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6季剛開播,便沖上了微博熱搜。
雖然辯手們一個個都是戲精,但阿谷君卻在第一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打動人心的點。
那就是“成長”。
有的辯手在前幾季是“潑婦罵街”式的辯論,但這一季,卻收起了浮夸的姿態(tài)和凌人的氣勢,選擇以理制勝;
有的已經(jīng)到達過人生的高光時刻,但是為了突破自我,他們?nèi)匀贿x擇站上激烈的辯場。
或許,人生最閃光的時刻,不是你攀上頂峰的一瞬,而是在你登頂之后,心中已有了更高的目標(biāo)。
看到奇葩說選手努力向上的姿態(tài),讓我感受到成長的力量。
阿谷君認(rèn)為,成長應(yīng)該是持續(xù)一生的事業(yè)。
下面這5本成長小說,每本都能讓你從中汲取營養(yǎng),變得強大。
《白鯨》赫爾曼·麥爾維爾
麥家陪你讀書和大家共讀的第115本書,就是《白鯨》。
雖然全書共有600頁,但它的故事用一句話就能講完:
一個船長為了報復(fù)一只鯨魚,追逐它很多年,最終與它同歸于盡。
初讀《白鯨》,我感到氣憤和不解。
偏執(zhí)的亞哈船長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復(fù)仇計劃,不惜花費數(shù)年追尋白鯨,還對其他船員進行威逼利誘。
為了自己的執(zhí)念,他不顧船員的生死,導(dǎo)致最后船毀人亡的悲劇。
這樣看來,亞哈船長似乎比白鯨更殘忍,更邪惡。
他的所作所為,毫無理性可言,更缺乏道德底線。
但莎士比亞曾說:“人們可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于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strong>
在讀者眼里,白鯨只是一條普通的生物,但在那個年代的捕鯨人眼里,它是妖魔。
而在亞哈眼里,它是宿命。
白鯨隨隨便便咬斷他的腿,就如同宿命對他的生存權(quán)利的隨意剝奪。
亞哈恨透了宿命這種毫無歉意的玩弄,憑什么人類要在白鯨面前低頭認(rèn)輸?
很多人說,只有選擇寬恕和愛,才能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但選擇不放下的亞哈,卻讓我看到了一個宏大的存在。
他以肉體凡胎進行的反抗,是弱小者捍衛(wèi)自己權(quán)利的自由。以及在失敗面前,也絕不認(rèn)命的韌勁。
不過這個自由,也不應(yīng)以妨害他人的利益為基礎(chǔ)。
《平凡的世界》路遙
記得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是在大一的時候。
雖然有厚厚的三本,卻看得比以往任何一本小說都快。
同孫少平和孫少安一樣,阿谷君小時候,家里條件也不好。
因此那種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尋求出路的心,特別能讓人感同身受。
弟弟孫少平,是典型的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農(nóng)村孩子。
雖然家境貧寒,但讀書這件事卻強烈地震撼了他的心靈。
他看的第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他意識到,不管什么樣的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都可以活得這么好,這就是一種不平凡。
從此,讀書成了孫少平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建筑工地上,別人累得倒頭就睡,他也要看書。
雖然他干著臟活累活,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工人,但讀書卻將他從麻木不仁的庸常中拉離出來。
成長于他而言,就是生活再拮據(jù)寒酸,靈魂卻在書籍的滋養(yǎng)中不斷充盈。
哥哥孫少安,代表了安于土地的農(nóng)民階層。
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也沒有見識過更大的世界,他卻在自己的小小天地里做一個承擔(dān)者和開拓者。
