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婦女月經(jīng)來潮時肚子痛,自己去藥店購買當歸丸、元胡止痛片、田七膠囊、益母草顆粒等服用后腹痛減輕,這是為什么呢?這里面蘊含了哪些中醫(yī)道理,這與活血化瘀有關。著名的清代醫(yī)學家王清任在其《醫(yī)林改錯》一書中就記載了“復元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身痛逐淤湯”“膈下逐瘀湯”“通竅活血湯”等著名方劑。唐榮川《血證論》中提出止血四法“塞流、澄源、復舊、固本”。活血化瘀對后世婦科血瘀證的治療起了一定的作用。
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是附件炎,而附件炎又是一切婦科疾病的基礎,臨床上約80%~90%的婦科疾病是在附件炎的病理基礎上產生的。這是由于女性生殖器管的特殊性,其前有膀胱,后有子宮、直腸,受身體排泄分泌物的影響,容易造成婦科盆腔系統(tǒng)感染、充血、水腫,形成慢性盆腔炎。臨床癥狀可見下腹部疼痛,白帶增多,腰痛,月經(jīng)不調等,尤其是經(jīng)來腹痛,月經(jīng)色暗紅,并伴有血塊,稱之為“盆腔瘀血綜合征”。
所有的盆腔炎都合并有盆腔瘀血綜合癥,在盆腔瘀血綜合癥和盆腔炎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形成輸卵管閉塞,最后可以形成不孕癥,另外,微觀上盆腔淤血綜合癥和盆腔炎可以引起內分泌的改變,引起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等。此外,子宮內膜異位癥、宮外孕、卵巢囊腫的出現(xiàn)都和盆腔炎、盆腔瘀血綜合癥有關。
本病之主要病機為瘀血內阻,熱毒熾盛,西醫(yī)認為屬盆腔系統(tǒng)感染,筆者在臨床上常用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調理沖任的法則治療盆腔瘀血綜合征,對婦科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一、婦科疾病因瘀致病,提出活血化瘀法則
婦科疾病中因瘀血致病的當屬盆腔淤血綜合征,此病因感染可導致瘀血,瘀血又可導致感染,二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F(xiàn)代醫(yī)學對此疾病診斷為慢性盆腔炎,不論省級醫(yī)院還是地縣以及鄉(xiāng)村衛(wèi)生院都以頭孢哌酮、鹽酸左氧氟沙星、奧硝唑等抗生素大量使用,單一消炎,短時間內臨床癥狀得以緩解,長期療效不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西醫(yī)給予大量的抗生素消炎,雖然消除了疾病的炎癥,但未能使用活血化瘀藥以消除沉積于子宮腔內或盆腔內的瘀血,所以,瘀血就是導致婦科疾病發(fā)生的關鍵原因。
中醫(yī)以活血化瘀為基礎治療,活血化瘀藥可以明顯改善此類瘀血癥狀。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說:“婦人宿有癥病,經(jīng)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jīng)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血不止也,其癥不去故也,當下癥其,桂枝茯苓丸主之?!?/p>
說明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瘀塊的功能?;钛龇ǖ氖褂卯斎贿€需要中醫(yī)辨證相結合。如:下腹部疼痛伴有白帶增多,色黃,食欲不振,疲乏懶言,小便黃赤,大便干結,舌紅脈弦滑,此為婦科常見的附件炎典型臨床癥狀,屬于脾虛濕熱帶下病,以健脾燥濕為主,輔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治療。所以婦科一切炎癥必須要活血化瘀,才能使炎癥消散。?
