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開了空調(diào),電扇,蓋被子覺得熱,不蓋被子又覺得冷。天氣悶熱,一覺醒來狀態(tài)極差,整天的心情都被影響了。
有朋友就給了建議,大夏天蓋蠶絲被啊,根本不會有這樣的困擾。
顧名思義,蠶絲被就是從春蠶上抽出來的蠶絲,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是極好的紡織材料,常被我們用來制作蠶絲被和衣物。
并且蠶絲被纖維內(nèi)分布眾多的細小孔隙,能夠根據(jù)內(nèi)外溫度而變化,俗稱冬暖夏涼。
簡單來說,就是在炎熱的夏天,蓋著蠶絲被,你會覺得非常舒爽,絲毫不黏膩。
學習了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同學們自然都知道蠶絲的好處非常多,除此之外它的伸縮性也非常強大,而且同樣長的蠶線,品質(zhì)越佳,拉伸的越長。
今天的課程小闊老師就來和大家做一個實驗,一根蠶絲究竟能拉伸多長?
實驗課題:絲絲不斷的蠶繭
實驗材料:
三年級拓展課下冊《春蠶到死絲方盡》套裝,普通水杯,熱水
實驗目的:估測蠶絲的長度
實驗步驟:
1. 將蠶繭放在熱水中,加熱3分鐘。
2. 在蠶繭周圍攪拌,去掉最外層交叉的蠶絲。
3. 選取一根蠶絲,在長棍或中性筆上慢慢纏繞。
實驗現(xiàn)象:
蠶繭經(jīng)過熱水浸泡后慢慢變得松散起來,找到蠶絲線頭,用較粗的筆一圈圈纏繞,可以繞許多圈,可以通過數(shù)圈數(shù)的方式估計蠶絲的長度。
實驗中存在這樣一些要注意的點:
1. 蠶絲之間有絲膠進行固定,必須用熱水或者開水將蠶繭浸泡,才能使絲膠膨潤溶解,每束絲之間松散開來,完成抽絲剝繭的任務。
2. 一個繭是由一根絲纏繞而成的,又細又長,足有上千米。
3. 可以通過統(tǒng)計蠶絲在木棍上的圈數(shù)估算蠶絲的長度,這在測量中稱為“累積法”。
最后,小闊老師還為大家梳理一份有關蠶的科學資料,都是考試的重點內(nèi)容哦。
蠶的一生
家蠶是完全變態(tài)的昆蟲,一生中要經(jīng)過卵、幼蟲、蛹、蛾(成蟲)四個形態(tài)和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fā)育階段。
1. 蠶卵——哎呀,人家還只是個胚胎啦
蠶卵的外形會因為蠶的品種、環(huán)境條件和產(chǎn)卵時期不同有所差異。
一般來說,蠶卵呈橢圓形或說邊緣性,略扁平,一端稍鈍,另一端稍尖,論大小蠶卵比芝麻稍微小一點,論輕重一克就大約有1800-2100粒蠶卵,是不是很輕啊。
蠶卵孵化需要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和溫度,剛產(chǎn)下的蠶顏色是淡黃色的,而將孵化的蠶卵是黑色的,孵化中顏色逐漸變白甚至是半透明,這是我們可以借助放大鏡或者顯微鏡看看蠶卵里面的狀態(tài)。
等等,這蜷曲的體態(tài)好像是在看小胎兒的B超圖啊,怪不得叫“蠶寶寶”呢。
我們需要給放蠶卵的盒子上扎幾個小孔,別看它只是個胚胎,也是需要呼吸的。
2. 幼蟲——這就是傳說中的畫皮吧
孵化出的家蠶幼蟲一般是黑色,長得像螞蟻一樣,我們稱之為“蟻蠶”。
蟻蠶過幾十分鐘就開始進食桑葉了,在這個過程中迅速生長,體色逐漸變淡呈現(xiàn)青白色。
蠶寶寶長到一定程度,就要脫去舊皮,換上新皮繼續(xù)生長,我們稱之為“蛻皮”。
蠶蛻下的皮稱為“蠶蛻”,是一味中藥材。
蛻皮期間幼蟲不吃也不動,我們稱之為“眠”。
眠是蛻皮的過程,也是劃分蠶齡期的界限,一般來講,家蠶幼蟲期會經(jīng)過4次蛻皮,分為5個齡期。
3. 蠶蛹——看我七十二變
蠶寶寶經(jīng)過四個齡期就要開始準備吐絲結(jié)繭了,這時候會變得巨能吃,一生吃的80%的桑葉就是在這會兒了。
吃飽后軀體發(fā)亮變透明,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吐絲時搖頭晃腦,一點點把自己包圍起來,作繭自縛說的就是它了。
蠶繭是白色的橢圓形,破開蠶繭里面就是蠶的第三形態(tài)——蠶蛹了。
蛹是昆蟲最為神奇的階段,幼蟲內(nèi)部組織逐漸被溶解,藏在幼蟲體內(nèi)的成蟲盤又重新生長發(fā)育,雖說不吃不動靜靜躺著,但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劇烈的變化,最后形成一個全新的個體。
4. 蠶蛾——羽化而登仙
蠶繭內(nèi)蠶蛹進行最后一次蛻皮,脫去枯黃的蛹皮,羽化為成蟲——蠶蛾,從蠶繭內(nèi)鉆出。
蠶蛾全身披白色鱗毛,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是兩只眼睛和一對觸角,胸部長2對翅和3對足,雄蛾體小翅大,雌蛾體大翅小,都不從外界取食。
在雌雄蛾交配后,健康的雌蛾會產(chǎn)下大約400~500粒蠶卵,經(jīng)1周左右會自然死亡,家蠶的一個世代宣告終結(jié)。新的一代經(jīng)過整個冬天的蟄伏,又會在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迎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