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布呂特芬風車
1886年夏 巴黎 布面油畫 46.5x38cm 東京石橋藝術(shù)博物館 75
這幅《布呂特芬風車磨坊 Le
Blute-fin Windmill》畫于1886年夏天。風車、小屋、圍墻、草叢、地面及部分天空等均使用了厚涂法。對于當時認識的畢沙羅、莫奈等印象派畫家所特有的線條輕快感、肥瘦感,
他多少受到一些影響。在蒙馬特畫風車的作品, 先后共有9幅, 將這一幅與半年后畫的另一幅比較, 后者的筆觸較細, 也有分割,
較接近于點彩派。大地的穩(wěn)重及超現(xiàn)實的開拓, 給他的藝術(shù)帶來了未曾有過的輕快感。但在這幅畫上, 輕快感仍停留在現(xiàn)實的動感中,
尚未成為意念自在的飛翔(有如煙火一般消失于虛空中), 反而讓人感到地面的堅固與穩(wěn)重。
3、布魯特芬的磨坊 1886年夏 巴黎 畫布油彩 46x38cm 英國格拉斯哥藝術(shù)博物館 580
4、布呂特芬風車磨坊
1886秋 巴黎 布面油畫 55x38cm 荷蘭沃茲勒市立博物館 86
2010年,這幅被世人嘲笑是“假畫”達35年之久的梵高畫作《布呂特芬風車磨坊》,被鑒定的確是梵高真跡,成為自1995年以來首幅被認證的凡高作品。畫作主人漢尼馬于1895年出生于荷蘭一個熱衷于藝術(shù)收藏的富裕家庭,上世紀30年代,他曾任鹿特丹一座博物館的館長。1975年,漢尼馬以6500法郎購得《布呂特芬風車磨坊》(Le
Blute-fin
Windmill)這幅畫,他堅稱這是梵高作品,但藝術(shù)界認為他專買未署名、無鑒定書的作品,幾乎都是假畫。漢尼馬在去世的前一年即1984年,將這幅畫贈予凡達西博物館。由于這是漢尼馬的收藏,多年來沒有人留意到這幅畫,直到2010年終于“咸魚翻身”。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館研究主管路易斯·凡·蒂博認為此畫非比尋常,它表現(xiàn)的是巴黎人在蒙馬特登木樓梯上大風車的情景,畫布上粗略地涂抹著鮮亮的色彩,充分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凡·高的典型畫風。凡·蒂博認為這是畫家1886年住在巴黎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
5、德拉加萊特的紅磨坊 1886秋 巴黎 畫布油彩 38x46.5cm 柏林藝術(shù)博物館 617
6、蒙馬特山的采石場和風車 1886年秋 布面油畫 巴黎 56x62.5cm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 618
7、蒙馬特風車 1886年秋 布面油畫 巴黎 46.5x38cm 1967年被大火燒毀 619
8、嘉樂特磨坊 1886年秋 巴黎 布面油畫 61x50cm 布宜諾斯艾利斯國家博物館 621
9、煎餅磨坊 1886年秋 巴黎 布面油畫 55.0x38.5cm 德國杜塞道夫美術(shù)館 622
10、蒙馬特爾山采石場和風車 1886年秋 巴黎 布面油畫 32x41cm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 623
11、風車木屋 1886年10月 巴黎 布面油畫 38.5x46cm 荷蘭庫勒穆勒博物館 620
12、蒙馬特區(qū)的街景 1887年2月 布面油畫 34.5x64.5cm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 94
13、蒙馬特蔬菜花園和紅磨坊 1887年春 布面油畫 44.8x81cm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shù)館 95
14、風車磨坊 1887年春 巴黎 布面油畫 46x38cm 匹茲堡卡內(nèi)基藝術(shù)博物館 651
15、蒙馬特爾的菜園 1887年春 巴黎 畫布油彩 96X120cm, 阿姆斯特丹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藏 665
16、紐南附近的水磨坊 1884年5月 紐南 紙板布面油畫 57.5x78cm 美國私人收藏 1967.4.6索斯比拍賣行 26
17、紐南鄉(xiāng)間水磨 1884年8月 紐南 布面油畫 87x151cm 馬德里蒂森博物館 28
18、Opwetten的水磨 1884年11月 紐南 布面油畫 60.8x78.5cm 私人收藏 JH524 449
19、農(nóng)夫和磨坊 1889年10月 圣雷米 布面油畫 54x67cm 波士頓美術(shù)館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