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義、歐洲理性主義(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認人的理性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哲學方法,高于并獨立于感官感知。一般認為隨著笛卡兒的理論而產生,17-18世紀間主要在歐洲大陸上得以傳播。同時代相對的另一種哲學方法被稱為不列顛經驗主義(經驗主義中的一派),它認為人類的想法來源于經驗,所以知識可能除了數學以外主要來源于經驗。這里主要關注的是人類的知識來源以及證實我們所知的一種手段。
理性是指能夠識別、判斷、評估實際理由以及使人的行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過論點與具有說服力的論據發(fā)現(xiàn)真理,通過符合邏輯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獲得結論,意見和行動的理由。
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并非由當時的哲學家,而是后人做出了區(qū)分。事實上,有時兩者之間的區(qū)分并不像人們所說的那么顯著。三位主要的理性主義者都認同經驗科學的重要性,并且他們在研究方法及形而上學的理論上更接近笛卡兒,而不是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和萊布尼茲(Gottfried Leibnitz)。盡管這種區(qū)分在著書立說時很有必要,他們在哲學本身來說不是非常有用。
典型的理性主義者認為,人類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如幾何法則,隨后可以依據這些推理出其余知識。最典型的持這種觀點的是斯賓諾莎及萊布尼茲,在他們試圖解決由笛卡兒提出的認知及形而上學問題的過程中,他們使理性主義的基本方法得以發(fā)展。斯賓諾莎及萊布尼茲都認為原則上所有知識(包括科學知識)可以通過單純的推理得到,另一方面他們也承認現(xiàn)實中除了數學之外人類不能做到單純用推理得到別的知識。
笛卡兒的理論相對來說更接近柏拉圖,他認為只有一些永恒真理(包括數學以及科學的認知及形而上學基礎)可以單純靠推理得到,其余的知識需要借助生活經驗以及必要的科學手段。更準確地說,笛卡兒是一位重視形而上學的理性主義者,也是一位重視科學的經驗主義者。
康德開始時是一位理性主義者,但是經過休謨(David Hume)的“將他從沉睡中喚醒”的著作《人類理解研究》的熏陶,他成了理性主義者以及經驗主義者的綜合體。
現(xiàn)在“理性主義者”表達一種人類行為應該由理性所支配的觀點這種觀點被歐洲理性主義者以及類似的經驗主義者所認同。
理性主義者相信有并不來自感官經驗的先知或先天思想。這一點可從很多經驗中看出。這些思想可能來自于人類腦的結構,或者它們獨立于大腦存在。如果它們獨立存在,當它們達到一個必要的復雜程度時就能夠被人類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