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說一個因房事過度致病的醫(yī)案。
我的一個朋友,是個小伙子,拍電視的,很長時間沒見,有天突然來找我,說自己有個毛病,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問什么毛病,他說是腰酸,而且這個腰酸很怪,不但白天累了就酸,有時候早晨躺在床上的時候,也會酸。簡直是無法忍受。
這個毛病搞得他很痛苦,有的時候多坐一個小時都會很難受,甚至開會的時候都堅持不了。
他說話的時候,我看他,就是斜著依靠在傍邊的桌子上跟我說話的,這是無意中的動作,但是反應(yīng)了他的問題。
這個大家注意了,現(xiàn)在有很多人,坐立的姿勢都不正,東倒西歪的,一定斜靠在什么東西上,一般人可能認為這是生活習(xí)慣的問題,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的身體正氣不足,有位老中醫(yī)對我說過:別看有的人很年輕,但是坐在那里沒有坐樣兒,佝僂著身子;或者歪著身子,靠在桌子上;或者站著的時候身體扭成幾段,這樣的都是正氣虧了的。
這事兒當時我沒有在意,后來一體會,很多還真是這樣。
所以,坐姿不正,不一定是生活習(xí)慣的事情,而很可能反應(yīng)的是身體的問題。
我聽這哥們兒說完以后,其實心里大致就明白了。但是因為和他很長時間沒見了(這哥們兒大約兩年沒見了,只是偶爾節(jié)日短信祝福),我知道他沒有結(jié)婚,但是現(xiàn)在的性生活狀態(tài)確實不大了解。于是就含蓄地問,現(xiàn)在女朋友的情況如何?
原來,他現(xiàn)在正在和女友住在一起。
這樣就驗證了我的想法,然后我給他診脈,脈是空豁不耐按的,舌質(zhì)是紅的,那種嫩紅,李可老中醫(yī)的話說是“舌紅如柿”。
于是,我就告誡他,說你的體質(zhì)不是那種很強壯的,要注意房事,不要太頻繁,不要放縱,否則最后藥物也救不了你的。
根據(jù)舌象判斷,他的證型是腎陰虧虛,也可以說是腎精虧虛,需要補腎填精,于是開方子,用的是熟地,這是填補腎精的最主要的藥,也是滋陰的,然后是枸杞子、龜板。大家看到了,這都是滋補腎陰的藥物,但是這樣還不能算好了,還有菟絲子、鹿角霜。這是補腎陽的。最后加上了一點砂仁。
大家會奇怪,舌紅,這是陰虛的舌象,使用補腎陰的藥物就可以了,為什么還要加上補腎陽的藥物呢?這里面是有道理的,此時單用補陰或補陽都效果不好,這不是亂說,這個道理我們后邊講。
這個方子服用以后,一副藥的時候,他說大致感覺不到酸了,但是還有一點,兩副藥的時候就不酸了。后來連著服用了幾副,就改成金匱腎氣丸調(diào)理了。但是后來不知道怎么樣了,因為彼此都太忙碌了。寫這篇博文之前,打了個電話,確認一下,說犯過一次,自己按照原來的方子服了,就好了。
那么,我講這個醫(yī)案是想說什么道理呢?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
我們談完了陰陽的互為消長,就該談?wù)勱庩柕幕ジビ昧?,為什么呢?因為這個道理如果不明白的話,就總是不能理解中醫(yī)里面的一些根本問題,也不能明白養(yǎng)生中的一些道理。
前面我們說的陰陽互為消長,就是說陰陽是對立的,你長我就消,你消我就長。這二位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樣,總是輪流值班的,陰盛則陽衰,陽盛則陰弱。
但是,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我們中國古代的理論是很全面的,要不怎么說是哲學(xué)呢?兩個方面都論述到,這叫辯證法,就是說從一個方面來說,陰陽有互為消長的特性,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陰陽還是互根互用的。
什么是陰陽互用?就是指一切事物中,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guān)系。
估計您該說了,什么意思?這不是繞口令嗎?這不是迷魂陣嗎?剛說這兩個是對立的,怎么又成為互相依靠,互為根本了?