二、活血化瘀需結合中醫(yī)辨證施治,靈活運用
(1)月經(jīng)不調病
一般而言,婦科疾病月經(jīng)經(jīng)期提前屬熱,經(jīng)期錯后屬寒,提前、錯后不定者屬于寒熱交錯,其共同的病因為氣血瘀滯,均以活血化瘀為基礎治療。臨床上50%~60%的婦科病以瘀血為主,20%~40%的婦科病由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此類疾病必須要疏肝理氣以調節(jié)沖任,調節(jié)沖任就是調節(jié)內分泌功能。
因肝主疏泄,肝之疏泄失職,則氣滯血瘀。故而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本病之主要治則。“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皻鉃檠畮?,血為氣之母”。故活血化瘀需和理氣行氣藥相結合,方能達到氣血同治的目的?!秲冉?jīng)》云“女子二七而天葵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二七而天葵至是正常的月經(jīng)來潮;七七天葵竭,月經(jīng)絕經(jīng),亦為正常的生理周期?!靶螇亩鵁o子”意思是婦女臉上長了黃褐斑、雀斑,年齡大了,已經(jīng)不能懷孕生子了。
如七七四十九歲,月經(jīng)仍淋漓不斷者,究其原因,一為血熱,二為血瘀,三為脾虛。血熱者肝郁也,肝氣郁久化熱,熱迫血行,丹梔逍遙散、桃紅四物湯加減;血瘀者氣滯也,氣滯則血瘀,血瘀則外溢,丹梔逍遙散、桃紅四物湯、桂枝茯苓丸加味;脾虛者氣失統(tǒng)攝也,血不循經(jīng)而無所主,人參歸脾湯,固沖湯主之。香附、益母草這一對藥,既能理氣活血,又能調經(jīng)止痛,對于月經(jīng)不調的可以加入這兩味藥,起到很好的調節(jié)內分泌功能的作用。
【案例】王某,女,35歲。月經(jīng)周期正常,平時白帶多,有腥臭味。月經(jīng)量少有血塊,腰困,下腹部疼痛,乏力,舌質紅,苔白膩。脈弦滑。
診斷:附件炎,中醫(yī)辯證屬脾虛帶脈失約,濕熱下注,治以健脾燥濕,活血止帶,方用完帶湯,桂枝茯苓丸加減。
處方:蒼術10g,柴胡10g,白芍10g,車前子10g,人參10g,山藥30g,甘草6g,荊芥穗10g,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生龍牡各15g,敗醬草15g。水煎服,14劑。
二診:白帶減少,乏力腰困腹痛減輕,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尺脈不足。證屬脾腎虧虛,以健脾補腎,扶正固本治療。以歸芪四君子湯、右歸丸加減。當歸10g,黃芪20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6g,人參10g、肉桂6g、鹿角膠10g,熟地黃10g,山茱萸10g,菟絲子10g,香附6g,益母草15g。水煎服,每月服用10劑,扶正固本治療。連續(xù)調理半年諸證好轉。
按語:肉桂、鹿角膠溫補腎陽,填精補髓。熟地黃、山茱萸滋陰益腎,養(yǎng)肝補脾。佐以菟絲子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當歸、黃芪補血養(yǎng)肝。白術、茯苓、人參、甘草健脾益氣。香附、益母草理氣調經(jīng)。諸藥配合,共奏補腎健脾,養(yǎng)血調經(jīng)之功。中醫(yī)治療附件炎并不是一味的清熱解毒,而是以健脾益氣,活血化瘀,補益肝腎達到治療的目的。
(2)痛經(jīng)、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以及婦科惡性腫瘤
痛經(jīng)是經(jīng)期或行經(jīng)前后下腹部劇烈疼痛、或腰骶部疼痛并伴隨一系列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的癥狀,如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等。其主要病機為沖任失調,氣滯血瘀,寒凝胞宮。女子以血為用,氣血瘀滯,血行不暢。或陽虛寒凝,血失溫煦,寒客胞宮,沖任胞脈受阻,則經(jīng)來腹痛。經(jīng)來腹痛是瘀血,要活血化瘀,常用金鈴子散、失笑散能緩解疼痛。疼痛劇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情況下以少腹逐瘀湯和桂枝茯苓丸加漢三七、水蛭則可大幅度提高臨床療效。水蛭活血化瘀,有抗血小板凝聚的功能。
如果并發(fā)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者還可以加用三棱、莪術、五靈脂、蒲黃等活血化瘀藥軟化腫塊。
婦科腫瘤疾患也是有腹痛,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白帶增多,腰骶部酸痛。婦科腫瘤的發(fā)生是在長期的婦科炎癥作用下形成的,感染和瘀血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占位性病變。
《金匱要略》中大溫經(jīng)湯,具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治療寒凝胞宮的痛經(jīng)或月經(jīng)錯后,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也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督饏T要略》記載:“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shù)十日不止,暮即發(fā)熱,少腹里急,腹?jié)M,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jīng)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干燥,故知之。當以大溫經(jīng)湯主之?!?/p>
