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們講到了經(jīng)驗主義的掌門人洛克,率先撣起了挑戰(zhàn)理性主義的大旗。
笛卡爾等理性主義者們開始還挺納悶呢。他們想啊,我們這套哲學都是歐洲最牛的數(shù)學家、知識分子搞的,這是什么人啊,敢挑戰(zhàn)我們?
結果他們一看洛克的國籍,就都釋然了。
哦I原來是個英國人啊。
英國人怎么地了?
假如我們翻開英國的學術史,就會發(fā)現(xiàn),這簡直就是“跟歐洲大陸對著千 史”。英國人和歐洲大陸不一致是有傳統(tǒng)的。
就說理性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之間的分歧,其實可以上溯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 分歧。他們倆對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樣。一個重視心靈理性,一個重視現(xiàn)實經(jīng)驗。
以“人”這個概念為例:
柏拉圖說,“人”這個概念比“張三李四”這些具體的人更真實。“張三李 四”生了又死,來去不定,只有“人”這個概念是恒久的。
亞里士多德則說,“張三李四”是具體的,我們看得見摸得著。而“人”這個 概念,完全是我們看過了這么多具體的人,然后在腦子中產(chǎn)生的。所以真實存在的 是具體的事物,不是概念。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但是觀點和柏拉圖滿擰,為此亞里士多德還說了 —句名言: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
你可以把這句話理解成亞里士多德對真理的濃濃愛意。但你也可以理解成: “有理就說理,別拿輩分壓我!”
到了經(jīng)院哲學時期,英國就開始和歐洲大陸神學家們不一樣了。
大陸神學家繼承的是柏拉圖,英國神學家繼承的是亞里士多德,也是一頓吵架。
到了笛卡爾時代就順理成章地演變成了,大陸哲學家大都是理性主義者,英國 哲學家大都是經(jīng)驗主義者。
如果不怕被指責為牽強的話,我們還可以說,重視個別經(jīng)驗、對獨斷論充滿警 惕之心的經(jīng)驗主義,是英國人古板的民族性格的體現(xiàn)。而試圖從萬物根本一勞永逸 地建立一個大一統(tǒng)理論的理性主義,正是荷蘭和法國浪漫精神的代表。
我個人以為,英國之所以總和歐洲大陸不同,是因為中間隔了一道海。雖然不 算太遠,可終究什么事都得坐船來回,因此英國就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
比如宗教改革的時候,英國國王和天主教會有了矛盾。但英國國王也沒投向曰 內瓦,而是宣布英國的基督教改名圣公會,英國國王自己當圣公會的最高統(tǒng)治者,
這在歐洲大陸上是沒有的,只有英國能搞。
再比如,荷蘭是當時歐洲最自由的地方吧。其實英國也比較自由。當時的歐洲 大陸里,民事法庭可以用刑罰逼供。而英國規(guī)定,只有特殊法庭才能用刑。
所以,英國也吸引了一批哲學家和科學家,擁有很強的學術實力。
話說英國和荷蘭除了哲學觀點上的不同外,還存在著政治矛盾。
在腓力二世時代,英國與荷蘭有著共同的敵人西班牙。荷蘭獨立以后不是還找 過英國人來當國王嗎,兩國關系算是不錯。
西班牙“無敵艦隊”滅亡以后,最受惠的就是英國與荷蘭。英國和“無敵艦隊”大戰(zhàn),為的就是爭搶海上貿(mào)易的利益。而我們說了,荷蘭是航海業(yè)發(fā)達的商業(yè)國家,所以也搭上了大西洋暢通無阻的順風。有趣的是,先得勢的是弱小的荷蘭。 ^
經(jīng)過快速的發(fā)展,荷蘭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廣闊的殖民地和最強大的航海運輸能力,人送稱號“海上馬車夫”,而且還一度是英國最大的僨權國。 |
英國當然不爽了,好不容易打畋西班牙,結果讓荷蘭撿了便宜。而且荷蘭比西班牙弱小得多,又是新生國家,自然沒理由對它客氣。
在洛克19歲的時候,英國宣布禁止荷蘭參與英國的海上貿(mào)易。轉年兩個國家就 開始打海戰(zhàn)了。
所以我們可以八卦地說,英國經(jīng)驗主義者對笛卡爾、斯賓諾莎這兩個荷蘭理性主義者的戰(zhàn)爭,可以算是英荷矛盾延伸的一部分。不久之后,大不列顛將成為統(tǒng)治 全世界的“日不落帝國”,在哲學研究上,怎么能落敗于小小的荷蘭呢?
