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些社交媒體上,大量網友扎堆討論自己對蓮蓬的恐懼,這些網友一邊恐懼一邊不停的互相安利,從而產生了一個由希臘文構成的新詞匯Trypophobia,即中文的密集恐懼癥。但事實上Trypophobia的直譯應該是hole fear——孔洞的恐懼,所以最標準的稱呼應該為「孔洞恐懼癥」。
給你一把密集的瓜子你會恐嗎?當然不會!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下文我依舊會稱其密集恐懼癥,我只是想說明引起不適的并不是密集,而是孔洞。
最開始的時候心理學家普遍把密集恐懼癥當做「特殊恐懼癥specific phobia」的一種,特殊恐懼癥包括蜘蛛恐懼癥、恐高癥等等,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兩種明顯的區(qū)別,因為密集恐懼癥首先引起的是惡心、起雞皮疙瘩等,這個和一般的恐懼有相似性但并不相同,所以比「孔洞恐懼癥」更標準的翻譯是「孔洞惡心癥」。
在最初把密集恐懼癥當做特殊恐懼癥對待時,遺傳學家認為這可能是我們的原始基因中基于對幾何形狀的有毒生物的恐懼。但馬上發(fā)現(xiàn)了問題,因為有很多連毒蛇毛蟲都不怕的人,卻依舊帶有密集恐懼癥,所以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接下來在給號稱不具有密集恐懼癥的和有密集恐懼癥的兩組人員測試中發(fā)現(xiàn),號稱不具有密集恐懼癥的人,在面對人體相關的孔洞時依舊會引起不適,而有密集恐懼癥的人即便是一個蓮蓬、一個蜂巢都會汗毛豎起,所以大家可能只是程度不一樣,但都是密集恐懼癥。
不難看出,那些病灶出現(xiàn)在皮膚上的傳染病都和密集恐懼癥上的孔洞有驚人的相似,所以密集恐懼癥所帶來的惡心本身并不是病,而是一種我們進化出來的自我防御機制,讓我們主動遠離病原體,我們應該感謝它。
目前并沒有治療密集恐懼癥的方法,當然也無需治療,已知唯一可以克服密集恐懼癥的辦法不是躲避,而是反復觀看……
密集恐懼癥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遺傳性獲得,還有更多的迷團需要我們去打開。
來源:狂丸科學( ID:kuangwa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