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口語是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不僅能促進聽力的發(fā)展,還能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隨著英語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素質教育有已融入到中學課程教學之中?;A階段的英語課程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和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按照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分段總體目標的要求,在九年級結束時學生應該達到五級目標。因此,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關鍵詞: 口語, 對策, 語音, 句型, 詞匯, 訓練時間, 語言環(huán)境, 信息差, 口語測試
筆者所教的班級是英語實驗班,深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希望通過本文對課堂口語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分析以及本人認為的一系列可行性解決對策的闡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英語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
1、輕視英語口語的思想
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就是為了應付中學會考和高考,然而目前在這“兩考”中還沒有口語檢測項目, 因此他們認為進行英語口語訓練是浪費時間。事實上不少教師也持這種態(tài)度。筆者曾對10名教師和45名學生就英語教學該注意哪些訓練作了調查,其結果顯示,在閱讀、寫作、聽力、語言點和口語方面,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口語訓練都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新教材教學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教學的重點還停留在講解語言點上,而新教材中安排的大量的口語活動卻因舍不得花時間而被師生置之不理了,結果造成“啞巴”英語現(xiàn)象,只會讀,不會講。
2、“恐講心理”的影響
不少學生對開口講英語總有一種懼怕心理。怕出錯,怕受老師責備,怕被同學恥笑。這種恐懼心理常導致 學生在口語表達時顯得焦慮和緊張,影響他們正常的思維和順利的表達。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就是學生平時缺 乏足夠的口語練習機會,在開口時沒有一種自主感,同時又過多考慮所說的詞句是否符合語法規(guī)則。“恐講” 心理阻礙了口語訓練的順利進行。
3、英語語境的缺乏
交際教學思想的倡導者歐萊特(All-wright)認為語言學習的成功在于將學生放在一個需要用目的語交際 的語境之中,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形式的得體與否作出判斷的能力和結合語境理解語言形式與意義的能力 。但我們的學生接觸真實英語交際情景的機會非常局限,他們的語言學習和習得的主要環(huán)境就是課堂。而在目前部分英語課堂還是那種教師一支筆、一本書、一言堂、一板書的形式,缺少學生創(chuàng)造使用目的語的氛圍和場合,口語練習也往往是教師控制的、機械的操練,缺乏師生和學生間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義的交流 。
4、班級人數(shù)過多。
培養(yǎng)聽說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足夠的聽說實踐機會。而現(xiàn)在很多初中年級,學生人數(shù)在五十多甚至六十左右,教師難以組織有效的口語訓練活動,因此每個學生個體開口實踐的機會其實很少,口語能力提高緩慢。
5、課堂中教師“明知故問”。
在平日聽課時,我們經(jīng)??梢园l(fā)現(xiàn)授課教師向學生提問答案已明確的問題,如教師指著講臺上的鋼筆問“Where is my pen?”或者向一個手里拿著球的學生問”Do you have a ball?”等等。依據(jù)現(xiàn)代交際教學觀點,我們說這是一種明知故問的做法,失去交際的目的性和意義。這一點是很多教師容易忽視之處。
長此以往,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形成一個“怪圈”。我們如何才能在真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筆者根據(jù)這幾年的思考以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提出了以下的幾點可行性對策。
二、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可行性對策
1.過好口語三關
a)語音關:
發(fā)音的正確清晰,是口語的第一關。生活在中文環(huán)境里的人,要準確掌握一門外語的發(fā)音需要經(jīng)過一個刻意追求的過程。學發(fā)音要有一個階段狠勁地注意口形和部位。不妨“勉強”一些,“夸大”一些,像京劇道白那樣“過分”地咬準。正確的發(fā)音習慣之后,會逐漸變得自然。我們聽外國人說中國話,只會對他們的發(fā)音準確而驚嘆,而不會對他們不像中國人那樣省力而認為不好。沒有經(jīng)過刻意準確的階段就追求“自然”,這樣發(fā)出的音只是一種不三不四,大體上有點像,卻談不上正確的聲音。有的音發(fā)得不準確,主要是口形和部位不到位。如th[][δ]是英語的一個特殊發(fā)音,許多人把它讀作[s],自認為比較接近了,其實是錯了。甚至有的中國老師這樣教:“讀這個音本應該將舌頭伸出來,但不伸出來也可以,外國人也能聽懂。”這不是在教學生“中國式英語嗎?”如果自己發(fā)音不準,就很難分辨別人發(fā)音的正確與否。過發(fā)音關必須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地去練,只想順順當當聽其自然,常常最后學到的只是模棱兩可的聲音,談不上正確。
b)句型關:
