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載:“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本盘煨钴娛吭踪缗V谱靼耸鎽?zhàn)鼓,使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后,帶兵與蚩尤大戰(zhàn)于中冀。當黃帝擺下“奇門遁甲”陣之后,即令軍士以雷獸之骨,大擊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時鼓聲大作,只見整個戰(zhàn)場地動山搖,天旋地轉(zhuǎn),喊殺沖宵漢,蚩尤兵卒神魂顛倒,沖殺無門,敗倒如山。“蚩尤銅頭啖石”,即把石頭當飯食,且能“飛空走險”。但在夔牛鼓震聲中,“九擊止之,尤不能走,遂殺之”。爾后,黃帝又誅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經(jīng)過這場大血戰(zhàn),天下始得大定。 (譯文:在黃帝和蚩尤的戰(zhàn)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制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jié)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夔與天地同生,世上只有三只,以上是第一只,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殺。但秦始皇沒有黃帝的功業(yè),所以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沒那么神奇了。
《神魔志異·靈獸篇》記載:上古奇獸,狀如青牛,三足無角,吼聲如 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則風(fēng)雨起,雷電作,世謂之雷神坐騎。
更多的[1]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保ā墩f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保ā读罚┰谏掏砥诤臀髦軙r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jié)構(gòu)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xiàn)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cè)面寫形,故不采用夔紋一詞,稱為夔龍紋或龍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