不能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但不意味著他沒有進取心。
農(nóng)村改革開始后,他承包起了磚廠。用自己的吃苦耐勞,換來越來越紅火的日子。
記得每天勞作結(jié)束后,他都會和妻子躺在床上,聊聊磚廠的生意和賺錢的路子。
那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盼,深深感染了阿谷君。
我們生來平凡,但不甘平庸地努力活著,就是最大的不平凡。
《飄》 瑪格麗特·米切爾
阿谷君曾發(fā)起過一個話題,談?wù)勎膶W(xué)作品中令你最難忘的一個女性。
《飄》的主角郝思嘉成為被大家提及最多的一個人。
從一個通過美貌就可以輕易得到男人青睞的富家小姐,成長為一個可以獨當(dāng)一面的女強人,郝思嘉的蛻變令人驚艷。
許多人對郝思嘉,都是又愛又恨。
她自以為是、缺乏知識、喜歡幻想,盲目追求自己得不到的東西。
這些缺點,到結(jié)局也沒有改掉。但是瑕不掩瑜,只要你看到她身上的一個優(yōu)點,就會愛上這個真性情的女人。
在戰(zhàn)爭中,她冒死為梅蘭妮接生,拼勁全力重建塔拉莊園,想盡法子讓每個人都活下來,不餓肚子。
她對梅蘭妮的感情早已不止是友情,而是融入血液的親情。
盡管困難重重,但她從未想過趕走梅蘭妮一家,而是承擔(dān)起本不屬于自己的責(zé)任,像個男人一樣照顧他們。
在急劇的變化中,她沒有讓過去成為自己前進的包袱,而是敢于創(chuàng)造新天地。
她用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和永不磨滅的希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拯救了整個家族。
在兵荒馬亂的生活中,郝思嘉和男人一樣有力,面對困境,迎難而上,逐漸堅強和成長起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庇脽崃业募で橛尤粘?,人生只是剛開始而已。
《肖申克的救贖》斯蒂芬·金
成長,不僅是一個不斷舍棄,去蕪存菁的過程,
更是一個向內(nèi)探尋,有所堅守的選擇。
在黑白顛倒的世界里,被嚴(yán)酷的紀(jì)律鎮(zhèn)壓、被卑鄙的惡人欺侮。
安迪臉上卻從未有過陰郁之色,反而無比寧靜,帶著堅定和朝氣。
在一個泯滅精神,眾人如行尸走肉般活著的人間地獄,安迪的到來仿佛是一縷陽光,讓絕望麻木的獄友們重燃生活的希望。
這里的人,最不相信的就是希望。
而安迪,用20年的時間,僅僅依靠一把小手錘,挖出了一條通向自由的暗道。
是什么讓他面對困境沒有感到絕望,始終保持常人難以想象的頑強斗志?
是他對人性的堅守,對身而為人的權(quán)利和價值的自我意識的肯定。
只有心懷希望,才能不放棄自我救贖,即使身處泥沼也能仰望星空。
《人生海海》麥家
今年,阿谷君也和大家分享了許多《人生海?!凡煌淖x后感。
莫言說:“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于它能不存在的人物寫得仿佛是我們身邊的朋友,麥家的《人生海海》就是這么迷人?!?/p>
哈佛教授王德威從《人生海海》里讀到了許多深沉的話題:“善與惡、誘惑與背叛、屈辱與報復(fù)、罪與罰,此消彼長,載沉載浮......”
董卿則被這本書感動落淚。
而今天阿谷君想和大家聊聊的,是有著和寫作者相似經(jīng)歷的“我”。
受環(huán)境的影響,孩童的“我”身上有一股天然的“惡”。
“我”一面喜歡著上校,一面卻希望他接受審問,以解開圍繞著他身上的諸多謎題。
人本身的窺探欲,有時候比任何毒藥都毒,比任何武器都致命。
長大后,當(dāng)“我”回望過去,似乎不明白過去自己為何會有如此非常態(tài)的心理。
但這種內(nèi)在的撕裂,以及發(fā)生在小鄉(xiāng)村里的流言蜚語和生老病死,其實是每個你我都會遭遇的成長困境。
成年后的我之于童年的我,負擔(dān)著一種深黑沉重的“恥”,難于人言。
“我”出走后的復(fù)歸,對小瞎子的諒解,是撕開外在的遮羞布,向內(nèi)探尋的過程。
也是剔除心靈上的恥辱,實現(xiàn)自我救贖的過程。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對自我意識的不斷開掘。
而這里面的復(fù)雜和幽微,猶如一座精巧的迷宮。
普通人的英雄主義,是當(dāng)你即將抵達終點的時候,還有重新走到入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