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shù)思想的發(fā)展,總是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yīng)的。秦代循名責實,嚴刑酷法,橫征暴斂,怨聲載道。陳勝吳廣振臂一呼,這個空前強大的帝國,就像紙房子一樣倒塌了。秦王朝的覆滅,標志了法家暴力統(tǒng)治思想的破產(chǎn)。漢高祖劉邦不敢再步亡秦的后塵,改而與民休養(yǎng)生息,奉行道家黃老的無為而治。這種道家無為政策的推行,造成了漢初“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wù)稼穡,衣食滋殖”的局面。但是,“無為”并不真能像《老子》書所說的那樣“無所不為”,還在漢文帝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就日益激化,北方匈奴外患嚴重不說,內(nèi)部,淮南厲王也圖謀造反?!扒屐o無為”的黃老思想,已經(jīng)難以適應(yīng)漢家天子統(tǒng)治國家的需要。在這樣的形勢下,儒生賈誼繼陸賈之后指出:“禮禁將然之前,而法禁已然之后?!币蟪⑷柿x與法治結(jié)合,敬士愛民,對老百姓施行仁義;同時運用權(quán)勢法制,打擊、鎮(zhèn)壓那些飛揚跋扈,與朝廷對抗的地方諸侯王。遺憾的是,漢文帝沒有接受這種主張,一味強調(diào)無為而治,對于地方諸侯王縱容遷就,造致他們的勢力惡性澎漲。漢文帝去世僅僅4年的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就爆發(fā)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吳楚七國之亂”。
法家的暴力統(tǒng)治思想在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中破滅了,道家黃老的清靜無為思想,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也破滅了。而經(jīng)過陸賈、賈誼等人宣揚、闡釋的儒家思想,則得到了包括漢景帝在內(nèi)的眾多統(tǒng)治集團中人的注目。這時,秦代“挾書之禁”已被廢除,躲過秦代焚書浩劫,藏存于民間的一些古籍,陸續(xù)開始在世面上流傳,舊秦博士伏生獻出了他偷藏起來的《尚書》28篇,漢文帝派晁錯去濟南師從他學習。此外,傳授《易經(jīng)》的,有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田生;說《詩》的,于魯有申培公,于齊有轅固生,于燕,還有另一個韓太傅;言《禮》,有高堂生;研習《春秋》,有董仲舒和胡毋生。他們都被漢廷立為博士,成為皇帝的顧問之官,儒家文化和儒家的學術(shù),得到廣泛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轉(zhuǎn)而接受和信奉儒家學術(shù)思想。
但是,儒家思想與儒術(shù)的復興和傳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間,走過的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漢景帝年青,朝廷大事,往往是由他母親,也就是漢文帝的皇后竇太后作主的。漢文帝行黃老之術(shù),貶斥賈誼為長沙王太傅。竇太后雙目失明,是個瞎子,也“好黃帝、老子言”,漢景帝和她竇氏族人,都不敢不研讀《老子》,尊崇道家的那一套。最為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那一天,黃生與《詩》學博士轅固生在漢景帝面前爭論“湯武革命”問題。轅固生說桀、紂荒亂,天下歸心湯武,湯武因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是受命,是正義的。黃生從法家的立場出發(fā),說桀、紂雖然失德,總是君王,成湯、周武王造夏桀和殷紂王的反,是犯上作亂。漢景帝偏袒轅固生,竇太后召問他,這儒生說黃生是奴仆僮隸之言。惹得那竇太后勃然大怒,說是如此尖牙利舌,何不下欄斗豬!要他與捉來關(guān)在欄圈里的野豬決斗去。漢景帝明知轅固生言之有理,卻又眼見竇太后生氣,不敢勸阻,只好發(fā)給這秀才一口上等利刀。轅固生持刀下欄斗野豬,一刀剌中,那畜牲應(yīng)聲而倒,竇太后默然說不出話,難為這儒生才免了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