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某,女,61歲,鄭州人。有多年房性心動過緩(脈搏48次/分鐘)病史,近半年心悸加重,服用中西藥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故前來診治。刻診:心悸,心痛,氣短,頭暈目眩,手足不溫,畏寒怕冷,咽中有痰且咯之不出,舌質淡,苔白厚膩,脈沉弱。辨為陽虛寒飲證,治當溫陽散寒,益氣化飲,給予赤丸與桂枝人參湯合方,茯苓12g,生川烏6g,生半夏12g,細辛3g,紅參10g,桂枝12g,干姜10g,白術10g,朱砂(沖服)1g,炙甘草12g。6劑,每天1劑,第一次水煎50分鐘,第二次水煎30分鐘,合并藥液,每日分3服。二診:心悸、心痛減輕,以前方6劑。三診:未再出現(xiàn)頭暈目眩,以前方6劑。四診:咽中有痰基本解除,以前方6劑。五診:未再出現(xiàn)心悸,心痛,脈搏56次/分鐘,以前方6劑。六診:手足不溫,畏寒怕冷減輕,以前方6劑。為了鞏固治療效果,又以前方治療60余劑,脈搏64次/分鐘。之后,以前方變湯劑為散劑,每次2g,每日分3服,治療半年。隨訪1年,一切尚好。
【點評】根據(jù)心痛、畏寒怕冷辨為寒凝,再根據(jù)咽中有痰、苔白厚膩辨為寒痰;因氣短、頭暈目眩、脈沉弱辨為氣虛,以此辨為陽虛寒飲證。方以赤丸溫陽散寒,益氣化飲;以桂枝人參湯溫陽健脾,益氣化陽。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