)字有著與生俱來的迷戀,他常和小伙伴們這樣消磨整個下午的時間:俯瞰著繁忙的路口,記錄來來往往的車輛牌照號碼。暮色降臨以后,他們就回到屋里,展開每天的報紙,計算每個字母在上面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在草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變化的數(shù)字。
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4歲時,巴菲特更是有了敏銳的商業(yè)頭腦:他把花25美元錢買的舊彈子球機放到理發(fā)店里,然后把它租出去,第一天他就用這臺機器賺了14美元。大約一個月之內(nèi),他和伙伴就在三家理發(fā)店里設(shè)置了彈子球機。生意火極了,他們又擴大到7家,每周有50美元的收入。這樣巴菲特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威爾森角子機公司。后來巴菲特又和伙伴合資350美元,購買了一輛1934年產(chǎn)的勞斯萊斯轎車,以每天35美元的價格出租。巴菲特還有五條送報路線,每天早上約有500份報紙要送。高中畢業(yè)時,他已分發(fā)了近60萬份報紙,靠勤勞和智慧積攢了6000美元。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wù)和商業(yè)管理。他覺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后便不辭而別,輾轉(zhuǎn)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著名投資理論學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yè)的贏利情況、資產(chǎn)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訣竅,天分很高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1年大學畢業(yè)后,巴菲特回到奧馬哈,到父親的交易部巴菲特·福爾克公司做股票經(jīng)紀人。
有一次,他在父親的一個朋友家里突然語驚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如果實現(xiàn)不了這個目標,我就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不久,一幫親朋好友湊了10.5萬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成立了他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當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整天埋頭在資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項工作,就是尋找低于其內(nèi)在價值的廉價小股票,然后將其買進,等待價格攀升。這正是格雷厄姆教給他的秘訣。
這些遠遠低于其營運資本的股票,果然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公司的業(yè)績高出了道·瓊斯工業(yè)指數(shù)20~47個百分點,而巴菲特本人也在當年的《奧馬哈世界先驅(qū)報》上獲得“成功的投資業(yè)經(jīng)營人”的名頭。巴菲特實現(xiàn)了他的“百萬富翁”夢想。
屢創(chuàng)奇跡
1962年,巴菲特及其合伙人開始收購馬薩諸塞州一家瀕臨倒閉的紡織品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并于3年后接管了該公司。后來,這家小企業(yè)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負盛名的控股公司,30多年間股價奇跡般上升了幾千倍。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股市一片蕭條。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yè),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huán)球》和《華盛頓郵報》,這使得兩家報紙的總裁如坐針氈,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入侵者”究竟姓甚名誰,意圖如何。第二年,《華盛頓郵報》總裁凱瑟琳·格雷厄姆終于見到了這個名叫巴菲特的陌生人,直到那時,對于華盛頓來講,“巴菲特”仍是個陌生的名字。她請他手下留情,不要再買《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巴菲特答應(yīng)了,但作為交換條件,他從董事會得到了一個位子,他們的合作很快達到了相互依賴的程度。凱瑟琳專注于巴菲特所不擅長的報業(yè)業(yè)務(wù)管理,而巴菲特從金融角度提供經(jīng)營建議,成了好搭檔。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巴菲特的另一杰作是認購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雖然,如今這種滋滋冒泡的甜美飲料已贏得了全世界的喜愛,但在20世紀70年代,該公司的業(yè)績卻十分清淡??煽诳蓸饭居袔啄暝蛸Y金分散和管理不善而敗走麥城,目光敏銳的巴菲特見此機會,立即投下巨資。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jīng)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chǎn)。其股票單價漲至51.5美元,翻了5倍。
沃倫·巴菲特以輝煌的業(yè)績和高超的業(yè)務(wù)技術(shù)著稱于世。他的全部財富來自于對各種行業(yè)和股票的投資。1965年巴菲特接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到1994年底已發(fā)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年~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shù)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萬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
獨特的投資理念
是什么力量幫助巴菲特創(chuàng)造了如此驚人的奇跡呢?這首先應(yīng)當歸功于他從老師格雷厄姆那里學來,又經(jīng)自己在實踐中錘煉的投資哲學。他專揀便宜貨,然后靜候制勝。他所擁有的喜詩糖果、可口可樂、運通銀行、吉列刀片、《華盛頓郵報》、迪斯尼等公司的股票,無一不是這樣“揀”來和“候”出來的。在他的辦公室里,人們找不到計算機、股票終端以及計算器,他本身就是個電腦。他將主要精力用于辨認市場上那些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他一向堅持采用以價值為導向的長期策略,他說:“如果你沒有持股10年以上準備,那就連10分鐘也不要持有它。”
1966年春,股市牛氣沖天,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yīng)建立在企業(yè)業(yè)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chǔ)之上。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伙人,他要隱退了。隨后,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zāi)。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巴菲特卻幸免于難。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然而,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fā)現(xiàn)了太多的便宜股票,他暗中四處尋購。正是這一時期,巴菲特收羅了許多富有潛質(zhì)而價格又被低估的股票,而這些股票后來給巴菲特創(chuàng)造了無盡的財富。
“平民”富豪
作為億萬豪翁的巴菲特對財富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財富來自于社會,早晚它還應(yīng)當回報于社會。他告誡兒女不要期望在他身后獲得巨額遺贈,因為他不想讓他們坐享其成,更不想讓他們毀于財富。2006年,巴菲特將自己財富的一半以上,約300億美元捐給了比爾·蓋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當他已是億萬富翁的時候,誰也不會相信,他那剛剛當上了媽媽的寶貝女兒臥床在家,只能看自己的小黑白電視機。他答應(yīng)出資為兒子買個農(nóng)場,但同時聲明,必須每年按合同規(guī)定交費,否則立刻收回。對人對己,巴菲特如出一轍,早在學生時代他就因不修邊幅聞名校園,尤其是他那雙一年四季不離腳的網(wǎng)球鞋更是令人難以容忍。
如今大多數(shù)時間里,巴菲特都深居簡出,躲在奧馬哈的家中,除了家人,連個助手都沒有。他的車牌上還標記著“節(jié)儉”的字樣。他的傭人,兩周才來一次。凱特威廣場第14層的伯克希爾公司又如何呢?盡管它富得流油,但全體人員僅有11人,這里沒有諸如門衛(wèi)、司機、顧問、律師之類的職位。
沃倫·巴菲特來自于平民,活得也更像個平民,這就是沃倫·巴菲持—一個見解獨到的“平民”富豪。
附:巴菲特投資箴言
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
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后看好它們;
只投資自己懂得的東西;
我們也會有恐懼和貪婪,只不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貪婪;
股市不會原諒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盲目投資等于通宵玩牌,卻從未看清自己手中的牌;
只有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我偏愛的投資期限是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