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水痘

水痘
  (概述]
  水痘,是以皮膚出現(xiàn)斑疹、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征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缎盒l(wèi)生總微論方.瘡疹論》中說:“其瘡皮薄,如水皰,破即易干者,謂之水痘。”指出了水痘皰疹的證候特征。因其皰疹形狀橢圓如豆,皰液如水,色澤明亮,故稱水痘。在水痘疾病過程中,由于皰疹的形狀不相同,又有“水花”、“水瘡”、“水皰”等別名。現(xiàn)統(tǒng)一稱為“水痘”。
  西醫(yī)學亦稱本病為水痘,因感染水痘病毒致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者占大多數(shù)。因小兒肺臟嬌嫩,衛(wèi)外不足,在冬春季節(jié)容易為時行風溫濕熱邪毒所襲,罹患水痘病證,尤以1—6歲d,JD發(fā)病率高,其它年齡亦可有患病者。本病在兒童集體機構中容易引起流行。臨床預后一般良好,發(fā)病后可獲終身免疫,極少有再次發(fā)病者。宋代《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中早就明確提出了水痘的病名?!缎核幾C直訣》、《小兒痘疹方論》中對水痘、天花的發(fā)病機理進行了闡述,指出了水痘具有傳染性和水痘與天花的臨床特征。明代《萬氏家傳痘疹心法》中提出天花、麻疹之病重于水痘?!毒霸廊珪窋⑹隽怂话l(fā)病的臨床特征、診治和調護。清代《醫(yī)宗金鑒>>和《疹科纂要》中闡述了水痘的病因證治,同時提出了適應水痘癥情的調護方法。綜上所述,中醫(yī)學對水痘的發(fā)病特征、診治方法、飲食調攝、病情護理等方面均有較為完善的認識。
  現(xiàn)代對水痘研究廣泛。在臨床研究方面,應用疏風清熱解毒,佐以導濕、內外分消、清熱涼營解毒等方法治療水痘病證。有提出運用麻疹減毒活疫苗防治水痘,具有退熱快、結痂早,縮短水痘病程的效果。在藥效學研究方面,認為黃芪具有抑制水痘一一帶狀皰疹病毒的作用;在流行病學研究方面,指出我國水痘的發(fā)病仍呈緩慢上升趨勢,尤其是那些應用了免疫抑制劑的小兒一旦感染水痘,病情多較危重,因此在防止本病的感染,減輕病情等方面仍值得研究。
  (病因病理)

  一、病因
  1.外感病因 中醫(yī)認為外感時行風溫濕熱邪毒,是引起水痘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冬春之季,時行風溫濕熱邪毒襲于肺衛(wèi),肺失宣肅,濕熱相搏,透于肌膚,發(fā)為水痘。
  2.正虛病因 小兒肺臟嬌嫩,肺主皮毛開竅于鼻而屑衛(wèi),溫邪上受,合風溫濕熱邪毒為患,首先犯肺,肺常虛而衛(wèi)外不足,不能抗邪于外,則易為風溫濕熱邪毒所侵襲,因此,正不勝邪是水痘發(fā)病的主要內在原因。
  二、病理
  水痘病變部位主要在肺脾,時行風溫濕熱邪毒,經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主皮毛,屬衛(wèi)在表,衛(wèi)表失和,則肺失宣肅;邪郁于脾,脾主肌肉,運化水濕,其性喜燥惡濕,時邪深入,濕熱相搏,正邪相爭,正氣抗邪外達,風溫濕熱邪毒由表入里,再由里出表,透于肌膚,故既表現(xiàn)為風溫郁表,癥見發(fā)熱膚癢、咳嗽咽紅等,又有濕熱郁阻于脾,發(fā)于肌表,可見丘疹、皰疹透發(fā)等癥,是為肺脾受邪的病理特征。
