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蕓在兒子一歲多的時候給孩子斷了奶,之后因為她要工作,只好讓婆婆將孩子帶走,婆婆的家和老大很近,老大家里也有小孩,也是交給婆婆帶,小蕓的兒子剛去的時候,兩個孩子經常打架,孩子在老家住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之后小蕓把孩子接了回來,與之前相比,孩子明顯變得膽小了,被人欺負了也不敢吱聲,自己的玩具別人想拿就拿,看到孩子如此老實的樣子,小蕓就直掉眼淚,特別后悔自己不該將孩子丟到老家。
現在的家長除了要擔心孩子的學習,還要憂心孩子在學校有沒有被人欺負,那些被欺負往往都是膽小、內向、沒什么朋友的孩子,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性格,一方面在于父母不在身邊,寄人籬下會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而另一方面就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受欺負后,總是習慣性地說:沒關系!殊不知正是這3個字,讓孩子將來越來越容易被人欺負。
有一次,小樂帶著三歲的閨女在公園里玩,孩子不知道何時從地上撿了一根木棍,玩得十分開心,突然有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搶木棍,小樂的女兒死死攥住不松手,嘴里一直說著“不行”,而小男孩也不放手,兩人就這樣僵持著。小樂走過去,想著要讓孩子懂得分享和謙讓,就脫口而出:“要不你給哥哥玩玩,我們再去撿一個!”
話一說完,小樂就后悔了,女兒很生氣的說:“不行,不行!”看著女兒抗拒的樣子,小樂心想,自己這是在干什么?這樣的情況居然不幫自己的孩子?于是她將木棍拿在手里,語氣堅定的對小男孩說:“這個木棍是妹妹撿來的,你想玩可以,但是要征得妹妹的同意,不能搶,這樣是不對的!”小男孩可能被小樂嚴肅的態(tài)度嚇到了,便懨懨的離開了。女兒抬起頭笑著對笑了說:“謝謝你,媽媽?!笨粗⒆有Φ媚敲撮_心,小樂更加堅定自己做對了。
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謙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味的忍讓,如果孩子受欺負了,不要再教孩子說“沒關系”了。雖然“養(yǎng)子如羊,不如養(yǎng)子如狼”的說法夸張了些,但是要讓孩子懂得守護自己,別做一個好欺負的“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