原來,古人也考慮過這樣的事情,您說這白天和黑夜是你強我弱吧,但是它們誰都離不開誰,沒見過黑天從此就沒有了的,總是白天,擱誰誰都受不了,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我們有上,就有下,如果沒有下,就無所謂上;有熱就有寒,如果沒有寒,那哪來的熱呢?如果全世界永遠都攝氏40度,全都出汗伸舌頭,那大家也永遠不知道什么是熱,因為壓根兒從來沒涼快過。從這個角度上看,陰陽就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誰都離不開誰。
這個有陰才有陽,有陽才有陰的特性,就是這種互相依存的特性,我們叫做陰陽的互根,就是互為根基,有我就有你,沒你也沒我。
那么,什么是陰陽的互用呢?
這個就重要了,這是我們老祖宗總結(jié)出來的精華,擱一般人,一定認為這個陰陽分開就完了,但是我們老祖宗認為,在一些物質(zhì)里面,尤其是一些生命體中,陰陽還是彼此促進的,彼此助長的,這個,就叫做陰陽的互用。
比如說,我們身體中的氣和血,氣為陽,血為陰,兩個似乎是對立的,但是其實是依存的,一個人血流沒了,當然也就沒氣了;如果沒氣兒了,當然血液也就干涸了,所以很多中醫(yī)在補血的時候,要加上一點補氣的藥;補氣的時候,加上一點補血的藥,這叫氣血互生。
這個世界上有男有女,我們把男的都弄火星上去,地球上光剩下女的,完了,下一代沒了,放一起才行,才能互相促進,這就叫陰陽互生。我想這事兒古人一定是琢磨過的。
我覺得自己嘴笨,怕沒有說清楚,各位就允許我啰嗦一下,再多說幾句吧,直到大家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了為止。
陰陽的互根互用,是中國哲學(xué)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看中國哲學(xué),沒看懂這個,那大家就甭讀了,中國人那種對大自然圓潤的理解能力就糟蹋了。
大概的意思就是,陰是從陽中生出來的,陽是從陰中生出來的,《黃帝內(nèi)經(jīng)》的話說是:“陽氣根于陰,陰氣根于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span>
在比如睡覺,白天越興奮,晚上才能睡的好,白天就總是昏昏欲睡的,晚上也睡眠不好,這在《黃帝內(nèi)經(jīng)》叫“晝不精,夜不暝”,有很多人反映,晚上總是睡的不香,我一看他白天,蔫了吧唧的,這是陽氣不旺,總是倒在沙發(fā)里就瞇上眼睛,于是告訴他,趕快出去打球,于是陽氣就興奮了,然后,晚上睡踏實了,這就是陽旺了,陰才能更足。
我給我的父親治療帕金森綜合征出現(xiàn)的精神癥狀時候,也是這樣的,他白天昏困,晚上睡眠不實,這是陽弱,陰也不足,因為白天陽氣用事,晚上陰氣用事。于是我給他晚上服用養(yǎng)心安神之藥,讓陰氣得以正常運行,這樣白天的陽氣也就足了。
受損失的時候也是這樣,陽不足了,看似給陰以機會,其實到了一定的程度,陰也會不足的。
