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代印歐民族的起源和遷徙
(一)、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起源
古代使用印歐語系語言的各民族總稱為印歐人,他們包括西亞的赫梯人、米底人、波斯人,南亞的雅利安人、南歐的希臘人、羅馬人,東歐的斯拉夫人,北歐的日耳曼人,西歐的克爾特人等。
最早發(fā)現(xiàn)古代印歐語系各族同源同根的不是歷史學家,而是語言學家。18、19世紀,語言學家把近代歐洲的語言和古代的梵語、波斯語、拉丁語、希臘語進行了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但有許多同根的詞匯,而且在語法形態(tài)、語音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語言學家根據(jù)這些語言在地理上的分布將其命名為印歐語系。印歐語系各種語言之間的相似之處是不能用巧合或互相借用來解釋的,唯一正確的解釋是這些語言和使用這些語言的民族在歷史上有著共同的起源。但是,印歐語系的發(fā)源地在哪里?古代印歐人遷徙之前的故鄉(xiāng)何在?這方面的說法很多,最流行的是黑海地區(qū)說。從目前的資料看,黑海地區(qū)說基本上是正確的,但它把印歐人的故鄉(xiāng)限制得過于狹窄。印歐人的故鄉(xiāng)可能是一個更廣闊的地區(qū),是以黑海北岸為中心,向西伸展到多瑙河流域,向東伸展到黑海沿岸的廣漠草原地帶。
古代印歐語系各族是人口眾多的游牧部落,已經使用馬和馬車作為交通工具,故而活動范圍較大。他們南下之后覆蓋了從南亞到南歐的廣大地區(qū),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民族。由此推斷,印歐人是一些強悍的民族,他們的故鄉(xiāng)是一個較廣闊的地區(qū)。游牧部落的活動是呈輻射形的,但他們向北擴展受到嚴寒氣候的限制,向南擴展又受到分布在北緯450線附近的阿爾卑斯山、黑海等的阻隔,只能向東西兩翼擴展,以黑海沿岸為中心、西抵多瑙河、東至黑海沿岸呈弧形的地區(qū)是同緯度的草原地帶,氣候、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基本相同。以黑海沿岸為中心向東西兩翼伸展各約為1500千米,騎馬或駕車不到一個月即可到達,符合游牧民族活動規(guī)律。黑海地區(qū)接近西亞文明發(fā)源地、較東西兩翼發(fā)展迅速,因此,它不但是地理上的中心,也是經濟、文化上的中心。
印歐語系的各種語言中有許多關于生物、氣象、食物的用語,語言學家從中篩選出共同或同根的詞,這些詞可能是他們從故鄉(xiāng)帶來的,根據(jù)這些語言“化石”可以推斷他們故鄉(xiāng)的生活環(huán)境,也有一些詞在印歐語系的各種語言中各不相同,這些詞可能是印歐人遷居新地之后產生的。屬于印歐語系的許多語種都有表示“冬天”、“雪”和“寒冷”等意義的相同或相似的詞,而且“冬”一詞出現(xiàn)的頻率要比“夏”多,這說明他們起源于氣候較冷的地區(qū)。而某些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動、植物名稱的詞,如“獅子”、“稻米”、“竹”等等,在原始印歐語中是不存在的;而印歐語系各語種中都有表示“白楊”、“柳樹”、“熊”、“羊”、“蜜蜂”等動、植物名稱的相似詞,但對屬于溫濕氣候中的無花果、葡萄、絲柏等名稱則各異。通過這樣的探索和研究,許多人認為,當人類進人新石器時代時,歐洲中東部曾居住著一些游牧部落,他們飼養(yǎng)著象、羊、狗、馬等這樣的家畜,會使用馬和馬車,逐水草而居,在這廣闊的呈弧形的草原上,零星地散布著一些定居的農業(yè)村落,以作他們長途跋涉的棲息之所。他們處在父系氏族社會階段,存在著軍事民主制時期的機構,在某些先進地區(qū),已出現(xiàn)階級分化,但尚未進人階級社會,這些人就是原始印歐人。
(二)、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遷徙與建國
大約從公元前3000年代末開始,印歐語系各族分批地從他們的故鄉(xiāng)地區(qū)向外遷徙,形成一個個規(guī)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遷徙浪潮。為何遷徙?因為,當時印歐人正處于原始社會解體過程中,社會內部已發(fā)生了階級分化,軍事首領和貴族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漸加強。對他們來說,進行掠奪是比勞動更容易、更榮譽地獲取財富的途徑,對財富的追求成了他們遷徙的主要動力。在印歐人中,原始社會的解體過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區(qū)開始較早,而其它地區(qū)則較晚,這也是形成多次遷徙高潮的內部原因。
古代印歐語系各族遷徙的基本方向是由北而南,這是由當時的地理、歷史等因素決定的。一批世界文明發(fā)源地大都分布在東半球北緯40°至23°之間,這里氣候溫和,水源充足,適宜于農業(yè)生產,有繁華的城市、發(fā)達的工商業(yè)。古印歐人則生活在北緯45°以北地區(qū),氣候較冷,文化經濟落后,基本上停留在游牧階段,當時的世界形勢是“南農北牧,南富北窮’,一旦時機成熟,這些強悍的游牧民族就越過自然屏障南下,形成了一次次向南部富庶地區(qū)遷徙、入侵的浪潮。
印歐人的遷徙導致了古代許多顯赫一時的國家的誕生,使世界歷史發(fā)生轉折性的變化。古印歐語系各族根據(jù)他們居住的地區(qū)、語言文化和遷徙過程大體可分為三支:黑海北岸是中支,黑海以東至黑海沿岸為東支,黑海以西至多瑙河流域為西支。其中以中支發(fā)展較為迅速,也最早遷徙。公元前3000年代末2000年代初,他們中的一些部落越過高加索山脈,來到小亞的安納托利亞,這些居民以后被稱為赫梯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赫梯人建立了國家,擁有自己的文字,這是最早建立的以印歐人為統(tǒng)治者的國家。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加,他們向外大肆擴張。公元前1595年滅亡了古巴比倫王國,赫梯國家成為當時近東地區(qū)的一個大國。
