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苜蓿: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
別名:扁蓿豆、奇爾克、扁豆子、苜蓿草、野苜蓿
我國東北、華北各地及甘肅、山東、四川有產(chǎn);蒙古、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遠(yuǎn)東地區(qū)也有分布
生于草原、沙地、砂地、田埂、渠邊、河岸及砂礫質(zhì)土壤的山坡曠野。
可用于預(yù)防和治療關(guān)節(jié)炎、痛風(fēng)、肝炎、膽囊炎、腎結(jié)石、糖尿病、心腦血管、癌癥等病征;種子研碎外敷,可以用于治療燙傷與蚊蟲叮傷;花苜蓿對治療婦女絕經(jīng)前綜合征、貧血、水腫及消化不良癥等也具有效果。
【 1998《中國植物志》第42(2)卷】多年生草本,高20-70 (-100) 厘米。主根深入土中,根系發(fā)達。莖直立或上升,四棱形,基部分枝,叢生,
羽狀三出復(fù)葉;托葉披針形,錐尖,先端稍上彎,基部闊圓,耳狀,具1-3枚淺齒,脈紋清晰;葉柄比小葉短,長2-7 (-12) 毫米,被柔毛;小葉形狀變化很大,長圓狀倒披針形、楔形、線形以至卵狀長圓形,長 (6) 10-15 (-25) 毫米,寬 (1.5) 3-7 (-12) 毫米,先端截平,鈍圓或微凹,中央具細(xì)尖,基部楔形、闊楔形至鈍圓,邊緣在基部四分之一處以上具尖齒,或僅在上部具不整齊尖鋸齒,上面近無毛,下面被貼伏柔毛,側(cè)脈8-18對,分叉并伸出葉邊成尖齒,兩面均隆起;頂生小葉稍大,小葉柄長2-6毫米,側(cè)生小葉柄甚短,被毛。
花序傘形,有時長達2厘米,具花 (4) 6-9 (-15) 朵;總花梗腋生,通常比葉長,挺直,有時也纖細(xì)并比葉短;苞片刺毛狀,長1-2毫米;花長 (5) 6-9毫米;花梗長1.5-4毫米,被柔毛;萼鐘形,長2-4毫米,寬1.5-2毫米,被柔毛,萼齒披針狀錐尖,與萼筒等長或短;花冠黃褐色,中央深紅色至紫色條紋,旗瓣倒卵狀長圓形、倒心形至匙形,先端凹頭,翼瓣稍短,長圓形,龍骨瓣明顯短,卵形,均具長瓣柄;子房線形,無毛,花柱短,胚珠4-8粒。
莢果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扁平,長8-15 (-20) 毫米,寬3.5-5 (-7) 毫米,先端鈍急尖,具短喙,基部狹尖并稍彎曲,具短頸,脈紋橫向傾斜,分叉,腹縫有時具流蘇狀的狹翅,熟后變黑;有種子2-6粒。種子橢圓狀卵形,長2毫米,寬1.5毫米,棕色,平滑,種臍偏于一端;胚根發(fā)達。花期6-9月,果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