這里面最典型的是腎,腎有陰陽,腎陰是主滋養(yǎng)的,腎陽是命門之火,是身體生發(fā)的根本,按說這兩個是對立的,其實呢,在對立中有統(tǒng)一,如果腎陰損失大了,最后也會累及腎陽,比如說,這個患者開始的時候,是咽干、眼睛干、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等一派陰虛之象,這是開始,如果陰虧大發(fā)了,就把腎陽也消耗了,到時候就舌質(zhì)淡白了,脈也不那么細了,而是空了,煩熱都沒有,光剩下渾身畏寒了。此時看上去是陽虛,其實陰陽都虛了。這個時候,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知道這個陽虛是怎么來的,其中含著陰虛呢,所以,開方子的時候就會給與照顧。在補陽的同時,加入一些補陰的藥物,這叫“從陰引陽”。
不知道給大家說清楚了沒有,我的嘴笨,這個陰陽的互根互用的性質(zhì)又很抽象,如果沒清楚,大家別拍板磚,多琢磨琢磨吧。
前面我們曾經(jīng)談過了陰陽的意義,如果不講,大家對中醫(yī)會總是覺得神秘的,其實陰陽就是古代人對事物的分類方法,我們的祖先很聰明,認為世界上萬物紛繁,如果我們搞不好分類這個問題,自個兒就把自個兒給搞暈了,所以人家簡單地給分成了兩類,正向的和負向的,就兩類,二分法,這樣就以簡馭繁了。
今天給大家談陰陽的一個特性,叫陰陽消長。
先給大家說一個故事,這是明朝的御醫(yī)薛立齋的,這位是個高手,內(nèi)外婦兒科全通,曾經(jīng)做個太醫(yī)院的院長,有一次,中書鮑希伏同志請他看病,什么病呢?是咳嗽,這個咳嗽很頑固,找了很多醫(yī)生來看,都沒有什么效果,不但沒有效果,服完有的藥以后,還更厲害了,比如什么清氣化痰的,服下去以后,是“痰益甚”。
最后找到薛立齋了,老薛給診斷以后,認為你這不是外感的咳嗽,是氣陰兩虛啊,是內(nèi)傷咳嗽啊。
我們知道,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內(nèi)傷咳嗽兩種,除了外感導(dǎo)致的以外,如果一個人體內(nèi)虛損,也會導(dǎo)致咳嗽,這種咳嗽中醫(yī)叫內(nèi)傷咳嗽,其實往往和外感也有點關(guān)系,經(jīng)常是引發(fā)的,但是虛損是根源。
比如同時進屋兩個患者,一個咳嗽聲音壯,氣盛;一個聲音低怯,彎著腰,咳嗽的聲音一點根都沒有。同樣是咳嗽,這兩個人可就要分別來治療了,一個可能就是外感的,一個可能就是內(nèi)傷的。
那么薛立齋會怎么治療呢?他說,補氣就用補中益氣丸,補陰就用六味地黃丸。老薛經(jīng)常用中成藥來治病,這種方法看似平淡,但是人家高明的地方在后面呢。
薛立齋告訴患者,早晨服用補中益氣丸(朝用補中益氣),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夕用六味地黃)。
這是干什么呢?老薛這不是折騰嗎?一齊吞下去,不是很好嗎?這別不是故弄玄虛吧?
