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克里米亞和烏克蘭問題上關于國際法的六個怎么看(俄羅斯官方版)

通過閱讀俄羅斯所提到的的這些國際法,感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是存在潛在危險的。。。

全文轉載俄官方內容http://www.russia.org.cn/chn/翻譯公司2014-06-18-2

俄羅斯針對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所持立場的法律依據(jù)

 

概述:克里米亞共和國發(fā)表獨立宣言并加入俄羅斯聯(lián)邦,是克里米亞人民在烏克蘭依靠外部力量支持、使用武力發(fā)動政變的情況下,行使自決權力的合法形式。

這種行使自決權力的形式,是唯一能夠在囂張的烏克蘭激進民族主義分子面前保護克里米亞人民切身利益的有效方式。這些激進民族主義分子極大地影響了烏克蘭所做出的決定,并直接導致一些烏克蘭地區(qū)和講俄語地區(qū)的居民利益被無視。

這一立場以國際法為基礎,并且完全與國際法相符合。

支持這一論點的理由,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自決原則與國家領土完整原則的相互關系??死锩讈喌那闆r是,自決權可以通過分離得以實現(xiàn)。

 

民族自決權,同其它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一樣,都在《聯(lián)合國憲章》第一條中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并在1966年聯(lián)大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第一條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第一條中得到了確認。

為了加強《聯(lián)合國憲章》的地位,1970年聯(lián)合國成員國一致通過了《關于各國依照聯(lián)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與合作的國際法原則之宣言》。根據(jù)該《宣言》,“一個民族可自由決定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可與某一獨立國家自由結合或合并,或選擇任何其他形式的政治地位,這些均屬于該民族實施自決權的方式”。

自決權不只一次通過聯(lián)合國大會的決議[1]、國際法庭的裁定[2]以及人權委員會的評論被得以確認[3]。

自決是公認的國際法原則之一。國際法另一個重要原則是各國主權平等的原則,包括國家不可侵犯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正如上述1970年通過的《關于原則之宣言》中所指出的,國際法各基本原則在解釋和實施上互相關聯(lián),每一原則應參酌其他各原則加以解釋。

在1970年的《宣言》中還解答了領土完整原則與自決權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宣言》明確了不得損害“在行為上符合各民族享有平等權和自決權的原則,并因之具有代表領土內不分種族、信仰或膚色之全體人民之政府之自主獨立國家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統(tǒng)一”。這一原則在1993年聯(lián)合國世界人權會議上通過的《維也納宣言》中得到了確認。該《宣言》再次重申,聲稱保護領土完整和政治統(tǒng)一的國家,應當擁有“在其領土內毫無偏見地代表所有民族利益的政府”。

一般來說,行使民族自決權應當在現(xiàn)有的國家框架內進行,特別是通過實現(xiàn)自治的形式。在國家的實踐中,關于這一點要整體上達成一致。有三種情況可以實現(xiàn)分離權:在殖民狀態(tài)下、在遭受外國入侵的情況下和“在最極端的情形下”。[4]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注意到的是,在實踐中也有更加廣泛的針對“以分離為形式行使自決權”的案例解釋。例如,1991年,歐盟通過了在東歐和蘇聯(lián)承認新國家的指導性原則,其中包含了援引“民族自決權”作為承認這些國家的依據(jù)。在對分離國家的承認標準中,不存在任何讓相關民族無法處于統(tǒng)一國家內的極端條件,在該文件中也沒有指出必須遵守某些決定分離的憲法程序。正是因為歐盟國家采用了這些規(guī)定,烏克蘭才得以獲得認可成為一個新國家。

讓我們回到克里米亞局勢。這里有一個事實。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離出去并加入俄羅斯,發(fā)生在“因不能代表整個烏克蘭民族的非法政權上臺,而導致克里米亞無法在烏克蘭范圍內實現(xiàn)自決權”的極端條件下。

克里米亞作為烏克蘭的一部分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克里米亞人民沒能在這個國家范圍內實現(xiàn)自決權。

因此,在1991年1月,克里米亞州曾舉行公投,根據(jù)公投結果,烏克蘭最高委員會通過了《關于恢復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法律。四個月后,即6月19日,關于恢復自治權的提議被列入1978年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中。1991年9月,克里米亞最高委員會通過了《國家主權宣言》。

