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自有平衡。我們的身體也不例外。人體內存在著數(shù)量龐大的微生物群,它們定居在皮膚、口腔、肺部、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內,與機體相互制約,維持著健康的人體環(huán)境。但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卻會打破這些原有的“平衡”,招來疾病。
濫用抗生素破壞腸道平衡。人體內最大的“細菌部落”,非腸道菌群莫屬,占總菌群的80%左右。北京電力醫(y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胡建平說,平衡的腸道菌群是消化、生長、免疫等生理機能的好幫手。如果腸道屏障功能受損,毒力強的致病菌就會大量增殖,突破腸黏膜的保護屏障,引發(fā)多種疾病。國內外研究表明,癌癥、肥胖、糖尿病、腸胃炎等50多種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在各種破壞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的因素中,最嚴重的要數(shù)抗生素濫用。有些人稍一咳嗽、發(fā)燒就吃抗生素,雖能快速緩解癥狀,但時間長了,會給身體招致更大的麻煩。因為,抗生素在消滅壞細菌的同時,也會把好細菌一起“除掉”,腸道的保護屏障隨之被破壞。不僅如此,濫用抗生素導致的腸道菌群紊亂可能是永久性的,一旦破壞就很難再恢復。專家呼吁,藥名中帶有頭孢、菌素、霉素、西林等字樣的藥物要遵醫(yī)囑使用,不要擅自、隨意服藥。另外,多攝入膳食纖維,飲食少油少脂,加強鍛煉,都能讓腸道微生態(tài)保持平衡。
依賴抑菌產(chǎn)品破壞皮膚平衡。皮膚是阻擋外界侵襲的第一道防線,擁有僅次于腸道的第二大菌群。皮膚表面普遍存在表皮葡萄球菌,尤以臉部與手部多見;鼻翼、腋窩及腹股溝等處皮膚較潮濕,還可能有大腸埃希菌;皮脂多的部位常見丙酸桿菌。一般情況下,這些細菌與人體互相適應,保持友好相處。但在皮膚受損時,這些本應正常的菌群就會趁機入侵,引起化膿性感染。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引起膿皰瘡、汗腺炎;表皮葡萄球菌、痤瘡丙酸桿菌可引起痤瘡。
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皮膚科病區(qū)醫(yī)療組副組長鄒玲表示,導致皮膚菌群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過度使用抑菌產(chǎn)品,比如抗菌皂等。今年9月,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將多種抗菌洗浴產(chǎn)品加入禁售名單,并稱經(jīng)常使用含消毒抗菌成分的洗浴產(chǎn)品,會殺死正常寄生在皮膚上的微生物,削弱皮膚的抵抗力,增加感染風險。因此,建議一般人群用清水或普通肥皂洗手即可。二是過度清潔,洗澡太勤會把皮膚表面的油脂及保護性菌群洗掉,容易傷害皮膚角質。建議秋冬一周洗2~3次即可,不要過于頻繁。
吸煙使口腔環(huán)境失衡。中國醫(yī)科大學航空總醫(yī)院口腔診療中心副主任趙強表示,口腔菌群失衡會帶來諸多問題:一是病理性口臭。患齲齒、牙齦炎等口腔疾病的人,厭氧菌過度增殖分解產(chǎn)生出的硫化物,會產(chǎn)生口臭。二是齲齒。齲齒中有變異鏈球菌,它能分解蔗糖,產(chǎn)生不溶性葡聚糖,將口腔中其他菌群粘附于牙齒表面形成菌斑。三是心臟疾病。拔牙時,甲型鏈球菌可能通過傷口進入血流,如果有心臟瓣膜類疾病或安裝了人工瓣膜,細菌就會被阻留在那里并繁殖,導致心內膜炎。
對口腔微生態(tài)危害最大的就是吸煙。美國紐約大學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會嚴重干擾口腔菌群平衡,導致150多種細菌明顯增多,70多種細菌大幅減少,不利口腔健康。例如,煙民口腔中的鏈球菌種類要比非煙民多10%,更易誘發(fā)齲齒。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戒煙10年以上的人,其口腔菌群與從未吸過煙的人沒有差別。這說明,只要戒煙,口腔菌群能夠逐漸恢復平衡。此外,定時刷牙,少吃各類糖果也能平衡口腔菌群。