  水痘發(fā)病,其病機演變,需重視區(qū)別于疾病偏屬于濕,或偏屬于熱。故風溫濕熱邪毒為患,或內因素體脾胃虛弱,又外感于風溫夾濕邪毒者,則濕邪郁阻于脾,睥虛而水濕不運,正邪相爭,邪毒透于肌膚,發(fā)為水痘。其癥發(fā)熱不甚。膚癢不舒,皰大疹稀.皰液清亮,是屬濕偏重證;如感于風溫熱毒者,溫邪郁遏,熱毒熏蒸,透于肌膚。發(fā)為水痘,其癥發(fā)熱不退,膚癢難忍,皰疹稠密,皰液混濁,皰底紅暈顯露,是屬熱偏重證.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按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內水痘的診斷依據。
  1.本病多有潛伏期,常在發(fā)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觸病史。
  2。疾病初起有發(fā)熱、流涕、咳嗽、不思飲食等癥,發(fā)熱大多不高。
  3.皮疹常在1—2日內出現(xiàn),于頭、面、發(fā)際及全身其它部位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以軀干部較多,四肢部位較少。
  4。皮疹出現(xiàn)后,很快變成皰疹,大小不一,內含水液,皰液充盈,多為清亮,皰周可見紅暈,肌膚瘙癢,繼而結成痂蓋,脫落后不留斑痕。
  5.皮疹呈分批出現(xiàn),此起彼落,丘疹、皰疹、干痂往往同時存在。
  二、鑒別診斷
  1。膿皰瘡 本病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疾病初起可見紅斑,繼則出現(xiàn)水皰,并迅速擴大,皰如豌豆或黃豆大小,皰液成膿為膿皰,周圍有紅暈,皰壁薄易破潰,皰破后露出濕潤而潮紅的糜爛瘡面,極易傳染。膿液干涸后,在糜爛面上結成黃綠色厚痂。皮損表淺,痂落后多不留疤痕.膿皰瘡多見于頭面、頸項、四肢等暴露部位,軀干部少見;可伴有發(fā)熱及附近淋巴結腫大。血象檢查,白細胞增多,中性增高為主,有助鑒別。
  2。丘疹性蕁麻疹 本病多見于春夏之交季節(jié),可因蟲咬過敏所致。皮疹呈水腫性紅色丘疹時有黃豆大小,有時丘疹中央有水皰,偶見血皰。皮疹常成批發(fā)生,好發(fā)于腰背與四肢,呈群集或疏散分布。丘疹呈單個損害,約10天左右消退,可留有淺褐色色素沉著,但新的丘疹不斷發(fā)生,表現(xiàn)為奇癢不舒,夜睡不安,遇溫加劇,抓擦皰破容易繼發(fā)感染,與水痘可以鑒別。
  3。帶狀皰疹 本病多發(fā)于春秋季節(jié),兒童時有發(fā)生,發(fā)病急驟。起病即見紅斑、丘疹、皰疹,累累如串珠狀,沿一側肋間神經呈帶狀排列,皰壁緊張發(fā)亮,周圍紅暈,皰疹之間皮膚正常,有的可出現(xiàn)大泡、血泡,甚則壞疽,伴有淋巴結腫大,局部皮膚刺痛及癢感,一般2—3周后皮疹干枯,結痂而愈.部分患者可愈后局部皮膚處留下神經痛等癥狀。
  (辨證論治]
  一、證候辨別
  1.辨識常證 水痘臨床多呈急性發(fā)病,發(fā)病后可有發(fā)熱膚癢、咳嗽流涕、不思飲食等癥狀,但發(fā)熱一般不高,皮疹多以頭、面、發(fā)際等部位開始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并很快變成皰疹,內含水液,分布在軀干部多,四肢較少,繼而出現(xiàn)結痂,痂蓋脫落后不留下斑痕.皮疹常是分批出現(xiàn),因此,臨床可見斑疹、丘疹、皰疹、結痂同時存在。
  2.辨別輕重 水痘發(fā)病,如《證治準繩.幼科》中所說:“水痘今小兒患之者,大率無害,如無內證,不必服藥?!惫逝R床可見發(fā)熱不高、膚癢咳嗽、鼻塞流涕等感冒癥狀,皮疹稀疏、疹周紅暈,皰液清亮,一般斑疹、丘疹、皰疹、結痂出現(xiàn)1—2批,即可病愈,此屬水痘輕證;如壯熱不退,伴見煩躁口渴,面赤唇紅,皰疹稠密.皰液混濁,疹色紫暗,甚則口腔、陰部等周身泛發(fā)斑疹、丘疹、皰疹、結痂,??沙霈F(xiàn)5—6批不等,此是屬水痘重證。
  二、治療原則
  治療水痘,總以辛涼清透解之為基本原則。水痘輕證,邪郁衛(wèi)氣者,治以疏風清熱,佐以解毒滲濕;水痘重證,氣營兩燔者,治以清熱涼營,佐以解毒;如水痘皰大水液充盈者,此為濕盛為患,治以清熱解毒,淡滲利濕;邪毒壅盛,內陷心肝者,治以清熱涼血,解毒開竅.
