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公元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quán),拓跋氏自稱是黃帝后裔,黃帝發(fā)源地為戰(zhàn)國時魏國所在,故以此名國號,其領(lǐng)土位于中國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quán),故史稱“北魏”。為區(qū)別于此前的曹魏政權(quán),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別稱拓跋魏和元魏。
西晉后期,鮮卑人拓跋猗盧效忠西晉王室,支持西晉對抗?jié)h趙政權(quán),屢次立下功勛。公元315年晉愍帝冊封拓跋猗盧為代王。公元338年,世子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公元376年,前秦滅亡代國,但拓跋珪(拓跋什翼犍的孫子)被母親賀蘭氏攜走出逃。
時隔十年以后,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自稱代王,定都盛樂(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稱帝。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tǒng)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北魏歷史宣告結(jié)束,共歷20帝,國祚148年。之后,東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洋廢孝靜帝元善見,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7年)元廓禪位于宇文覺,北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