頻繁用洗液破壞陰道平衡。很少有人知道,女性陰道也有一個菌群。這個菌群包含40余個菌屬,雙歧桿菌、優(yōu)桿菌、大腸桿菌等100多個菌種,重達20克左右。其中,乳桿菌、雌激素及陰道pH是維持陰道生態(tài)平衡的“三駕馬車”。陰道上皮在雌激素作用下變厚、糖原含量增加,乳桿菌將糖原轉化為乳酸,維持正常的酸性環(huán)境,以此抑制其他病原體生長,這個過程稱為“陰道自凈”。若菌群失調,此功能就會失效,進而引發(fā)各種炎癥。
鄒玲建議,日常生活中,女性要盡量避免下列可能導致陰道菌群失衡的行為:1.性生活過度。頻繁的性生活會使pH值呈弱堿性,陰道自凈作用會被破壞。2.頻繁使用婦科洗液。這種做法容易將致病菌帶進陰道內,而且會改變陰道內的pH值,破壞正常菌群的相互制約關系。還需提醒的是,男性的尿道口和陰部也有類似的菌落分布,平時要注意清潔,勤換內褲。
慢性炎癥破壞肺臟平衡。美國密歇根大學醫(yī)學院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的肺部菌群是“有害菌”與“有益菌”不?!斑M進出出”的一種狀態(tài)。然而,肺纖維化、哮喘等疾病會導致某些“有害菌”大量滋生,使得正常秩序被打亂。一旦呼吸道內的細菌群落發(fā)生紊亂,機體隨之出現(xiàn)炎癥,而炎癥又會進一步加劇菌群紊亂。有科學家推測,慢性呼吸道炎癥是打破肺部微生態(tài)平衡的一大元兇??赡艿脑蚴?,肺部的慢性炎癥使得正常肺組織結構改變,肺逐漸“長疤”、“變硬”,導致肺功能喪失,有益菌紛紛逃離。
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呼吸科主任馮起校表示,肺部慢性炎癥并非單指肺炎,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等都會導致呼吸道長期受到炎癥刺激。如出現(xiàn)胸悶、慢性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yī)。戶外工作者、煙民等群體,要格外關注肺部健康。此外,肺部感染已成為高齡老人的主要死因。建議老人平時加強鍛煉;霧霾天關好門窗,打開空氣凈化器?!ū疚挠杀緢笥浾邚埥懿蓪懀?/span>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消化醫(yī)師分會副會長 姚樹坤
本報記者 張 杰
大便在身體里超過一天會產(chǎn)生多種毒素,長期排便不暢會誘發(fā)多種疾病。美國近日又有一項新研究顯示,飽受便秘困擾的人,容易發(fā)生腎臟病甚至腎衰竭,呼吁人們關注腸道健康。便秘的確是個“老大難”的話題,為此,記者采訪到了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消化醫(yī)師分會副會長、中日醫(yī)院副院長姚樹坤,姚教授從事胃腸功能與動力疾病多年,他說要想消滅頑固的便秘,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是關鍵。
便秘好比腸道堵車
便秘就好比是腸道堵車,主要表現(xiàn)為排便次數(shù)每周少于3次、糞便干硬、排便困難。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便不盡感、需要輔助排便、排便阻塞感、排便肛門疼痛或燒灼感、排便時間長等癥狀。如果便秘持續(xù)6個月以上,就可以診斷為慢性便秘了。
臨床上把便秘分為三類:1.器質性便秘,主要由痔、肛裂、直腸脫垂等腸道、肛門疾病引起;2.消化系統(tǒng)以外的疾病引起的便秘,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會影響胃腸道的功能,造成便秘;3.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質性疾病和其他系統(tǒng)慢性病的便秘。三種便秘類型中,功能性便秘所占比例最高。生活中,飽受便秘困擾的人不在少數(shù)。姚樹坤給出了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6%,并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0歲以上人群可高達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為1:1.22~1:4.56?!巴ㄟ^臨床觀察,我把便秘患者分為了干硬型與黏膩型兩種。”姚樹坤進一步解釋,前者主要表現(xiàn)為大便干燥,呈硬塊或小硬球狀,像羊糞蛋,排便費力;后者主要表現(xiàn)為沒有便意或有便意排不出來,還常有排不盡的感覺,而且大便黏膩不成形,經(jīng)常粘馬桶。
慢性便秘引發(fā)諸多疾病