  另外,還可配合中藥外治方法:用辨證施治的內服制劑,復取其藥渣加水濃煎取液,以熏、洗、浴、搽,或選用單方、驗方研末,或草藥鮮品搗爛,以涂、擦、敷、貼等,有助提高水痘治療效果。
  三、分證論治   

  1.邪郁肺衛(wèi)(風熱輕證)
  證候表現(xiàn) 起病較急,發(fā)熱輕微,或無發(fā)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1—2天即可見出疹,大小不…,疹色紅潤,皰液清亮,皰根盤處紅暈不著,皮疹稀疏,斑疹、丘疹、皰疹、結痂常呈分批出現(xiàn),軀干為多,頭面、四肢較少,肌膚瘙癢,舌苔薄白,脈象浮數(shù)。
  辨證要點 本證多見于水痘初起,臨床以皮疹稀疏,皰液清亮及伴見風熱表證為特點,全身癥狀不重。
  治法主方 疏風清熱,佐以解毒滲濕。銀翹散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銀花、連翹、薄荷、荊芥、蟬蛻、僵蠶、滑石、甘草??人匝始t加牛蒡子、浙貝母;乳蛾腫痛加馬勃、山豆根;素體氣虛,皰稀色淡:液少皮皺,加黃芪、薏苡仁。
  風熱輕證偏濕者,癥見發(fā)熱鼻塞,噴嚏流涕,咳嗽咽癢,痰稀色白,疹色紅潤,皰大液充,漿液清亮,苔薄而膩。治以疏風清熱,祛濕止癢,佐以解毒。新加香薷飲加減:
   香薷、扁豆、厚樸、銀花、蟬蛻、連翹、薏苡仁、甘草。
  皰大液充,漿液清亮加木通、滑石;膚癢不安加地膚子、白鮮皮。
  2.氣營兩燔(毒熱重證) .
  證候表現(xiàn) 壯熱煩躁,口渴欲飲,面赤唇紅,口舌生瘡,皰疹稠密.皰底紅暈較著,疹點紅色,或見紫暗,皰液混濁,牙齦紅腫,疼痛,大便于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絳,舌苔黃糙,脈數(shù)有力。
  辨證要點 本證為水痘重證,以皰疹稠密,疹色紫暗,皰液混濁,疹以斑、丘、皰、痂并見,癥以熱、煩、渴、飲同現(xiàn),疫毒入營竄血,則見疹暗斑紫、舌絳苔黃等為證候特點,全身毒熱證象較重.