給理性主義者來了一個下馬威的洛克,器宇軒昂地站在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遙 指海峽對岸大喝一聲:還——有——誰一一
對岸還真有人接招,他叫萊布尼茲。
像笛卡爾一樣,萊布尼茲也是一位數(shù)學家,而且還是一個神童。
說到這里,有一個有趣的小規(guī)律:數(shù)學家里特別容易出神童。除了萊布尼茲 外,帕斯卡、高斯、歐拉、拉格朗日、哈密頓、馮·諾依曼、伽羅瓦、維納,還有當 代的陶哲軒,這一長串數(shù)學家全是各種神童,什么3歲解開世界難題啦,10歲大學畢 業(yè)啦,隨便哪個人的故事都是一個傳奇。相比之下,其他行業(yè)里出神童的比例似乎 沒有這么高。我想,這也許是因為數(shù)學既不像文科那樣需要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也不 像物理、化學那樣需要實驗數(shù)據(jù),所以最容易體現(xiàn)出少年的天才頭腦來。
我們來看萊布尼茲怎么天才來著。
拉丁文對大部分歐洲人來說都屬于外語,是知識分子才用的學術語言。而萊布 尼茲12歲就拿本兒拉丁文的書自己擱那兒自學。他老師一看,這孩子太變態(tài)了,不 許萊布尼茲看這些書,說這些書還不適合他。幸虧有一位大人物正好路過,見到這 種情形后對萊布尼茲大為贊賞,把那老師給批評了。
萊布尼茲17歲就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20歲完成博士學位的學習。但當時的萊 比錫大學因為他太年輕了,覺得不像話,就沒給他博士學位。
在哲學史上,大部分哲學家都安貧樂道。研究哲學嘛,人生都看開了,還在乎 什么名利。然而萊布尼茲這人卻市儈得緊。他很喜歡給各種貴族夫人小姐寫信,用 自己的學術觀點取悅她們。信的內容是比較正經(jīng)的,但一個正經(jīng)的哲學家卻也沒必 要把時間都花在這上面。我覺得放到今天,萊布尼茲就是那種QQ上無時無刻都有一 堆美女在線,喜歡天天在網(wǎng)上貧嘴,卻又從來不約女網(wǎng)友出來見面的那種人。
還有一個好玩的事兒。
有個皇族成員想光耀自己的門楣,就叫萊布尼茲寫一個他的家族歷史。萊布尼 茲當然滿口答應了(可能還是他主動提出來的)。
你想,其實這不就是個軟文嗎?你找點兒史據(jù)把他們家夸一頓不就完了嗎?隨 便來個會寫字的都能干這活兒。然而萊布尼茲是怎么寫的呢?他說,這個家族的歷 史,是整個皇族歷史的一部分,必須和整個皇族的歷史結合在一起寫。但是要研究 皇族的歷史呢,又必須先研究地理。然而這片土地又是地球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 從地球的形成開始研究。
然后那個皇族成員左等右等也不見萊布尼茲的書寫完,就派人去看看。結果那 人一看就崩潰了 :萊布尼茲正興致勃勃地寫遠古時代的地球發(fā)展史呢。
所以說,古板的知識分子就算是想市儈,結局恐怕也很悲哀。
還有一個例子。