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慢性便秘會引發(fā)諸多問題。
影響生活質量。便秘的人,經(jīng)常有腹脹、老放屁、肚子不舒服的感覺,在廁所蹲了好久卻怎么都解不出來。嚴重的甚至得借助手法、灌腸輔助排便。長此以往,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還增加了緊張、焦慮的心理負擔。
腸道受累。腸道主要負責體內的臟活累活,一旦發(fā)生堵塞,大便長期滯留腸道內,其中的毒素會持續(xù)刺激腸粘膜,容易引發(fā)各種肛腸疾病。
誘發(fā)其他不適或疾病。由于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會被再次吸收,長期便秘還會出現(xiàn)皮膚痤瘡、口臭、肥胖、精神萎靡等問題,嚴重時甚至會誘發(fā)大腸癌、直腸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便秘的人都有用力排便的習慣,但這對于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的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因為排便時用力,血壓會比平常高,機體的耗氧量增加,容易發(fā)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卒中、猝死等意外。
胡亂吃藥雪上加霜。對慢性便秘患者來說,煩惱和痛苦就像粘在手上的牛皮糖,想盡辦法也總甩不掉。為了速戰(zhàn)速決,就開始濫用瀉藥;還有人經(jīng)常服用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藥、中成藥、潤腸茶,這些“通便劑”大都含有瀉藥,如大黃、番瀉葉、蘆薈等含蒽醌類物質的成分。濫用瀉藥和“通便劑”不僅緩解不了便秘,還會雪上加霜,發(fā)展成頑固性、難治性便秘,進而誘發(fā)結腸黑變病、結腸息肉等,增加癌變風險。
不良生活方式誘發(fā)便秘
姚樹坤認為,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與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密不可分?!氨热缥仪懊嫣岬降酿つ佇捅忝鼐褪墙瓴懦霈F(xiàn)的,它與飲食過于高蛋白、高脂肪化,缺少纖維素,以及缺少鍛煉有關?!?/span>
飲食結構改變。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國人飲食結構發(fā)生改變,高蛋白、高脂肪膳食(比如肉、蛋、奶等)、辛辣刺激(比如辣椒、胡椒、芥末等)、熏烤油炸食物、干炒食物(比如炒花生、炒瓜子、炒干果等)攝入增加,讓胃腸不堪重負,造成便秘。當然,并不是說只要一吃上述食物就會便秘,主要取決于吃的量、頻率和持續(xù)時間。另外,膳食過于精細、缺少纖維素以及飲水過少也是便秘誘因。
長期精神緊張?,F(xiàn)代生活緊隨發(fā)展的節(jié)奏,一天比一天過得快,工作越干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人們被裹挾在緊張運轉的社會機器中,精神壓力很大。而長期處于這種疲勞狀態(tài),使得交感神經(jīng)興奮,抑制了胃腸道蠕動,造成腸道傳輸緩慢,久而久之導致便秘。
運動和體力活動過少。現(xiàn)代人長期久坐,缺乏適量運動,胃腸少了外來刺激,蠕動功能相應就會減弱,時間長了便秘也就跟著來了。
調整生活是治療的根本
便秘難解決,往往是因為患者沒有從根本上調節(jié)生活,只是自覺做得還不錯,實際上措施流于表面,難以觸及根本。姚樹坤認為,要想從根本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是關鍵,他給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飲食療法是根基。1.以五谷雜糧為主,多吃粗糧,如糙米、全麥、玉米、紅薯等。2.喝一些養(yǎng)生粥,小米最好,可以加紅薯、山藥,黏膩型便秘可加薏米,容易上火的人可加紅小豆。3.注意“二多二限四禁忌”原則:多吃蔬菜、水果;限量吃肉類、禽蛋類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忌辛辣、干炒、油炸、燒烤的食物。姚樹坤特別提醒,飲食調節(jié)應長期堅持,因為便秘緩解后,如果又恢復到原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還會再復發(fā)。