當年,在烏克蘭決定退出蘇聯(lián)時,違反了《解決與加盟共和國退出蘇聯(lián)有關問題的程序法》第三條。根據(jù)該條款,在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內,應當舉行單獨的公投,以決定其最終留在蘇聯(lián)還是留在退出了蘇聯(lián)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內。

1992年通過了克里米亞憲法,并納入了總統(tǒng)職務。1994年5月20日通過了克里米亞共和國《關于恢復克里米亞共和國憲法基礎》的法令。

然而,1994年9月21日,烏克蘭最高拉達將克里米亞共和國更名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1995年,在沒有取得克里米亞人民同意的情況下,烏克蘭最高拉達和烏克蘭總統(tǒng)決定取消克里米亞的憲法、廢除克里米亞的總統(tǒng)職務。

這樣一來,克里米亞的地位從烏克蘭組成中的獨立國家,變成了作為烏克蘭國家領土單位的自治共和國。

繼非法和暴力奪取烏克蘭政權之后,在烏克蘭的國家范圍內行使自決權的情況顯著惡化。席卷烏克蘭的是殺戮、屠殺、酷刑、綁架、攻擊記者和人權保護者,因政治原因被監(jiān)禁,帶有明顯種族色彩的令人發(fā)指的沖突事件,其中包括反俄和反猶太人的潛臺詞。這些都是執(zhí)行基輔當局的命令或得到了基輔當局的默許。別的不說,針對該團伙的人員,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是由基輔非法當局所控制,目的是試圖推翻克里米亞合法政權。

基輔政權不能代表烏克蘭的全體人民,尤其是克里米亞居民。對領土也未能實施有效控制,未能確保法治。

在這樣的情形下,今年3月17日,克里米亞共和國最高委員會,依據(jù)克里米亞人民在3月16日舉行的公投中所直接表達的意愿,決定宣布克里米亞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克里米亞共和國,而塞瓦斯托波爾是一個擁有特殊地位的城市。3月18日,克里米亞共和國與俄羅斯簽署了加盟合約。

在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本身在宣布獨立的時候,就是以1991年蘇聯(lián)發(fā)生政變,使得自身受到了威脅為理由[5]。

那個“基于國家領土完整的原則,不允許以分離形式實現(xiàn)自決權”的聲明,并未通過實踐得到證實。

眾所周知,1945年聯(lián)合國只有55個成員國,而現(xiàn)在成員國的數(shù)量是193個。這其中的許多國家都是通過實現(xiàn)自決權而成立的。最近的一個實現(xiàn)自決權的例子是南蘇丹的分離。那個“以分離為形式的自決權僅存在于殖民地背景下”的論題,也根本經不起實踐的檢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東歐和蘇聯(lián)境內成立了一系列國家,其中的一個國家就是烏克蘭。沒有一個人對東歐人民的自決權有爭議,而歐盟國家在剛才提到的關于承認東歐和蘇聯(lián)新國家的指導原則宣言中,肯定了其在這種情況下的適用性。該項權利被列入1975年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的最終法案(一份主要針對歐洲的文件)中。

國際法庭在關于科索沃問題的咨詢意見中,也并沒有制定與“在殖民情況以外宣布獨立”有關的限制。

 

2. 克里米亞的分離在烏克蘭憲法中的合法性問題與其實現(xiàn)自決權毫不相關(無關?)。

 

一個國家的成立以及加入另一個國家,這是由國際法,而不是某個國家的內部法律法規(guī)來進行調控的。眾所周知,違反一個國家的內部法律并不會自動導致其違法國際法。

同樣,在美國提交給聯(lián)合國國際法庭的關于“科索沃的單方面獨立宣言符合國際法”的備忘錄中也提到,“獨立宣言在本質上是可以違反國內法律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也違反國際法”。

國際法庭自身也同意這種說法,并在分析科索沃獨立宣言是否符合國際法的時候,甚至都沒有對該宣言“在塞爾維亞憲法或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lián)邦共和國憲法中的有效性問題”進行調查。鑒于此,國際法庭得出了以下非常有意思的結論:

“法庭被請求發(fā)表咨詢意見,不是針對獨立宣言是否符合國內法律的標準,而是針對其是否符合國際法的標準。法庭可依照國際法對此問題予以答復,而無需受到國內法體系的掣肘”[6]。

