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強與保姆蔡姐官宣結(jié)婚,并提出要將蔡姐名字加在房本上。
這個蘇家有史以來最重磅的新聞,成功的讓全家人都炸了!
人到老年,再遇戀情。
這本是蘇大強人生中的大喜事,他卻不敢告訴近在咫尺的兩名家庭成員來慶祝,只敢喜滋滋的電話通知遠在異國的最乖順兒子蘇明哲。
但他忘了,蘇明哲正處于吳非管轄之下,他必然得以老婆意見為準。
對于吳非來說:房子可是我們提議買來給父親養(yǎng)老的,為了買這房夫妻分離,像個單親媽媽一樣咬牙過了好一段艱難日子,憑什么白送給一個八竿子打不到的保姆呀?!
不等蘇明哲拿主意,無法安心的吳非,必然首先通知近在蘇州的蘇明成和蘇明玉,去阻止父親結(jié)婚辦證。
此時,三個子女,阻止父親結(jié)婚的目的一致,但初衷不一。
大嫂吳非擔(dān)心自己舍小家為大家,辛苦打拼還房貸的房產(chǎn),無端落入旁人手半分錢拿不回來。
蘇明玉介意保姆蔡姐的人品,明明實錘證明她偷錢,卻還有手段獲得父親的信任,這樣的一個女人實在危險,害怕父親上當(dāng)受騙。
蘇明成雖然也覺得父親被騙,但他更憤怒父親再婚行為,他覺得父親此舉對不起自己母親。
在蘇明成心里有個排名:第一位蘇母,第二位媳婦朱麗,第三位自己,第四位大哥,第五位父親……
這也是他幾次沖動事件的行為邏輯。
第一次他動手打蘇明玉,因為蘇明玉欺負了朱麗,害媳婦傷心難過。
第二次他動手打朱麗,第三次對朱麗大吼憤而離婚,都是因為朱麗說他是媽寶男,提及了他母親,侮辱了蘇母。
第四次他酒后恐嚇蘇父,是因為蘇父跟大哥說的言語,有損于母親的形象。
原本蘇明成心里沒有蘇明玉的位置。但在母親和媳婦相繼離開后,失去了依仗的蘇明成漸漸成長成熟。
可能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在什么時候,他已經(jīng)把蘇明玉排在了第三位,替換掉了他自己,他成了一個不自私的人。
第五次他動手暴打廠里工人,因為他們言語侮辱了蘇明玉。他嘴上說不是為了她,誰都看得出那只不過是要面子。
可能連他都不可思議,自己居然為“恨了罵了多年的毒水母”蘇明玉出了頭,聽起來很諷刺、多打臉!
第六次他提著刀守在蘇父門口,沖保姆喝道“閉嘴”,沖老爸吆喝“我看誰敢,我說不讓結(jié)就不讓結(jié)”。
是為了守護母親和父親的婚姻、蘇家的完整。這時的他,像是被人搶了心愛玩具又被那人摔得稀巴爛的憤怒小孩,做出無理又瘋狂的幼稚行為。
不是他依然幼稚,而是事關(guān)家庭事關(guān)父母,他只當(dāng)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無理取鬧能獲得父母的關(guān)注和妥協(xié)。
要不然,周經(jīng)理把他害得那么慘,虧光了錢沒了老婆丟了工作還找不到工作。如果他仍然莽撞幼稚,一早就提著刀去暴打周。
但他什么也沒做,只是一味的自我妥協(xié)。
足以說明,他不是個自私的人,他只是個性情中人,為了在乎的人不惜自身安危。
這,是他的可愛之處,也是他的洗白之路。
蘇父與蔡姐的婚事,被三子女強強聯(lián)合攪黃。
蘇明玉用“如果加名字必須還月供2萬多的房貸”為由,逼退不想出錢只想占便宜的蔡姐。
蘇明成用威脅恐嚇將蔡姐嚇得驚慌失措。
吳非給擰不清的蘇明哲下達死令“馬上回國解決此事,必須保證不能房本加名字”。
蘇父第一次見識到,蘇明哲、蘇明成和蘇明玉的團結(jié)力量,是在不久前同仇敵愾對付無賴舅舅一家。