筆者經(jīng)驗,用大溫經(jīng)湯合用桃紅四物湯、桂枝茯苓丸則療效更上一層樓。本方集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調節(jié)沖仁于一爐。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異位癥是隨著卵巢激素水平周期性的變化而發(fā)生增殖、分泌和出血等癥狀。最常見的部位是卵巢、子宮直腸窩及子宮韌帶。在卵巢內形成的囊腫又稱巧克力囊腫。本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經(jīng)來腹痛量多,繼發(fā)性加重,腰骶部疼痛、性交痛、排便痛或肝門墜脹感。
化瘀止痛湯:
當歸1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6g,干姜6g,桂枝10g,三棱10g,五靈脂10g,炒蒲黃10g,漢三七3g,水蛭6~10g,香附10g,益母草15g 。
這張方子就是以少腹逐瘀湯、桂枝茯苓丸加減而成。我在臨床上治療痛經(jīng)、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都非常好。
婦科惡性腫瘤除活血化瘀外尚需扶正固本防止腫瘤轉移和復發(fā)。
【案例】學生,女,18歲。月經(jīng)不調每月錯后10天連續(xù)已3個月,經(jīng)量少,色暗紅有血塊,經(jīng)來腹痛,腰困,白帶增多,舌質紅,苔薄白,脈沉遲。
診斷: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附件炎。
治則: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
方藥:大溫經(jīng)湯加減。
處方:黨參15g,吳茱萸5g,桂枝10g,阿膠10g,生地12g,麥冬10g,干姜6g,當歸10g,桃仁10g,紅花6g,茯苓10g,香附10g,益母草15g 。7劑。服用2劑后,月經(jīng)來潮經(jīng)血黯紅,3天后轉為正常紅色,腹痛減輕,下月月經(jīng)按月來潮。
按語:痛經(jīng)因于沖任虛寒,血凝氣滯,吳茱萸、桂枝、干姜溫通血脈,散寒止痛;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袪淤,養(yǎng)血調經(jīng);阿膠、生地、麥冬滋陰清熱,養(yǎng)血止血,且能制約桂枝、干姜、吳茱萸之辛熱;茯苓健脾祛濕;香附、益母草理氣調經(jīng)。諸藥合用,共奏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瘀之功。?
(3)崩漏(子宮功能性出血)
崩漏是指婦女非周期性子宮出血,來勢較急,勢如破竹,病情極重,發(fā)展迅速,宜快速處理止血,以防血容量較低出現(xiàn)休克。多見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主要病機是沖任不固,統(tǒng)攝無權;或腎氣虧虛,封藏失職;或瘀血內阻,新血不守,血不循經(jīng)?!凹眲t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靈活運用塞流、澄源、復舊、固本四法,隨證運用。
治療崩漏有以下幾張方劑:
1、脾不統(tǒng)血者以歸脾湯,固沖湯加減;
2、腎氣虧虛者以右歸丸或左歸丸加女貞子、旱蓮草、生龍牡、烏賊骨、茜草、川斷、杜仲、菟絲子、桑寄生、阿膠等止血藥;
3、瘀血內阻者以膠艾四物湯,桂枝茯苓丸,生化湯加減。
4、氣血將脫,若陰道大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知人,脈微細欲絕者,為氣隨血脫之危候,急宜補氣固脫,方用獨參湯,人參25g,水煎取濃汁,頓服,余藥再煎頓服?;蛴蒙}散救治,益氣生津,斂陰止汗以固脫。
5、若癥見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又為亡陽之候,治宜回陽固脫,方用參附湯,人參、附子、生姜、大棗。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不論是脾虛失攝還是腎失封藏之出血,均可致宮內瘀血內阻,離經(jīng)之血不能速歸,故在上述治療中均宜加入適量的活血化瘀藥,對于止血藥也要選擇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之藥,如茜草、澤蘭葉、漢三七、棕櫚灘、藕節(jié)炭、烏賊骨等,這也是中醫(yī)學通因通用治法的體現(xiàn)。
【案例】唐某,女,28歲。月經(jīng)淋漓不斷半月不止,經(jīng)來下腹部疼痛伴有血塊,心悸氣短,頭昏頭暈,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舌質紅,苔薄白,脈細弱。
診斷:子宮功能性出血。
中醫(yī)辨證:崩漏,沖任不調,氣不攝血,瘀血內阻。
治則:補氣健脾,收斂止血。
方藥:理沖湯加減。
處方:三棱10g,莪術10g,知母20g,雞內金10g,天花粉30g,黨參15g,白術10g,黃芪15g,白芍12g,山萸肉10g,生龍牡各15g,陳棕炭15g,陳醋20ml。服用7劑,經(jīng)血停止。