句型是在自己腦海中建立外語語境的重要一環(huán)。掌握句型的要求是不但在大腦“貯存”足夠的句型,而且要在使用時靈活“調取”。英語中有許多與特定場景、氣氛等相應的特定句型。用這些句型可以表達建議、請求、命令、安慰、指責、興奮、憤怒等不同要求和情感。這類句型一般都很短,大都是簡單句,卻能表達出各種情形下的各種說法。要做到口語流利,就必須熟悉并掌握各種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句型,形成對特定場景作出快速的語言反應能力。掌握句型的方法是背誦和即席發(fā)言。學習外語的人一定要背誦好文章、好句子,一條好句子可以創(chuàng)造出許多好句子。背誦五十條句子,你的口語會好起來;再背五十條句子,你的口語會上一個臺階;如果再繼續(xù)背誦五十條句子,你的口語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不是要求學生細微地捉摸、詳盡地分析每一課每一句,而是要求背誦到滾瓜爛熟的程度。其實并不是完全背誦,常常背到了一定的課數(shù)就在腦海中形成了外語的語境,建立了語感。熟讀是說的前題,只要讀得通暢,才會說得流利。古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它同樣適用于英語的學習。
c)詞匯關:
提高口語能力的第三關是“詞匯”。詞匯量是解決表達“好不好”的關鍵。在掌握句型的基礎上擴大詞匯才有意義。大腦儲存了足夠的詞匯才能自由的進行日??谡Z交流??谡Z體不同于書面體,口語體中所常用的詞匯,大都拼寫簡單,發(fā)音流暢,多是小詞、簡單詞、常用詞。有一些“萬能詞”,像go,make,do等,這些詞在口語中的用法非?;钴S,表達生動活潑,簡明扼要,內涵異常豐富。掌握十來個這類詞,就能套用各種句型,輕松自如地進行口語交流了。因此,教師要盡量用一些小詞、短句和教過的英語教英語、解釋難句和課文意思。學生用學過的英語學英語,聽得清楚,理解得準確,這樣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必將有所提高
2.重視口語訓練,不吝嗇口語訓練時間
要達到《英語教學大綱》提出的英語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吝嗇口語訓練的時間,不能隨意砍掉或隨便應付新教材提供的許多豐富的口語練習活動 。教師一定要處理好學習語言知識和培養(yǎng)運用語言能力的關系,改變課堂上教師一講到底的傳統(tǒng)教法,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語言交際實踐,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yōu)勢,組織好教材中設計的Pairwork、Group Work、 Class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種口語活動,鼓勵學生相互幫助、交換意見,讓學生派代表在全班闡述自 己的或組內同學的觀點,教師可以象“實話實說”節(jié)目主持人崔永元那樣恰到好處地對同學們的發(fā)言作短暫講評或就學生發(fā)言內容提出問題,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增進師生雙向交流。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語言活動中逐漸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
3. 避免“明知故問”,創(chuàng)設真實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立明顯信息差
正如前文提到,很多教師在課堂口語訓練時提問學生已經(jīng)知道答案的問題,也就是缺乏信息差,從而使交流雙方失去傳遞信息和獲取信息達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動力,進而失去了交際目的性和意義。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提問方式,如我們可將 “Can you run?”變?yōu)?“Can you run as fast s he?” 變“Are you ill”為 “Excuse me, how are you feeling now”。這樣,在形成信息差中進行交際,進入真實的自然交際情景,完成了交際過程,達到了交際目的。筆者對此體會較深的一次是我在講Look Ahead book1的第五單元Rooms around the world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除了反復機械訓練學生描繪書中四國的居室內的設施物品外,在拓展訓練中,我讓我的學生離開座位,走到教室后部聽課的十位英語教師跟前,當小記者詢問他們的居室,然后再請個體向全班做Report.通過這樣的練習,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并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自然的學會了與人溝通交流,同時又將新的語言知識做了充分的靈活應用,真是一舉兩得。
4. 堅持進行口語測試
堅持進行口語測試是保障口語訓練的一個有效措施。筆者在英語考試中每學期堅持對學生進行口語測試,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口試能使學生對英語口語引起足夠的重視,還能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口語訓練成果。因此堅持在期中、期末和畢業(yè)考中進行英語口語測試是很有必要的。在進行口語測試時我們可以采用這樣幾種形式:(1 )朗讀短文或表演對話。這一形式可以督促學生課外進行大量朗讀,訓練良好的語音和語調,形成語感。(2)限制性情景反應,即教師向考生提供一個較為簡單的情景,要求學生使用一定的語言結構或日常用語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應。在這一形式中學生可將課文對話中學過的有用材料進行活學活用。(3)看圖說話。既檢測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檢測他們的想象力。(4)復述。能考核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和重新組織語言文字的能力。(5 )口頭作文。這屬于有一定難度的口試形式,適合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學生不但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及組織能力,還要根據(jù)體裁、角色考慮陳述時語言的貼切性。
以上是筆者就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問題,在閱讀有關書籍和自己的課堂口語教學實踐的感悟后提出自己的思路和可行性對策,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資料:《英語教學法》 胡春洞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語教育學》 章兼中主編 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國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