三人里應(yīng)外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紅臉白臉齊唱,終于甩脫了這個歷史遺留牛皮糖。
一轉(zhuǎn)身,這三個孩子一起對付的人換成了他??梢韵胂筮@一次,他軟的硬的無賴的手段使了個遍,三人成虎一一化解。
無奈之下,他以命相挾又要跳樓。
忍無可忍的蘇明玉大罵作爹,“我媽說的沒錯,你就是個窩囊廢……”蘇父一氣之下,呼喊“趙美蘭”栽倒在地。
于是首尾相接,蘇母趙美蘭成了劇中最神奇的存在,她從未真正的出現(xiàn),卻仿佛劇里所有的事兒都由她牽引。
她主導(dǎo)了蘇明玉的悲慘童年,教成了蘇明成的幼稚無能,對蘇明哲不聞不問,對蘇大強強勢壓制……她在家庭中擔(dān)負著母親和妻子的重要角色,卻將蘇家每個人推向性格深淵。
蘇家人人都像得了某一種心理疾病,病的深與淺,均與之相處時間長短有關(guān)。
蘇明玉18歲離家獨立,所以病的不重也不長,算得上其中最能保持理智的一個。相反,與趙美蘭相處了快一輩子的蘇大強,是病得最重病情最長的一個,他自私又作妖,又不相信親情皆有了合理解釋。
將責(zé)任指向趙美蘭,是蘇大強洗白之路的第一步。
蘇大強被保姆感動,非要迎娶并送房產(chǎn)的行為,是他洗白之路的重要橋梁。
一直以來,蘇父作為嗜錢如命的摳老頭形象存在。
自己不舍得買衣服,蘇明玉一說她付錢,立馬只選貴的讓她買單。
自己不舍得吃飯,一聽石天冬說請客,立馬點一桌子,哪個貴點哪個。
自己錢不舍得花存著,所有生活花銷都靠子女出。
這樣的一位老人,卻因為保姆對他好,愿意拿出一半家產(chǎn)給對方,愿意將生活上所有的金錢來往全權(quán)交給她。
編劇是在提醒我們:蘇大強并不自私,只是缺少愛護和關(guān)心。誰給他溫暖,他就報之以信任和無私。
在此之前,發(fā)生的另一件事,是蘇大強洗白之路的鋪墊。
蘇明哲辭職回美國,蘇大強第一次表現(xiàn)出了親情和無私:盡管百般不情愿,但為了大兒子的幸福,最終保持沉默讓他回去,也第一次拿出了錢給孫女小咪買禮物。
這一刻,蘇大強所有的作,自私的行為似乎有了邏輯,有了另一層理解:原來,蘇明哲一味無底限縱容父親的行為,在蘇大強心中解讀成“大兒子是唯一尊重和關(guān)心他的人”。
畢竟他不傻,看得出蘇明玉的輕蔑,蘇明成的嫌棄。他們并沒有從心底當(dāng)他是個正常的父親,只將他作為麻煩一般解決對待,一味的指責(zé)和教訓(xùn)他,他無法從他們那里獲得信任和溫暖,自然也無法從心里接受他們是真正的兒女。
他之所以與保姆產(chǎn)生了感情,也是因為心里依賴的缺失:最親的大兒子蘇明哲回美國去了。
再也沒有人像蘇明哲一樣每周回家去看他,跟他說說話聊聊天。另兩個子女只在經(jīng)濟上不會怠慢他。
蘇明成寧愿租房住,從未提過與父親同住,甚至從前到后,一次都沒有耐心地與父親愉快溝通過。
蘇明玉只有家里出事兒時才會出現(xiàn)在父親身邊,在她眼里孝順父親只是一份責(zé)任,她內(nèi)心一直埋怨著父親未能在兒時幫助過自己,也嫌棄著父親的無能和作妖。更加不會一有時間就貼心的上門去安慰和陪伴老父親。
就像蘇大強說的,只有蔡姐能照顧和關(guān)心他。
表面是一場鬧劇,其實引發(fā)了新的社會思考:子女只給物質(zhì)生活,和過得去的孝順,缺少陪伴和溝通,能填補老人內(nèi)心的孤獨,讓老人安享晚年嗎?
蘇大強用事實告訴我們:不能。
蘇父叫來三個子女,分配遺囑時,他字字入心聲聲帶淚訴說著每個孩子的不容易。
原來,他把子女的好,都記在了心上呀。
蘇大強成功洗白。
最終,除了趙美蘭,劇中人都洗白、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