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
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dāng)時的權(quán)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后為李縊殺。
顏真卿的書法,號稱顏體,有他獨特的風(fēng)格和筆法。“
顏體”楷書與
趙孟頫、
柳公權(quán)、
歐陽詢并稱“
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quán)并稱:“
顏筋柳骨”。世稱“天下第二行書”。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書法家認為從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圓筆」的痕跡,和其他書法家的「方筆」不同。
顏真卿被使用圓筆的書法家奉為開創(chuàng)者。他和使用方筆的王羲之,都對后世產(chǎn)生既深且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