古代印歐人的東支生活在黑海沿岸一帶,從公元前2000年代開始,他們也分批南下,形成了印歐語系的東部語族:伊朗語族和印度語族。伊朗語族的這一支南下后分別定居在里海南岸和波斯清北岸,稱為米底人和波斯人,米底人建國較早,占有兩河流域北部和小亞一帶,是古代西亞的強國,波斯直到公元前6世紀才建立國家,但它興起很快,在短短的三、四十年中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印歐人中使用印度語族的一支南下后進入印度,在歷史上稱為“雅利安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河流域,以后又向恒河流域遷徙。從公元前1000年代起、他們在恒河流域建立了許多小國,這樣,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代替了原來的土著居民而成為南亞次大陸的統(tǒng)治民族。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第一批印歐語系部落進入希臘。進入希臘的印歐語系居民稱為希臘人,他們是分批而來的。最早進入希臘的有阿卡亞人、愛奧尼亞人等等,其中以阿卡亞人最為先進。公元前1500年左右,他們創(chuàng)建了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2世紀,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向南遷徙。他們一方面破壞了原來的邁錫尼文明,另一方面在先進文化影響下,原始社會迅速解體,多利亞人入侵之后,希臘歷史進入了奴隸制城邦形成時期。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屬于印歐人中的西支部落入侵意大利。公元前6世紀,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古代歷史上叱咤風云達千年之久的羅馬。
縱觀歷史發(fā)展趨勢,可以看到:公元前2000代有一個影響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民族大遷徙浪潮。這個民族遷徙浪潮就是印歐人從他們的故鄉(xiāng)向南遷徙,來到西亞、南亞和南歐各地,建立了赫梯、米底、波斯、印度、希臘、羅馬等國家。公元3世紀,由于羅馬帝國的衰落,屬于印歐語系的日耳曼人又發(fā)動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民族大遷徙運動,建立了許多封建王國。
(三)、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遷徙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遷徙對世界歷史發(fā)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印歐人的遷徙是落后的游牧部落對先進的文明地區(qū)的入侵,掠奪是他們遷徙的主要目的和動因。因此每次入侵都對被征服地區(qū)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造成了先進的文明中心暫時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赫梯人進入西亞,米底人、波斯人進入伊朗,由于社會發(fā)展階段基本相同,這種破壞性表現(xiàn)不太明顯。波斯帝國征服西亞、北非廣大地區(qū)后,由于及時改革,客觀上對這些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發(fā)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靶U族”日耳曼人進入羅馬帝國后,由于不懂得城市、工商業(yè)、文化的作用,對先進的經濟、文化采取“一概排斥”、“付之一炬”的態(tài)度。這是西歐封建社會早期生產力停滯甚至倒退的根本原因。但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這種倒退、停滯是暫時的,日耳曼人入侵后所確立的封建制比奴隸制先進得多,會促進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遷徘也對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不少積極的影響。首先,他們的遷徙有利于當時先進的社會制度的確立和擴大。印歐人遷徙后,由于受到先進文化的影響,很快結束了野蠻狀態(tài),進人了文明時代,其發(fā)展速度比其它民族迅速得多,對他們本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印歐人入侵前,雖然西亞、南亞、南歐已經出現(xiàn)了古代文明,但這些文明中心只是零星地散布在個別地區(qū),沒有連成一片。印歐人入侵后,從南亞次大陸到西歐幾乎連成一片。奴隸制真正在世界上占了統(tǒng)治地位,希臘、羅馬等國的奴隸制達到了發(fā)展的最高形態(tài)。
各民族的大遷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區(qū)的閉塞狀態(tài),擴大了經濟、文化交流,還帶來了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印歐人建立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赫梯帝國、羅馬帝國,雖是通過武力征服建立的,但在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都起過積極作用。馬和馬車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閉塞狀態(tài),建立新的國際格局,擴大國與國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經濟、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鐵器的國家。隨著冶鐵技術的傳播,世界進人了鐵器時代。
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遷徙,在遷徙中所建立的國家,使古代世界面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今天歐洲國家和民族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印歐語系各族在遷徙過程中確立起來的??傊?,對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遷徙,既要看到其破壞性的一面,又要正確估計它們對歷史發(fā)展、社會進步帶來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