萊布尼茲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有一個偉大的夢想,要在全球各大城市成立 科學院,其中都包括北京。他可能還真給康熙寫了一封信。不過這個夢想實行起來 比較艱難。在萊布尼茲生前,只有普魯士科學院成立了,他成為第一任院長。但是 科學院缺錢,萊布尼茲就提出增收各種苛捐雜稅,包括什么滅火器稅、桑樹稅、燒 酒稅,結果他得罪了不少人,最后科學院的開幕式竟然都沒人請他。
混得太慘了……
萊布尼茲是數(shù)學家,在哲學上自然也是一個理性主義者。他很快就接受了笛卡爾等人的學說,不僅發(fā)展出了屬于自己的哲學體系,還和洛克展開了猛烈的論戰(zhàn)。
洛克說,理性主義者們所謂的一些先于經(jīng)驗的公設啊、理念啊,和動物的本能沒有區(qū)別。萊布尼茲針鋒相對地反駁:你知道人跟禽獸有什么區(qū)別嗎?區(qū)別就是禽 獸做事只憑經(jīng)驗,人卻能根據(jù)經(jīng)驗總結出必然規(guī)律。禽啓不知道思考,總以為過去 發(fā)生的事情,在以后相似的場合下還會發(fā)生。所以人可以利用禽獸的習性,去設計 寒
陷阱捕捉禽獸。 f
而你們這幫經(jīng)驗主義者,哼哼,你們只強調經(jīng)驗,不承認必然規(guī)律,那你們的 I
聯(lián)想能力不就跟禽獸一樣了嗎? I
話真狠啊。 ,
但應該強調的是,在論戰(zhàn)中,萊布尼茲是非常有風度的。 t
他把自己和洛克辯論的書信集結成了一本《人類理智新論》。但是當這本書寫 成的時候,洛克已經(jīng)去世了。萊布尼茲認為對手不能答辯了,自己發(fā)表和他的辯論 是不公平的,于是在自己生前一直藏著這本書沒有發(fā)表。
當然,除了滅洛克之外,萊布尼茲還有自己的哲學成果,我們也簡單說一下。 但就像斯賓諾莎一樣,萊布尼茲后來也被駁倒了,所以不用仔細看,如果看不下 去,跳過去也可以。
萊布尼茲是理性主義者,自然他也是使用先公設后推理的那套過程。
萊布尼茲的公設是這樣的。
物質是占據(jù)空間的對吧。那么只要是能占據(jù)空間的東西,就可以被分成更小、 更簡單的東西。
物質無限地分下去,最后剩下的,一定是不占據(jù)空間的“東西”一要是占據(jù) 空間就能再分下去了。
這“東西”不占據(jù)空間,所以它不是物質。所以它是精神。
所以一切物質都是由精神組成的。
——嗯 扯吧?
萊布尼茲給這些不能再分了的、不占據(jù)空間的東西起名叫“單子”,他的理論 也就被稱為“單子論”。
和斯賓諾莎分析實體的方法類似,萊布尼茲用邏輯推導出每一個單子都是不同 的。萊布尼茲在給他的貴族小姐們解釋這件事的時候,說了一句名言“世上沒有兩 片樹葉是相同的”。黑格爾說,據(jù)說貴族夫人在聽到了這個解釋以后,立刻興致勃 勃地去公園里找樹葉,看能否找到兩片完全一樣的。這真是個哲學理論被庸俗化的 典型例子。
萊布尼茲的理論讓人想起了斯賓諾莎。兩個人的公設都是靠幾句的“凡是…… 皆……”之類的話憑空推出了公設。然而結論卻相差很大:萊布尼茲的世界是由一 群極小的精神組成,斯賓諾莎的世界里所有物體是一個整體。兩個觀點基本上是相 反的。這怎么能讓人相信理性主義者所說的公設是真實可靠的呢?