第二,及時調整不良心態(tài)。平時多樂一樂,不僅有助緩解焦慮的情緒,還有利于改善胃腸功能。美國腸道學專家坎侖曾給出一個簡單的方法——大笑,大笑時可震動肚皮,對腸子有按摩作用,能幫助消化,緩解便秘。
第三,常做舒緩運動。便秘的人運動要緩,不能過于劇烈。因為,運動量大時出汗較多,若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反而會加重便秘。建議多做散步、慢跑、瑜伽等舒緩一些的運動。
第四,養(yǎng)成自己的排便習慣。每天定時排便,久了會形成條件反射,到了時間就會產(chǎn)生便意,胃腸道也會出現(xiàn)推進性的蠕動。推薦一個排便流程供大家學習:排便前可進行5~10分鐘的“深慢呼吸鍛煉”,把呼吸調整到每分鐘10~12次,最好是腹式呼吸,這樣做能促進胃腸蠕動。同時,排便過程中要張口深慢呼吸,利于肛門放松。
受訪專家: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常務理事 陳友華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 程 瑜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秘書長 楊 萍
老年人中有個特殊群體,人們稱之為“老漂族”。他們因各種原因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這樣的改變讓越來越多的流動老人陷入了身心困境。
四成為照顧孫輩離開家鄉(xiāng)
“在這兒呆著太憋屈了!”來自東北的宋奶奶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在北京的感受。3年前,為幫女兒照顧剛出生的小外孫,她從東北來到北京。因為寡居多年,女兒不放心她一個人回老家,便留宋奶奶在京養(yǎng)老。3年來,除了買菜和去幼兒園接送外孫,她幾乎從不下樓。“在老家的時候沒事兒還能串個門,來這兒根本沒人和我嘮嗑?!弊钭屗文棠虃牡氖桥畠簾o心時的一句感嘆:“哎,天天跟姥姥呆著,說話都是一口東北味兒?!?/p>
像宋奶奶這樣的老人為數(shù)不少。2015年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流動人口健康服務專題調查顯示,流動老人占流動人口總量的7.2%。以2015年我國2.47億流動人口計算,全國有近1800萬老人“飄著”。照顧晚輩、養(yǎng)老與就業(yè)成為老人流動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顧晚輩比例高達43%,為與子女團聚或異地養(yǎng)老的占25%,23%的老人因務工經(jīng)商而流動。
“越來越多的老人加入流動大軍,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蹦暇┐髮W社會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常務理事陳友華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其他城市定居,而當下的80后正處于養(yǎng)育下一代的人生階段,父母也就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擔負起照顧孫輩的責任。 “拖家?guī)Э凇钡募彝セ鲃于厔菡诩訌姟?/p>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程瑜教授認為,流動老人呈現(xiàn)出了“城市—城市”的流動特點,以西部地區(qū)城市流向東南地區(qū)城市、東南地區(qū)城市流動到北上廣等大城市為主?!跋鄬碚f,真正能夠流動的老人對城市生活的熟悉程度較好,從農(nóng)村直接流動到大城市的其實很少。這些老人的家庭條件可能不算特別好,但也不會特別差,多是中等收入家庭。”陳友華也認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農(nóng)村老年人仍會生活在農(nóng)村,而不是城里。
孤獨是最大的問題
“'老漂族’的'漂’并不是無家可歸,而是背井離鄉(xiāng)?!背惕ふJ為,這種城市到城市的流動,最突出問題在于流動老人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孤獨感。