  治法主方 清熱涼營,佐以解毒。清營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水牛角片(先煎)、銀花、連翹、玄參、生地、竹葉心、赤芍、丹皮、黃連、麥冬、丹參.壯熱不退,煩躁不安,口渴引飲,氣分熱證尤甚者,加生石膏、知母;疹色深紅,或見紫暗者,加紫草、梔子;牙齦腫痛者,加黃連、紫花地??;大便干結者,加生大黃、玄明粉。
  3.毒陷心肝
  證候表現(xiàn) 高熱不退
,頭痛嘔吐,迷糊嗜睡,或昏迷抽搐,皰稠液濁,疹色紫暗,舌質紅絳,舌苔黃厚,脈數(shù)有力。
  辨證要點 本證可見于水痘毒熱重證過程中,臨床以既有熱蒸濕腐的皰稠液濁,疹色紫暗的癥狀,又有邪毒內陷心肝引起的神昏抽搐的癥狀為特點。此屬水痘疾病中的逆變危急證候,相當于水痘腦炎。
  治法主方 清熱解毒,鎮(zhèn)驚熄風。清胃解毒湯加減。
  方藥運用:常用藥:升麻、黃連、黃芩、生石膏(先煎)、丹皮、生地、羚羊角粉(沖服)、鉤藤(后下)、地龍、全蝎。神識昏迷,抽搐頻繁者,合用安宮牛黃丸,壯熱不退者,加柴胡、寒水石。
  4.毒染痘疹
  證候表現(xiàn) 發(fā)熱不退,皰疹破潰,皰液混濁,或見流出膿液,皮膚焮紅腫痛,甚則潰爛、壞疽,舌質紅絳,舌苔黃厚,脈數(shù)有力。
  辨證要點 本證見于水痘繼發(fā)細菌性感染者,臨床以發(fā)熱不退、膚紅肌腫、皰潰流膿為特點,是水痘重癥之一。
  治法主方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仙方活命飲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銀花、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藥、白芷、天花粉、穿山甲、皂角刺、甘草。痘破流膿加五味消毒飲(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加水煎煮,既可內服,又可取藥液熏洗局部;壯熱不退可肌注柴胡注射液,大便干結可加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
  (急癥處理]
  一、出血型水痘
  臨床表現(xiàn) 壯熱不退,煩躁口渴,口渴欲飲,面赤唇紅,皰疹稠密,疹內出血,未出疹皮膚及粘膜處可見瘀點、瘀斑,舌質紅絳,舌苔黃糙,脈象細數(shù)。實驗室檢查,末梢血象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中性白細胞增多為主;血培養(yǎng)常提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治療方法 .
  1.中醫(yī)治法 辨證論治方法見本條內。氣營西燔”證候治法。
  2。西醫(yī)治法 高熱不退者可用退熱劑,煩躁不安者可用鎮(zhèn)靜劑;感染嚴重者,局部可用抗生素軟膏涂搽,另外,應用有效抗生素靜脈或肌內注射。
  二、壞死型水痘
  臨床表現(xiàn) 壯熱不退,神識昏迷,四肢抽搐,皰疹稠密,皰液混濁,疹內出血,未出皮疹處及皮下組織可見壞死,舌絳苔黃,脈象細數(shù)。實驗檢查,末梢血象中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中性白細胞增高為主,血培養(yǎng)提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腦脊液檢查,外觀稍混,壓力增高,白細胞升高,中性白細胞居多,糖和氯化物偏低。
  治療方法
  1。中醫(yī)治法 辨證論治方法見本條內。毒陷心肝?!岸救径徽睢弊C候治法。另外,可結合中藥外治,皰疹破潰流膿液者,可用五味消毒飲。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天葵子各30g,.煎水外洗。
  2.西醫(yī)治法 高熱不退者用退熱荊,神昏抽搐者用脫水劑,呼吸衰竭者用呼吸興奮劑,感染嚴重者宜選用抗生素,必要時聯(lián)合應用。,‘
  (其它療法]
  一、中藥成藥
  1。板藍根沖劑 用于水痘疾病初起;邪郁衛(wèi)氣,皮疹稀疏皰液清亮者.
  2.六神丸 用于水痘壯熱不退,咽喉紅腫,皮疹稠密者.
  3.牛黃鎮(zhèn)驚丸.用于水痘熱毒內陷心肝,壯熱;神昏;抽搐者。
  4.雙黃連注射液 用于水痘重證,毒熱熾盛,壯熱不退,煩躁不安者。
  5;清開靈注射液 用于水痘重證,壯熱不退,,神識昏迷,.四肢抽搐者。、
  二、單方驗方
  1.銀花2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l劑。用于水痘邪郁衛(wèi)氣屬表者。 :
  2.黃芩5g,木通2.5g,共研細末,水煎分3—4次服。服散劑,其量減半。用于水痘氣營兩燔,熱毒壅盛者。
  3.蘆根60g,野菊花lOg,水煎,連服2-3天。用于水痘疹稠皰大,皰液清亮,膚癢者。
  三、藥物外治。
  1。青黛適量布包,撲撤皰疹局部,每日1—2次。用于水痘膚癢,皰疹破潰者,有助結痂。
  2.黃連膏;涂搽于皰疹局部,每日1一2次。.用于皰疹成瘡,或干靨而痛者。
  3.銀花、連翹、六一散、車前子各工0g,紫花地丁15g,加水1000ml,煮煎去藥渣,將藥液倒入盆中待涼,讓患兒沐浴20~30分鐘,每日1次,連續(xù)2—3次。用于水痘皰疹稠密,皰液清亮,膚癢不舒者.
