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盡管高一學生只經歷了一個學期的學習,但對于高二將面臨的文理分科問題(事實上,大連的不少高中在高一下學期就進行文理分科),這個假期就應該開始琢磨了。學理還是學文,不是簡單地看孩子聰明不聰明,或者愿不愿意背東西,而是有很多需要細致考慮的問題。
為此,本期的【晚報幫你問教育】邀請了大連育明高中名師、高一班主任李巖老師,幫你答疑解惑。
“初中的主要學科是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進入高中,主科變成了10科,而有的學生思維還停留在初中政治、歷史、地理開卷考試的層面,從上高中起,就對這些科目不重視,這些學生如果日后選擇學文科,那勢必會后悔之前對這幾科的忽視?!崩顜r說。
學文還是學理,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李巖指出,家長傳統(tǒng)的思維是,孩子腦瓜兒挺聰明,就讓他學理,腦子一般,或者愿意背東西,就學文,這是很片面的。
她認為家長至少應考慮四方面因素:孩子的興趣、孩子擅長的思維方式、盡量上高端的學校、未來的職業(yè)選擇。
具體說,在尊重孩子興趣的基礎上,看其學習思維是偏向理科思維,還是文科思維。理科更注重邏輯性、推理性,而文科并不是單純地背,而是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另外,孩子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等也需要參考,比如孩子不善言辭、只愿意悶頭學習,那可能適合將來搞個設計、當工程師之類的,這就可以選擇理科。而如果善于跟別人打交道,又善于思辨,情商也不錯,就可以考慮選擇文科。
盡管說學習不能太功利,但有時多想點,對自己的前途是有好處的。比如近些年高考的一本線通常是文科高于理科,一些名校的錄取線也遵循文科高出理科的規(guī)律,對于有些名校,文科生容易找到適合的專業(yè),同時沖擊的機會又比較大;相反,對于有些名校,高中學理,高考時可能更容易以相應的成績考進該校。
學文還是學理,也與將來的職業(yè)選擇有關聯。學生和家長可以利用這個假期,充分考慮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甚至可以現實點,看看周圍有什么資源,將來就業(yè)時能夠關聯上,這樣的規(guī)劃是有的放矢,會讓孩子少走彎路。
此外,有的家長認為理科的專業(yè)多,讓孩子學理科將來的選擇多,實際上對于學生個體而言,最終適合的專業(yè)也就那么幾個,李巖曾教過的學生中,有的女生學習理科,在高考報考時,一看招生專業(yè)目錄,感覺自己想學的理工科專業(yè)很少,最終還是選擇了文理兼招的金融類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