無形的“文化墻”。很多流動老人都有一個共同感受,感覺自己來到城市后,變成了“啞巴”。陳友華指出,流動老人往往面臨人地生疏的問題。以前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不復存在,需要進行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重建與再社會化,再加上語言、習俗等方面的適應難題,不適感和孤獨感就會增強。比如,北方老人初到南方,會不適應大米為主的飲食習慣;內斂的南方老人到了豪爽的北方城市也會感覺無所適從。更重要的是,由于空虛孤獨,這些老人更易上當受騙,遭受人財損失。
有形的“戶籍墻”。衛(wèi)計委報告顯示,雖然目前流動老人的總體年齡比較小,但他們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的比例也占了22%。程瑜表示,流動老人有購藥就醫(yī)需求,但因為“戶籍墻”限制,老人享受不到當?shù)氐尼t(yī)療服務,異地醫(yī)保則存在結算周期長、手續(xù)繁瑣,報銷各自為政等問題,再加上異地養(yǎng)老金領取需扣手續(xù)費,每年必須進行一次“認證”等都會讓老人難以融入當?shù)厣?。少量務工老人在異地難上保險,也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尷尬的身份認同。在鄉(xiāng)親們看來,能流動到大城市的老人必定子女有出息、家庭殷實。但事實并非都是如此,很多流動老人缺乏身份認同感 。尤其外來務工老人面臨“身份尷尬”,感覺自己既不是城里人,也不屬于故鄉(xiāng)了。
無奈的分居選擇?!皢物h”還是同行,成為很多流動老人必須面對的選擇?!皢物h”意味著老來分居,無法相互照顧;同行則意味著擱置老家的一切事務,沒有了自己的生活。而一旦孫輩長大,三四年的異地生活后,“是留還是回”又成為選擇難題。
被挑戰(zhàn)的過往權威?!傲鲃永先藗兇蠖嘁獡摻逃龑O輩和幫子女打理家務的責任,但他們往往又不知道如何去做?!标愑讶A表示,因教育理念不同或生活習慣差異,老人與兒女常會產(chǎn)生矛盾。楊萍說,老人用“老方法”養(yǎng)大了子女,現(xiàn)在卻被他們嗤之以鼻,這種落差也會讓老人覺得自己在家中不再受到尊重。
協(xié)力幫老人融入新生活
老人流動起來雖然存在各種問題,但對社會也有積極作用。在程瑜看來,老人照顧孫輩的行為,從人類學上可以稱為“互惠”,能夠節(jié)約家庭照料成本,間接減輕了政府負擔。一些尚有勞動能力的老人異地就業(yè),也能繼續(xù)為這個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和財富。
隨著90后獨生子女開始成家立業(yè),程瑜認為,未來若干年“漂著”的老人只會更多,至少30年內局面是難以扭轉的。因此,探索一些和我們文化相適應的養(yǎng)老模式非常重要。比如,國外會以“生產(chǎn)性養(yǎng)老”模式將老人劃分為不同勞動能力人群,鼓勵他們工作。這既能讓老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還能減輕當?shù)氐尼t(yī)療負擔。
為此,政府應當做出一些政策調整。陳友華建議,應盡快建立異地就醫(yī)結算機制,實現(xiàn)醫(yī)保異地轉移、就醫(yī)、報銷、結算的便捷化。楊萍呼吁,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權益,比如北京為居住超過半年的異地老人辦理養(yǎng)老卡、公交一卡通等,就能幫助老人減少城市陌生感。對于外來務工的貧困老人,政府更應加強社會救助力度。
老人自己也要積極融入新生活。專家建議,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改變:
主動和子女交流。面對困惑,老人應主動向子女傾訴。子女也要對老人多一些理解和關心,帶老人多去外面走走,了解當?shù)氐娘L俗文化。
積極參加社區(qū)活動。與小區(qū)年齡相仿的鄰居一起買菜、聊天、鍛煉,參與社區(qū)居委會活動,發(fā)揮特長。也可報名老年書畫班、舞蹈班、攝影班等,培養(yǎng)一些新的興趣愛好,也能結交新的朋友。
調整心態(tài),轉變觀念。老人要積極調整心態(tài),改變觀念,學習和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尤其在對孫輩的教育上,可以經(jīng)常向他人請教,切忌固執(zhí)己見。遇到分歧,應和子女商量,避免不理性沖突?!ū疚挠杀緢笥浾吒哧柌蓪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