按語:理沖湯方出《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有生黃芪、黨參、白術、山藥、天花粉、知母、三棱、莪術、生雞內金、陳醋組成。具有益氣行血,調經(jīng)祛瘀之功。用于治婦女經(jīng)閉不行,或產后惡露不盡,癥瘕積聚腹痛者。方中黨參、白術、黃芪益氣健脾而統(tǒng)攝血液;天花粉、知母清熱涼血滋陰;三棱、莪術活血化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當歸、白芍、阿膠養(yǎng)血活血;山萸肉、龍骨、牡蠣填補奇經(jīng),調補沖任。陳棕炭、藕節(jié)炭、炒荊芥穗、炒艾葉,炭類止血,漢三七活血止血而不留淤。陳醋酸澀收斂止血。
(4)不孕癥
不孕癥的發(fā)生沖任不調,腎精虧虛,氣血瘀滯為主要病因,仍然需要活血化瘀治療。郁久化熱必然產生炎癥,清熱解毒為治療之常法;血海虧虛,胞宮失養(yǎng),月經(jīng)過少或閉經(jīng)等可致不孕,補氣養(yǎng)血為主要治法;不孕癥之病因包括輸卵管不通、附件炎、或雄性激素減少、染色體異常、癥瘕積聚以及男子精子數(shù)量低下、畸形等。另外頻繁之藥物流產導致卵巢早衰、抗精子抗體陽性亦為不孕之因。
上述病因臨證需分別加以辨證施治,不要盲目使用活血化瘀。調節(jié)沖任的常用方劑如:丹梔逍遙散、六味地黃湯、桂附地黃湯、保元湯、十全大補湯、毓麟珠、大溫經(jīng)湯等;
活血化瘀常用方有桃紅四物湯、少腹逐瘀湯、血府逐瘀湯、失笑散、金鈴子散、小活絡丹、漢三七、水蛭等;
清熱解毒有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托里透膿散等。
桃紅四物湯是婦科病中最常用的一張方子,活血化瘀可以改善瘀血癥狀,減輕疼痛,從而提高臨床療效。另一方面,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宮頸癌等疾患,常常伴有月經(jīng)淋漓不斷,腹部疼痛、腰痛等瘀血癥狀,故活血化瘀藥的使用勢在必行。
【案例】吳某,女,25歲。初診,2013年9月12日。結婚后 3年不孕。平素月經(jīng)提前一周,月經(jīng)量少。顏面部粉刺較多,口干口苦,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婦科檢查:正常。B超輸卵管左側阻塞,右側欠通暢。雌性激素水平檢測雌性激素少,(多卵泡)。盆腔積液。
診斷:月經(jīng)不調,繼發(fā)性不孕癥,慢性盆腔炎。
辯證:肝郁血熱,濕熱瘀滯。
治則:疏肝調經(jīng),活血化瘀,通絡散結。
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處方:丹皮6g,山梔子10g ,當歸10g,白芍10g,生地12g,紅花6g,柴胡10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6g,桂枝10g,炮山甲6g,皂角刺15g。水煎服,一日一劑,10劑。
二診:2013年9月25日。粉刺好轉,口苦便干減輕,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輸卵管不通是不孕的主要原因,因此思想負擔重。仍以疏肝解郁,調經(jīng)活血治療。上方去山梔子加路路通、王不留行各10g、牡蠣15g化瘀通絡。20劑。另外用青鹽50g,炒熱加入小茴香10g、吳茱萸10g、葫蘆巴10g,熱敷下腹部,可以散寒通絡軟堅散結。10劑。
三診:2013年11月9日。月經(jīng)正常,粉刺消失,輸卵管碘油造影顯示通常。精神食納具佳,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以補氣養(yǎng)血之毓麟珠加減促其懷孕。
處方:當歸10g,白芍10g,生地12g,川芎10g,黨參15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6g,黃芪15g,肉桂6g,杜仲10g,川斷10g,雞血藤15g。患者服用此方14劑后懷孕,于1年后正常分娩一男嬰,身體健康。
按語:不孕癥之治療需區(qū)分原發(fā)和繼發(fā)之分。原發(fā)者以先天腎氣不足,子宮發(fā)育不良多見,治療以健脾補腎,養(yǎng)血調經(jīng)為主。繼發(fā)性不孕多見盆腔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不通暢等原因。治療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化痰理氣,活血通絡,氣血調暢,沖任血海充足則可獲孕。
(5)手術后腸粘連、腸梗阻
手術以后形成的形成腹膜粘連,引起部分性的腸梗阻,西醫(yī)再手術是不行的,胃腸減壓最多就是臨時有一點點效果。中醫(yī)的大、小承氣湯,桃核承氣湯,烏苓郁云湯(經(jīng)驗方),通過辨證論治,結合活血化瘀法治愈了很多部分性腸梗阻,使術后腹膜粘連的患者都轉危為安,有些甚至參加了工作。筆者臨床上以溫陽活血法治療腸粘連、腸梗阻,可使瘀血袪,梗阻通,粘連愈。
三、使用活血化瘀藥有哪些注意事項
1、月經(jīng)過多,乏力頭暈,血壓偏低者,慎用活血化瘀藥;
2、孕婦或哺乳期婦女禁用活血化瘀藥;
3、消化道潰瘍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高血壓腦溢血患者慎用或少量使用化瘀藥。
4、活血祛瘀藥大多有傷血之虞,故必須注意用量,并可配合養(yǎng)血藥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