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諤 焦愛蘭 青島市海慈醫(yī)療集團
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首先報告該病臨床病例,故又稱川崎病。本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性病變?yōu)橹饕±硖攸c的急性、發(fā)熱性、出疹性的小兒疾病。發(fā)病呈一定的流行性、地區(qū)性。臨床以持續(xù)高熱、出疹、手足硬腫或伴有紅斑、口腔及眼黏膜赤紅、楊梅舌、頸部淋巴結腫大、2周后見四肢末段及肛門周圍膜狀脫皮等為主要表現(xiàn)。本病的病因雖至今未明,但絕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由于多種抗原刺激機體后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中醫(yī)從溫病立論,認為其病因為感受溫熱濕邪并與體內之積熱郁結而化生毒火,致使肺、脾、心三臟為病,毒熱之邪致咽、目赤紅,筋核腫大,后期邪損氣陰則見手足脫皮,胸悶心悸,神怯脈虛等。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西醫(yī)主要采用對癥、支持和抗凝治療。中醫(yī)目前主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階段而辨證論治,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瀉熱護陰之法多能受到良好效果。
1.氣營兩燔證:患者表現(xiàn)為持續(xù)高熱,咽紅目赤,口唇紅赤,舌質紅,苔黃,脈滑數(shù),治法:清氣涼營、解毒瀉火。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生石膏20g,知母、生地、元參各12g,山梔、赤芍、山豆根各15g,蟬衣、丹皮各9g。皮疹稀少者加蠶砂;咳嗽、流涕者加金銀花、連翹、桑白皮。
2.熱入營血證:患兒高熱持續(xù)不退,口舌糜爛,口渴心煩,皮膚斑疹,顏色深紅,四肢硬腫,舌質暗紅,苔白膩。脈弦數(shù)。治法: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方藥:清營湯加減。生地、連翹各20g,丹皮、赤芍、丹參各12g,黃連、淡竹葉各9g,水牛角30g??诳市臒┟黠@者加天花粉、白茅根;口舌糜爛者加山梔;或用外用藥錫類散等。
3.氣陰兩虛證:主要表現(xiàn)為低熱煩躁,盜汗心悸,胸悶乏力,倦怠食少,目赤唇紅,手足心熱,便干尿黃,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治法:益氣養(yǎng)陰,清退虛熱。方藥:生脈散加減。生地、麥冬、沙參各15g,茯苓、遠志、石斛各12g,五味子、青蒿各9g。午后低熱者加地骨皮、鱉甲;盜汗明顯者加地骨皮;心悸明顯者加生牡蠣;有心臟早搏者加苦參、川芎等。
4.陰虛熱戀證:臨床表現(xiàn)為低熱起伏不定,以午后為甚,咽干口渴,多汗,口唇焦干、四肢末段及肛門周圍見有脫皮,精神不振,納呆,大便少,舌質紅,苔少,脈細數(shù)。治法:養(yǎng)陰生津,佐以清熱。方藥:養(yǎng)飲清熱湯加減。石斛、蘆根、白芍、生地黃、知母各15g,銀柴胡、谷芽、玄參、甘草各12g。熱邪重者加生石膏、青天葵以助清熱。
應該注意的是,本病的診斷目前主要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①發(fā)熱持續(xù)5天以上,用抗生素治療無效;②四肢末端的變化,急性期硬性水腫,掌跖及指趾段端紅斑;③多行性紅斑,軀干部多見,無水泡及結痂痂形成;④兩眼球結膜充血;⑤急性非化膿性頸部淋巴結腫大,直徑大于15mm。因為本病的主要死因為心肌梗塞,故臨床上要注意并發(fā)心肌梗塞的高危因素:冠狀動脈瘤最大徑大于8mm以上;冠狀動脈瘤形態(tài)呈囊狀、念珠狀或香腸狀;急性期發(fā)熱持續(xù)3周以上;急性期使用皮質激素;發(fā)病年齡2歲以上等。在治療中應時刻警惕,及時應用超聲心動圖、心電圖等檢查項目,作出正確的判斷,適當治療,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療效,使辨證施治達到最佳效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