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鄭燮
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藝術(shù)家、文學(xué)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省興化人。早年家貧,先世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鄭新萬,庠生;祖父鄭清之,儒官;父親鄭立本,字立庵,廩生。鄭燮在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興化城東門古板橋。4歲母汪夫人去世;5歲父繼娶郝夫人。14歲繼母郝夫人卒。少時讀書真州毛家橋,20歲從興化前輩陸種園先生寫詞。23歲與周邑人徐氏成婚,24歲應(yīng)科舉為康熙秀才,26歲開始教館。30歲父鄭立庵卒,31歲賣畫揚(yáng)州,陸續(xù)10年時間。39歲辛亥年(1731年)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歲秋赴南京參加鄉(xiāng)試中舉人,作《得南闈捷音》。43歲二月,揚(yáng)州北郊與饒五姑娘定情,題《西江月》一闕。44歲兩辰年(1736年)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應(yīng)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jìn)士,45歲乳母費(fèi)氏卒,復(fù)得程羽宸資助,納饒氏。50歲壬戌年(1742年)乾隆七年春任山東范縣縣令,兼署朝城縣。52歲妾饒氏生子。54歲由范縣改任濰縣知縣,連任七年,60歲時以助農(nóng)民勝訟及辦賑濟(jì),得罪豪坤而罷官。作官前后均居揚(yáng)州賣畫。特別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50余年,成就最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濤(原濟(jì))、朱耷(八大山人)等人,而自成家法。以草書中豎撇法運(yùn)筆,體貌疏朗,風(fēng)格勁峭,墨色淋漓,豪氣縱橫。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非古非今,非隸非楷,筆走龍蛇,不茍同俗,自稱為“六分半書”。為“楊州八怪”之一。鄭燮三是公正廉明,才華橫溢的正人君子,卻以“揚(yáng)州八怪”的“首怪”傳名后世,究其原因,不外是“不合時宜”。他剛直不阿,不畏權(quán)貴,與人為善,好抱不平。因此,與那些貪贓枉法,仗勢欺人,嫌貧愛富,虛偽逢迎種種丑惡世俗格不入。他對人對事,寫字作文都有自己的見解,決不同流合污,隨聲附和,故在一般人看來,他的一言一行無不為“怪”。他工詩詞,直攄血性,格高思遠(yuǎn),描寫民間疾苦頗為深切。鄭板橋?qū)Υ魏问挛?,都有他自己的?dú)特見解,決不人云亦云,隨聲附和。因而被稱為“怪”。他見人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于鉆營名利,斤斤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因此他大書“難得糊涂”。人們都贊揚(yáng)他過目成誦,他卻說:“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jì)事。他主張反復(fù)鉆研,去偽存真,靈活運(yùn)用,不能滿足于照本宣科,速記背誦。他對文藝創(chuàng)作的見解異常精辟,所寫《家書》、《道情》,自然坦率,無論詩、文、書、畫、印皆富創(chuàng)造之精神,其文宏博雄麗,開心明理,為世稱道。乙酉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興化城內(nèi)升仙蕩畔擁綠園中,葬于城東之管莊(今大垛鎮(zhèn)管阮村)。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