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55歲,鄭州人。有多年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鼻竇炎病史,2年前又診斷為間質(zhì)性肺疾病,近因病友介紹前來(lái)診治。刻診:咳嗽,氣喘,痰多色白,胸中滿悶窒塞不通,鼻塞不通,鼻涕清稀,因寒冷加重,手足冰冷,倦怠乏力,咽喉不利,舌質(zhì)暗淡夾瘀紫,苔白厚膩,脈沉弱。辨為寒痰郁閉夾瘀證,治當(dāng)宣肺散寒,降逆行氣,給予麻黃湯、半夏厚樸湯與茯苓四逆湯合方加味,麻黃10g,桂枝6g,杏仁15g,生半夏24g,厚樸10g,生姜15g,茯苓15g,蘇葉6g,生附子5g,干姜6g,紅參3g,五靈脂12g,炙甘草3g。6劑,第1次煎40分鐘,第2次煎20分鐘,合并藥液,每日1劑,每次服150ml左右,每天分早中晚3服。
二診:咳嗽略有減輕,以前方6劑。
三診:胸中滿悶窒塞不通略有好轉(zhuǎn),以前方加薤白24g,6劑。
四診:咳嗽、氣喘較前減輕,仍倦怠乏力,以前方變紅參為10g,6劑。
五診:胸中滿悶窒塞不通較前又有好轉(zhuǎn),仍有手足冰涼,以前方變生附子為9g,6劑。
六診:手足冰涼明顯好轉(zhuǎn),以前方6劑。
七診:胸中滿悶窒塞不通基本緩解,又以前方治療100余劑,胸中滿悶窒塞不通消除,為了鞏固療效,又以前方變湯劑為散劑,每次6g,每日分早中晚服。隨訪1年,一切尚好。
用方體會(huì):根據(jù)咳嗽、痰多色白辨為寒,再根據(jù)胸中滿悶窒塞不通辨為肺氣郁閉,因手足冰冷、倦怠乏力辨為陽(yáng)虛,又因舌質(zhì)暗淡夾瘀紫辨為夾瘀,以此辨為寒痰郁閉夾瘀證。方以麻黃湯宣肺降逆,溫肺散寒;以半夏厚樸湯行氣降氣,開郁化痰,以茯苓四逆湯溫壯陽(yáng)氣,加五靈脂以活血化瘀,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