我覺得,這正表明了理性主義者的弱點。因為理性主義者所有的結論都建立在不 靠譜的公設上,所以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只要公設、推理過程中有一點不可靠的東
西,整個體系就不知道扯到哪里去了。最后得出來的結論也就很難讓人信服了。
不過說一句,當代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的結論就和萊布尼茲有點像,惠勒從量 子力學出發(fā),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信息組成的,所謂萬物源于比特。因為是個尚有很 大爭議的學說,我們就不介紹了。
笛卡爾的時代,理性主義者和經(jīng)驗主義者在歐洲掀起了一股哲學大戰(zhàn)。在哲學的 童年里,哲學家們也像小孩一樣,問題無論巨細,都喜歡辯論一番。他們通過書信往 來和出版書籍的方式,超越了空間的限制,熱情參與到每一個哲學問題的辯論中。
假如那時有網(wǎng)絡的話,他們或許會蓋出如下的樓來:
標題:最近有個問題很頭暈 發(fā)表人:笛卡爾
正文:最近有個問題我想了很久,請問,除了 “我思”之外,這世上還有什么 是不可懷疑的?
(1樓)“游客甲”:我靠,樓主貌似說得很有理,有時我也常想,我是不是 生活在夢里???那生活還有什么意義?? ?
(2樓)“游客乙”:你們這些異端真是不消停,又跑這里發(fā)帖來了。我已經(jīng) 舉報了。愿主懲罰你們。坐等刪帖中。
(3樓)“笛卡爾”:回1樓:我想到一個解決的辦法。我們可以參考幾何的方 式,從確鑿無疑的事實開始構建一個哲學大廈。可惜我最近在給瑞典女王上課,我
沒有時間。
P.S.提醒樓上,這論壇的服務器在荷蘭,教會刪不了帖子……
再P.S.瑞典這地方好冷,最近感冒中,求安慰。
再再P. S.人家最近坐了瑞典女王的軍艦呢!
(4樓)“斯賓諾莎”:摸摸LZ,感冒要喝雞湯多睡覺哦。你用數(shù)學公式建立 寒
哲學大廈的設想我己經(jīng)完成了,給我郵箱,我給你發(fā)一份。 ^
(5樓)“笛卡爾”:為了上課我天天早上五點起,睡個屁啊。喵了個咪的, 1
小時候上學都沒起那么早過。 |
(6樓)“游客丙”:樓上的死狗!還在這里放毒!別讓哥見到你,見到你一 3
次打你一次! _
都年fl?[么?
(7樓)“游客丙”:錯了,是樓上上。
(8樓)“斯賓諾莎”:回LZ:克制貪睡的欲望,這也是善的一部分呢。
(笑)
樓上:我們理性討論好嗎?送你最美好的祝福!
(9樓)“洛克”:(笑)又在這里碰見樓主了,貌似樓主到處發(fā)帖啊。好 吧,我再回復你一次:你們這些理性主義者太荒謬了。世界建立在定義推理之上? 不要用你們的荒誕理論忽悠人了。我再說一遍:人生是一塊白板!白板懂不?你生 下來不學習就會思考?真暈。
P.S.斯哥,鏡片還有貨不?我還想再要點,具體規(guī)格給你發(fā)站內信了^
(10樓)“萊布尼茲”:樓上的,又跑這里來了??上次咱倆那帖子你咋不回 了呢??你敢回答這個問題不:你說知識都是靠經(jīng)驗來的,那人類獲得的永遠都是 片面的、局部的知識,怎么可能存在幾何這種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真理呢??
(11樓)“瑞典〇尊貴皇室〇女王”:笛笛!又看到你半夜上網(wǎng)!還不睡覺的 說,明天又賴床!
P.S.笛笛你對早起有意見不?你知道人家每天幾點起的嗎?還要化妝的說!
再P.S.樓上的幾位注意了,別以為我査不到你們IP,誰再敢罵我們家笛笛,小 心我拿軍艦轟你們哦!
(12樓)“笛卡爾”:……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