其實,老薛的用意是很深的,人家對陰陽領(lǐng)會得太深刻了,了解人體和自然的響應(yīng)關(guān)系,早晨,太陽升起來了,陽氣生發(fā),這是陽氣不斷壯大的時候,氣屬陽,在這個時候補氣,可以隨著自然界陽氣的生發(fā),更有效地起作用。
晚上,太陽下去了,月亮出來了,這是大自然中陰氣開始重的時候,陽氣潛藏了,大自然如此,人體也是如此,所以老薛讓患者此時服用滋陰的藥物,這樣就能夠更好地幫助人體滋陰潛陽。
作為一個中醫(yī)生,必須精通大自然的陰陽之道,才能更加靈活地治病,因為我的中醫(yī)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人與天地相參”,是對應(yīng)的,世界上很少有類似的學(xué)科能夠把人體與自然如此的和諧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是我們老祖宗的聰明的地方。
這么用藥以后,這位中書鮑希伏同志的病很快就好了。
在這個故事里面,薛立齋就利用了陰陽消長的道理。
我們中醫(yī)說要陰陽平衡,但是這是一種動態(tài)中的平衡,是在一定時段內(nèi)的總體平衡。實際上,陰陽總是在變化的,這種變化其中的一種特點就是陰陽消長。
古代人在發(fā)現(xiàn)這個規(guī)律的時候,相信是經(jīng)過一番觀察的,每天看著太陽起落,很奇怪,怎么白天到了中午最熱,然后過一會兒就開始涼了呢?于是,他們認為就是在這個中午,午時,陰氣開始出現(xiàn)了,這叫“一陰始生”,有聰明的主兒,在地上用樹枝就畫了個圖,此時最白色的最大的時候,一個小小的黑的就出現(xiàn)了。然后,到了夜里,最黑的時候,子時,過去以后天有開始慢慢地要亮了呢?于是,這位聰明的主兒,又在地上在最黑的地方,畫出了一個小小的白色,這叫“一陽始生”。
這時,這位聰明的主兒的老婆,在傍邊插了一句:“這個白天和黑夜,每天都是這么來回交替的,你強我就弱,我弱你就強,來回交替。就像我們倆吵架。”聰明的主兒感覺很受啟發(fā),連忙賞了老婆一根烤羊腿以示鼓勵。然后繼續(xù)畫圖,最后,這個圖成了一黑一白兩條魚的形狀。黑魚和白魚,總是在不斷的消長中的。
后來,人們又觀察到了四季,也是不斷地消長的,熱的天和冷的天,有規(guī)律地交替。
最后人們想明白了,原來陰陽一直是這樣的變化的啊,所以才有更聰明的主兒,說了一句話,叫“一陰一陽謂之道”。
人體也是這樣的,比如我們白天興奮,到處跑,忙著升遷,賺錢,有玩得成功的,成了大款;有不那么順利的,給老板白干了,老板還跑了。
但是,到了夜里,一切都靜了下來,不管白天玩得如何,晚上都要睡覺,一切歸零。
這就是我們?nèi)梭w的陰陽,違反它,就是跟幾個過不去,有的白天玩得順手了,成功了,于是就不想休息,想利用晚上的時間,于是夜夜笙歌,燈紅酒綠,觥籌交錯,或者謀算異日如何更加發(fā)財,凌晨三點睡覺。這樣,陰陽就失衡了,于是,若干日子以后,就來找醫(yī)生了,我們怎么腳跟痛?我怎么血脂高?我怎么血糖也高?為什么眼圈黑?為什么傍邊企業(yè)那高管還天天健身呢,跑步機上走著走著就倒下走了?
白天混得一般的,到了夜里,十點鐘沒有什么事兒,也就睡了,第二天起來,只要自己心態(tài)好,日子也就這么過下去了,陰陽還算平衡。
還有更高的人,什么名利,都是云煙,干脆找個山清水秀之處,日出而作,日落而休,風(fēng)輕云淡,吐納其間。這樣的人,一切都看透了,曉得天地造化陰陽之道,這是真正的高人,想必一定會長壽,但是能做到的人少,可能你我都不行,我們做個普通人就不錯了。
多說一句搞笑的事兒,最近見到了若干人,眾人前嘴里談著天地陰陽之道,表情肅穆,到了沒人處,一張嘴,就是“我要開個高端會所,會員費一個收他兩萬!”
說回來,以上陰陽的這個特點,叫陰陽互為消長,大家可以自己理解一下。這是大自然的變化之道,我們?nèi)梭w每天也都在隨之變化。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調(diào)整自己的身體節(jié)奏了,該活動就活動,該休息就休息,所以《黃帝內(nèi)經(jīng)》的第一篇,開篇上來第一段,就說,古代那些理解了“道”的人,他們是:“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是中醫(yī)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叫陰陽互為消長,我們下一次講陰陽的皆消皆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