  4。青黛60g,煅石膏、滑石各120g,黃柏30g,冰片、黃連各15g,共研細末,取藥末適量,、加麻油調和成稀糊狀,外涂患處;每日涂搽3次,連續(xù)3—5日。用于水痘皰疹稠密,皰液清亮,膚癢不舒者。
  5。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野菊花、生薏仁、車前草各zog,赤芍、生甘草各lOg,土茯苓30g,黃柏15g,加水2000~3000ml煎沸去渣,藥液倒入盆中待涼,讓患兒沐浴,每次20~30分鐘,每日 2-3次,連用2—3日。用于水痘皰疹稠密,皰液混濁,膚癢不舒者。 .
  四、食療方藥 . 、
  1.胡蘿卜50--lOOg,粳米50g。將胡蘿卜洗凈,切成薄片,加入粳米同煮成稀粥,早、晚各服1次。用于水痘兼見口腔粘膜皰疹或口舌糜爛者.
  2。銀花10g:,粳米50g。將銀花洗凈,加水煎汁,取藥液加入粳米再煮成稀粥,日食2—3次。用于水痘發(fā)熱,納呆食少者。
  五、推拿療法 、 , .
  揉小天心300次,揉一窩風200次,推補腎水300次,推清板門300次,揉二人上馬2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推補脾土200~300次,推上三關150--200次_(二穴,手法微用力,稍快)。如高熱時,推補脾土。上三關兩穴暫停用,待高熱退到38℃左右后可采用,可使水痘透發(fā)迅速,如見水痘透發(fā)兩穴可停用。如伴有嘔吐,可加逆運內八卦150次,推四橫紋250次,揉合谷loo次,捏擠大椎、委中各5-7次;如水痘結痂后,干
痂多日而不脫落,且痂部周圍皮膚潮紅,伴膚癢者,加推退下六腑300次;如伴咳嗽,加捏擠天突、新建各5—7次,揉小橫紋300次。推補脾土和推上三關停用。
  六、西醫(yī)療法
  1.一般對合并有細菌感染者,可適當選用抗生素治療。 .
  2.抗病毒治療,選用無環(huán)鳥苷、阿糖腺苷。
  3.水痘減毒活疫苗,對易感兒接觸水痘前后均可應用,具有保護作用,亦可選用丙種球蛋白2--5ml,肌內注射。
  4.在應用激素治療期間,又接觸水痘患兒后,可用人體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或水痘痊愈期血清作肌內注射,有增強患兒免疫功能的作用。
  (預防護理]
  一、預肪
  1。水痘的傳染性很強,患兒應隔離直至全部皮疹結痂為止。
  2。水痘流行期間,易感兒應少去公共場所,減少傳染機會。 .
  3。小兒接觸水痘患兒后,應觀察留檢3個星期,對被患兒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內容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需要進行暴曬,或煮沸,或運用紫外線照射等方法消毒。
  二、護理 、
  1.水痘患兒應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損傷皮膚,防止衣物摩傷,引起感染。
  2.水痘患兒內衣、被褥等厝品,應予暴曬,或煮沸消毒,其脫落痂屑,須浸于石灰水中,或用火燒毀,以免飛揚傳染。
  3.水痘疾病過程中,不宜洗浴,或接觸冷水,以防發(fā)生感染。
  4.水痘患兒禁用激素(包括含激素類軟膏).對已長期應用激素而感染的患兒應及時減少至維持量。
  5。水痘患兒飲食宜清淡,如綠豆湯等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文獻選錄]
  《痘疹方論.斑疹水痘大痘所出難易》:“水痘與大痘不同,其狀如水珠,易出易靨,不宜燥濕,濕雖無害,第恐不能結痂,則成瘡塌矣.”
