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紀發(fā)生在北美的戰(zhàn)爭通常與歐洲的一系列戰(zhàn)爭相關聯。大同盟戰(zhàn)爭(亦稱奧格斯同盟戰(zhàn)爭)在北美被稱為'威廉王戰(zhàn)爭'(1689-1697)。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1701-1713)在北美變成了'安妮女王戰(zhàn)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1740-1748)在北美殖民者口中被稱為'喬治王戰(zhàn)爭',他們直接經歷并參與了這場戰(zhàn)爭。
殖民者參加戰(zhàn)斗,卻很少得到來自英國的支持。雖然英國將它的殖民地看作貴重的資產,但卻建立了一套有時被稱為'善意忽視'的體制。只要這些殖民地仍然出產母國所需或所求的產品,英國就不理睬他們的內部事務。少量英軍有時會去那里幫助殖民者,不過大多數戰(zhàn)斗都是依靠殖民地自行招募的地方部隊進行。
爆發(fā)于1754年的法國和印第安人戰(zhàn)爭(FrenchandIndianWar)期間,派往北美的英國軍團數目大幅增加。喬治·華盛頓,一名年輕的弗吉尼亞民兵軍官也參加了戰(zhàn)斗。發(fā)生在蠻荒之地的小沖突演變?yōu)樗谅觾蓚€大洲,持續(xù)至1763年的全面戰(zhàn)爭。在歐洲,英國、普魯士對陣法國、俄國、奧地利;與此同時,法國和大不列顛也在北美、非洲、印度相互廝殺。
這兩個主要交戰(zhàn)國的目標完全不同。大不列顛是為了建立帝國而戰(zhàn),并集中大部分資源以實現此目標;另一方面,法國的主要目標是爭奪歐洲大陸強權,其海外殖民地的重要性只能屈居第二。法國也的確向加拿大派遣了一些正規(guī)軍團支援那里的戰(zhàn)斗,但相較老威廉·皮特(WilliamPitttheelder)領導下的英國政府對北美的重視,這些援軍就捉襟見肘了。
大量英國正規(guī)軍被送到北美去幫助當地殖民者對抗法國人和印第安人,其規(guī)模史無前例。盡管沒人能預知未來,盡管殖民者很高興能得到來自英國的幫助,北美殖民地和英國的關系卻開始走下坡路。這后來被認為是英國干涉美洲事務的開端。
對英國人而言,戰(zhàn)爭初期就是一場災難。法國人及他們的印第安盟友橫掃新英格蘭和紐約北部邊界。他們一路放火,沿途所有農莊和定居點都難逃厄運,開拓移民們都陷入深深的恐懼中。法國人在俄亥俄河流域建立了一連串環(huán)繞殖民地的要塞,成為發(fā)動襲擊的基地。英國的首次反擊目標是杜肯堡(FortDuquesne,靠近現在的匹茲堡市),該行動由愛德華·布雷多克將軍(EdwardBraddock)指揮。然而英軍在進攻中遇到法國和印第安人的軍隊,遭受了重大損失,就連布雷多克將軍也身負重傷。他的侍從副官喬治·華盛頓在槍林彈雨中顯現出卓越的冷靜,不過這次針對俄亥俄河流域的行動仍以失敗告終。
英軍指揮官們不熟悉林地作戰(zhàn),因而行動顯得雜亂無章。他們既蔑視前來與之并肩作戰(zhàn)的北美殖民地地方部隊,對付擅長在恰當的時間和地點靈活出擊的法國和北美印第安人也力不從心。法國人派出了他們最有才能的指揮官之一,路易斯·約瑟夫·德·蒙卡爾姆·格羅松侯爵(Louis-Joseph de Montcalm-Grozon)前往北美。他既傾聽印第安盟友的合理建議,也信任那些已經在北美服役多年的軍官們。他摧毀了喬治湖上的威廉亨利堡(Fort William Henry),在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和尚普蘭湖(Lake Champlain)的皇冠角(Crown Point)控制了多個據點。
此時威廉·皮特已經擔任英國政府領袖,他果斷地下定決心要在北美贏得戰(zhàn)爭。他選擇了能力出眾的三人——詹姆斯·沃爾夫(James Wolfe)、約翰·福布斯(John Forbes)、杰弗里·阿默斯特(Jeffrey Amherst) ——搭檔組合,率領北美英軍,并由阿默斯特統一指揮。
沃爾夫負責路易斯堡(Louisburg)和魁北克戰(zhàn)線;福布斯承擔俄亥俄河流域的征戰(zhàn);阿默斯特指揮軍隊在位于紐約州北部的主戰(zhàn)區(qū)作戰(zhàn)。沃爾夫攻克了路易斯堡,很快又向新法蘭西首府魁北克進軍。戰(zhàn)役一開始并不順利,所有參戰(zhàn)者都為此感到沮喪,沃爾夫則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獲勝。他的英國輕步兵和北美游騎兵在引起法國前哨部隊警覺前就制伏了他們,打通了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清晨,5000名英軍士兵在魁北克西部的亞伯拉罕平原集結成戰(zhàn)斗陣型。法軍指揮官蒙卡爾姆(Montcalm)首先發(fā)起攻擊。紀律嚴明的英軍直到最后時刻才開火,在近距離內粉碎了法軍進攻,蒙卡爾姆遭受致命傷。英軍接著端起刺刀沖鋒,徹底擊潰了法軍,然而沃爾夫卻在戰(zhàn)斗中陣亡。
病重中的福布斯決意奪取杜肯堡。福布斯采用了比前任指揮官更加謹慎和更有效的戰(zhàn)術,成功深入俄亥俄河流域,不費一槍一彈就拿下了杜肯堡。法國人在英軍到達前就放棄并破壞了該地區(qū)的所有設施。
阿默斯特從位于皇冠角的英軍基地持續(xù)發(fā)動攻擊。羅伯特·羅杰斯(Robert Rogers)和他的游騎兵們前去進攻位于圣弗朗西斯(St Francis)的阿布納基人(Abenaki)大本營。多年來這些印第安人一直襲擾新英格蘭地區(qū)。在一場史詩般的突襲中,他們毀滅了阿布納基人的城鎮(zhèn)。阿默斯特的軍隊在尚普蘭湖區(qū)逐步推進,終于在1760年攻陷了蒙特利爾(Montreal),此時法國在加拿大和俄亥俄河流域已力不能支。魁北克的隨之陷落標志著喪鐘已然為法國的北美殖民地敲響;與此同時,大不列顛則為自己贏得了一個海外殖民地。
最后在北美只剩下兩個強權——大不列顛和西班牙。法國人的威脅消失了,北美殖民者欣喜若狂。所有人都憧憬著在英王治下能得到和平及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