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加味調肝湯(鄭惠芳) · [組成] 炒山藥30克阿膠11克土炒白芍30克炒當歸9克 巴戟天9克 山茱萸12克旱蓮草30克 女貞子30 克坤草30克甘草9克 [功效] 調補肝腎,固沖攝血。 (主治] 崩漏癥。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二遍,混均早晚分服。崩漏癥一般服藥4~6劑后,經血即可止住,然后再服藥7劑,如此調理,1~ 2個月經周期,鞏固其療效。 [方解] 調肝湯原出自《付青主女科》,為經后少腹痛而設。鄭師將原方加味化裁用治崩漏癥。方中炒當歸、土炒白芍、阿膠、炒山藥補腎水抑制君相之火,平沸溢不安之血,后三味藥甘平酸寒收斂而味厚,其性屬陰,藥量宜重;炒當歸甘辛溫而味薄,其性屬于陽,藥量宜輕。臨床切忌陰陽厚薄不分,反致溫燥耗血動血,助其陽熱之勢。山茱萸、巴戟天既可補肝腎之陰,又可溫腎 中之陽,以防閉藏失職,固攝無權,充分體現(xiàn)陰陽互為表里,形氣互為生成的妙道至理。甘草補脾而攝血,現(xiàn)代藥理研究,甘草能增加毛細血管的抵抗力,增加血小板,使出凝血時間正常,并有增加黃素化的作用,可使子宮內膜呈分泌期改變,達到止血目的。旱蓮草、女貞子甘酸化陰,加強本方滋水涵木,固沖任的功能,以達水足而血靜的目的。益母草功專入血,行瘀血、生新血,瘀去新安而血自歸經,現(xiàn)代藥理研究,益母草有增強子宮收縮的作用,當歸其水溶性、非揮發(fā)性成份,能興奮子宮,使收縮加強,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加減] 青春期患者若陰虛病狀較明顯者,加重旱蓮草劑量;若陰虛及陽,陰陽雙虛者,加制附子,鹿角膠。生育期患者,兼見心煩易怒,小腹墜脹,腰痛,血色暗黑有塊,加血余炭、三七粉。更年期患者,兼見血色初鮮紅或暗紅有塊,后色淡或暗,量多,質稀有塊,倦怠乏力,腰膝酸軟,加黨參、五味子、覆盆子。 [按語] 鄭師認為治療崩漏的關鍵方法是:固沖攝血要以補肝腎為先。因經本于腎,肝腎同源。若腎陰不足,則水不涵木,以致肝陰不足,肝陽偏亢,導致肝不藏血;腎陰不足,水不濟火,心火亢盛,則血熱妄行;腎陰不足陰損及陽,又可使腎陽不足,火不暖土,致使脾不統(tǒng)血,以上皆可導致經血不寧,崩漏為患。若崩漏日久,或失治誤治,將進一步耗竭陰精從而危及生命?!鹅`樞· 本神》日:“五臟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备鶕?jù)以上認識,在臨床上多用加味調肝湯治療崩漏。因其方藥組成順應其病機,故臨床效果令人滿意。 [典型病例) 王某,39歲,干部,已婚。1990年1月5日初診。 近一年來,月經量多,經期延長,周期25天,經期持續(xù)7~ 10天。經色暗紅,有血塊。本次月經持續(xù)20日未凈,行而不暢,色暗紅,質粘稠有塊,伴心煩易怒,腰酸氣短,善嘆息,兩少腹 脹痛,精神焦慮不安,周身不適難以名狀,面色黃,平時善愁多慮,驚恐不安,舌暗,邊尖有瘀點,脈弦細,婦科檢查:外陰、陰道有暗紅色血,宮頸肥大,光滑,宮體后位,如40天妊娠大小,表面光滑,質中,活動欠佳,附件:右側增厚,觸痛明顯,左側可觸及索條狀物,輕度壓痛,B超診斷:子宮肥大,雙側附件炎。刮宮后病理診斷:子宮內膜不規(guī)則脫落(片中見有分泌活躍和脫化腺體,也有不規(guī)則增生腺體)。證屬肝血不足,腎經虧損,沖任不固。治則:調養(yǎng)肝腎,化瘀補陰,固沖止崩,服用本方加血余炭、三七粉,3劑后流血停止,諸癥減輕。用本方去益母草,加鹿角膠,繼續(xù)調理月經2個周期,隨訪3個月,測BBT呈雙相,黃體期12天,月經恢復正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