  《景岳全書。小兒則.痘疹詮》:“凡出水痘,先十數(shù)點,一日后其頂尖上有水皰,二日三日又出漸多,四日渾身作癢,瘡頭皆破,微加壯熱即收矣。但有此疾,須忌發(fā)物,七八日乃痊?!?br>  《醫(yī)學綱目.五臟形證》:“譬如皰中溶水,水去則泡瘦者,俗謂之水痘也;膿皰者,俗謂之痘子也;斑者,俗謂之痹子也;疹者,俗謂之麻子也;痘之形狀最大,水痘次之,斑痹又次之,麻子最小,隱隱如麻子也?!?br>  《醫(yī)宗金鑒。痘疹心法要訣》:“水痘皆因濕熱成,外證多與大痘同,形圓頂尖含清水,易脹易靨不漿膿.初起荊防敗毒散,加味導赤繼相從?!?br>  《疹科纂要.水痘證治》:“水痘……與痘瘡大不相同,雖不為害,亦不宜溫燥。茍或溫之,則痂難落而成爛瘡。亦不宜食姜豆生姜,沐浴冷水,恐成瘡疥水腫?!?br>  《幼幼集成.水痘露丹證治》:“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紅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噴嚏,涕唾稠粘,身熱二三日而出。明凈如水泡,形如小豆,皮薄,痂結中心,圓暈更少,易出易靨.溫之則痂難落而成爛瘡.切忌姜椒辣物,并沐浴冷水,犯之則成姜疥水腫。自始至終,惟小麥湯為準.……小麥湯:治小兒水痘。白滑石、地骨皮、生甘草、葶藶子、川大黃、凈知母、川羌活、人參、小麥?!?。
  (現(xiàn)代研究]
  一、藥效學研究
  張美芳等觀察黃芪對水痘一一帶狀皰疹病毒的實驗室抑制作用,進行對細胞病變觀察和抑制指數(shù)測定的方法,作為藥物效果的評價。實驗表明,黃芪具有直接抑制病毒的作用。作者以3種方法進行實驗觀察,即將藥物與病毒同時加入細胞管內時,發(fā)現(xiàn)藥物不能完全抑制病毒的作用;如先加入藥物后,再加入感染病毒,則藥物具有阻滯病毒對細胞的吸附,可明顯抑制病毒生長的作用,由于藥物作用于細胞48小時后已經封閉了細胞上的某一受體,阻礙了病毒的吸附,使進入細胞內的藥物影響了病毒的繁殖;如感染病毒后再加入藥物,也觀察到藥物對病毒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因此認為是通過黃芪煎液持續(xù)作用于細胞,尤其是對正在復制的病毒具有生長抑制作用.實驗提示,黃芪抑制水痘一一帶狀皰疹病毒復制指數(shù)為2.74,大于2,結果說明黃芪在細胞水平上具有明顯的抑制水痘一一帶狀皰疹病毒的作用。
  二、流行病學研究
  段恕誠報道,水痘近lO年來在國內發(fā)病呈持續(xù)緩慢上升.居高不下,從上海11年的資料來看,僅次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發(fā)病,位居第二。水痘傳染性較強,近年報告的水痘腦炎、水痘心肌炎癥狀也較重,用過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感染水痘后可成為致命原因。因此,水痘疫苗或特異性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對此類患兒防止感染或減輕癥狀十分需要。“,
  三、臨床研究
  水痘的臨床研究在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已廣為開展,尤其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重癥水痘及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防止水痘的流行等方面,均取得了研究進展。
  1.證候分類研究 本病臨床多按證候特點進行辨證分類論治.風熱輕證者,身熱不高,鼻塞流涕,疹色紅潤,皰漿清亮,皰底紅暈不明顯,皰疹稀疏,軀干多見,治以疏風清熱,佐以滲濕,選用銀翹散加減;毒熱重證者,壯熱煩躁,口渴欲飲,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皰疹稠密,皰底暗紅,皰漿混濁,疹色紫暗等,治以清熱涼血解毒,佐以滲濕,選用黃連解毒湯加減。
  2.辨證方藥研究 水痘的中醫(yī)辨證論治,是臨床廣泛應用的有效方法。殷瑞清用疏風清熱解毒法治療水痘初期,外感風熱,鼻塞流涕,咳嗽痰少,痘疹散在,疹色紅潤,漿液清亮等,藥用金銀花、連翹、桔梗、竹葉、葶藶子、黃芩、板藍根、紫花地丁、土茯苓、菊花、地膚子、薏苡仁;用清熱涼營解毒法治療水痘毒熱熾盛,內犯氣營,壯熱不退,面色紅赤,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全身痘疹密布,疹色紫暗,泡漿混濁色黃等,藥用黃連、黃芩、石膏、金銀花、連翹、知母、生地、蘆根、紫花地丁、梔子、生大黃、碧玉散。(3,梁治新用黃連解毒湯加味治療小兒水痘30例,基本方;黃連、黃芩、黃柏、山梔、澤瀉、茯苓。結果全部治愈。退熱時間最短半天,最長2天,水痘結痂時間2"--'3天,無并發(fā)癥及繼發(fā)病。祁自忠用清解除濕湯治療因誤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所致水痘重癥17例,基本方:金銀花、連翹、知母、生地、赤芍、丹皮、土茯苓、生甘草、生石膏、紫花地丁、板藍根、薏苡仁、車前子。結合辨證論治,對癥候嚴重者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結果全部治愈,其中退熱時間最短為2天,最長為4天。療程最短4天,最長9天,平均療程為7天。
  3。中西醫(yī)結合研究 李維海等提出,目前國內外尚無特殊的防治方法,往往造成流行或發(fā)生不良后果。臨床運用麻疹減毒活疫苗治療水痘155例,每人每日肌肉注射2ml,連用1一3次。結果,退熱時間為0。5—3天,平均為1.3天;皮疹停止出現(xiàn)時間為0。5—2天,平均為1.1天;脫痂時間為6—13天,平均9.3天。因此,應用麻疹減毒活疫苗治療水痘,具有降溫快、結痂早的優(yōu)點,能縮短病程,對惡性血液病等曾用免疫抑制劑的患兒并發(fā)水痘時,治療效果更理想,且方法簡便,效果確切,無毒副反應,為水痘的防治開辟了一條新路。黃伏順用自擬祛痘解毒飲配合潘生丁治療水痘87例。祛痘解毒飲:金銀花、連翹、土茯苓、澤瀉、黃柏、蟬蛻、綠豆、丹參、赤芍、柴胡、荊芥、甘草。每日1劑。潘生丁每日3--5mg/kg,分3次口服。3天為1個療程。結果:1個療程治愈59例,好轉20例,無效8例;無效的8例中進行第2療程,治愈3例。萬菊清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重型水痘60例。中藥清氣涼營解毒湯:升麻、黃連、大青葉、金銀花、連翹、石膏、生地、紫草、碧玉散。每日1—2劑。西醫(yī)治法:①注射丙種球蛋白。②病毒唑每日10—15mg/kg bw.分2次肌注。⑧對癥處理:發(fā)熱用撲熱息痛等,合并細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設相同例數(shù)的西藥治療對照組。結果,治療組痊愈7例,顯效35例,有效18例.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27例,無效14例。(P<0.005)。
  4.單方驗方研究 徐江自擬清痘飲治療水痘30例,基本方:連翹、赤芍、丹皮、桔梗、竹葉、蟬蛻、茯苓、木通、滑石(包煎)、燈芯草等。高熱加黃芩;皰疹紅赤、皰漿混濁加紫草、山梔。與西醫(yī)治療肌注病毒唑、VB、,等為對照組。結果中藥組顯效28例,好轉2例,西藥組顯效6例,好轉12例,無效12例。
 水痘

  (其它療法]
  一、中藥成藥
  1。板藍根沖劑 用于水痘疾病初起;邪郁衛(wèi)氣,皮疹稀疏皰液清亮者.
  2.六神丸 用于水痘壯熱不退,咽喉紅腫,皮疹稠密者.
  3.牛黃鎮(zhèn)驚丸.用于水痘熱毒內陷心肝,壯熱;神昏;抽搐者。
  4.雙黃連注射液 用于水痘重證,毒熱熾盛,壯熱不退,煩躁不安者。
  5;清開靈注射液 用于水痘重證,壯熱不退,,神識昏迷,.四肢抽搐者。、
  二、單方驗方
  1.銀花2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l劑。用于水痘邪郁衛(wèi)氣屬表者。 :
  2.黃芩5g,木通2.5g,共研細末,水煎分3—4次服。服散劑,其量減半。用于水痘氣營兩燔,熱毒壅盛者。
  3.蘆根60g,野菊花lOg,水煎,連服2-3天。用于水痘疹稠皰大,皰液清亮,膚癢者。
  三、藥物外治。
  1。青黛適量布包,撲撤皰疹局部,每日1—2次。用于水痘膚癢,皰疹破潰者,有助結痂。
  2.黃連膏;涂搽于皰疹局部,每日1一2次。.用于皰疹成瘡,或干靨而痛者。
  3.銀花、連翹、六一散、車前子各工0g,紫花地丁15g,加水1000ml,煮煎去藥渣,將藥液倒入盆中待涼,讓患兒沐浴20~30分鐘,每日1次,連續(xù)2—3次。用于水痘皰疹稠密,皰液清亮,膚癢不舒者.
  4。青黛60g,煅石膏、滑石各120g,黃柏30g,冰片、黃連各15g,共研細末,取藥末適量,、加麻油調和成稀糊狀,外涂患處;每日涂搽3次,連續(xù)3—5日。用于水痘皰疹稠密,皰液清亮,膚癢不舒者。
  5。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野菊花、生薏仁、車前草各zog,赤芍、生甘草各lOg,土茯苓30g,黃柏15g,加水2000~3000ml煎沸去渣,藥液倒入盆中待涼,讓患兒沐浴,每次20~30分鐘,每日 2-3次,連用2—3日。用于水痘皰疹稠密,皰液混濁,膚癢不舒者。 .
  四、食療方藥 . 、
  1.胡蘿卜50--lOOg,粳米50g。將胡蘿卜洗凈,切成薄片,加入粳米同煮成稀粥,早、晚各服1次。用于水痘兼見口腔粘膜皰疹或口舌糜爛者.
  2。銀花10g:,粳米50g。將銀花洗凈,加水煎汁,取藥液加入粳米再煮成稀粥,日食2—3次。用于水痘發(fā)熱,納呆食少者。
  五、推拿療法 、 , .
  揉小天心300次,揉一窩風200次,推補腎水300次,推清板門300次,揉二人上馬2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推補脾土200~300次,推上三關150--200次_(二穴,手法微用力,稍快)。如高熱時,推補脾土。上三關兩穴暫停用,待高熱退到38℃左右后可采用,可使水痘透發(fā)迅速,如見水痘透發(fā)兩穴可停用。如伴有嘔吐,可加逆運內八卦150次,推四橫紋250次,揉合谷loo次,捏擠大椎、委中各5-7次;如水痘結痂后,干
痂多日而不脫落,且痂部周圍皮膚潮紅,伴膚癢者,加推退下六腑300次;如伴咳嗽,加捏擠天突、新建各5—7次,揉小橫紋300次。推補脾土和推上三關停用。
  六、西醫(yī)療法
  1.一般對合并有細菌感染者,可適當選用抗生素治療。 .
  2.抗病毒治療,選用無環(huán)鳥苷、阿糖腺苷。
  3.水痘減毒活疫苗,對易感兒接觸水痘前后均可應用,具有保護作用,亦可選用丙種球蛋白2--5ml,肌內注射。
  4.在應用激素治療期間,又接觸水痘患兒后,可用人體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或水痘痊愈期血清作肌內注射,有增強患兒免疫功能的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y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水痘(修訂)
【悟道了玄醫(yī)道傳承:水痘】
水痘分兩型辨治
兒童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
水痘治療選中醫(yī)藥浴
中醫(yī)治療水痘有奇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