由此,關于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離及其加入俄羅斯的過程是否符合烏克蘭憲法的問題,不影響從國際法的角度承認它是合法的。因而, 如果要認定克里米亞宣布獨立以及其與此相關的公投程序是無效或非法的,那就必須確定在國際法中存有禁止此類行為的特殊規(guī)定。如上所述,國際法庭在其“關于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是否符合國際法”的咨詢意見中給出的結論是:“一般國際法中,并沒有適用的、禁止宣布獨立的規(guī)定”[7]。

然而即便進行深入探討“根據(jù)烏克蘭憲法,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離是否合法”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法庭關于科索沃的結論也已經非常具有代表性了。

當然,法庭研究了科索沃宣布獨立與聯(lián)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制定的《科索沃臨時自治憲法框架》和法規(guī)是否存在矛盾的問題。重要的是,法庭開始研究這些規(guī)定的目的,只是因為法庭將這些規(guī)定當作了國際法。雖然這些條款,毫無疑問,起到的是規(guī)范科索沃控制機構的內部機制和行動的作用。

在這方面,也頗有意思的事情是,國際法庭在分析科索沃宣布獨立是否與聯(lián)合國科索沃特派團實施的《憲法框架》相符的過程中,法庭的陳述如下:

“......宣布獨立有效,是由決定獨立的人構想的,這并不在臨時階段創(chuàng)建的法規(guī)之內,當然它也無法在該法規(guī)之內產生效力。相反,法庭認為,宣布獨立者并沒有、也沒打算作為一個該法規(guī)的內部創(chuàng)建者并授權采取行動的機構去行事,而是對自己提出目標,采取意義和后果都處于該法規(guī)之外的措施......因此,法庭認定,......獨立宣言的作者......不是作為《憲法框架》范圍內的臨時自治機構采取行動,而是在臨時政府的框架之外,作為科索沃人民的代表,共同提出獨立”[8]。

因此,法庭認定,宣布科索沃獨立的人是在臨時政府的框架外采取行動,其行為不受聯(lián)合國科索沃特派團《憲法框架》的約束。

國際法庭的這一結論完全適用于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最高委員會宣布的克里米亞獨立。在宣布獨立時,最高委員會議員們的行為表達了克里米亞人民的意愿,因為獨立宣言本身就是在公投過程中克里米亞人民自由表達意愿的條件下通過的。因此,涉及的是克里米亞人民就有關其未來地位的問題的意志的體現(xiàn)。這一過程不受烏克蘭憲法的約束。

除此以外,“新基輔政權”用自己的非法行動,違反了至今年2月前存在于烏克蘭的憲法法規(guī)。由于“邁丹”武裝行動和烏克蘭最高拉達采取的與關于彈劾總統(tǒng)的憲法適用條款背道而馳的決定,烏克蘭合法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同時,包括院長在內的烏克蘭憲法法院的五位法官也被以違憲的方式“掃地出門”。為此,“新基輔政權”沒有權利在嚴重違反自己國家基本法的同時,卻標榜自己是法律的捍衛(wèi)者,維護其“從烏克蘭憲法的角度看,克里米亞公投屬于非法”的觀點和立場。

 

3. 一些聲稱克里米亞非法從烏克蘭分離的國家,所說的與適用科索沃的規(guī)定相反。與此同時,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離比科索沃具有更多的國際法律依據(jù)。

 

一些目前不承認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離并加入俄羅斯的國家,曾經在國際法庭上支持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合法性[9],而科索沃宣布的獨立與塞爾維亞的憲法相違背。例如,英國在其備忘錄中就曾強調指出:“總的來說,‘國際法’不禁止退出或分離,在發(fā)生相關人民支持的分裂或獨立的國內運動時,并不能保證此前國家的完整性”。

在這方面,將科索沃局勢和克里米亞局勢進行一系列的對比,也很有道理:

- 當科索沃分離時,塞爾維亞擁有合法的、自由選舉的政權,并愿意與科索沃就賦予該地區(qū)特殊的地位和更廣泛的權利進行談判。在宣布獨立時,科索沃人的自決權從未受到限制。但我們這樣評論克里米亞就不行。在二十年的時間里,克里米亞作為烏克蘭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地位卻一直在不斷下降,包括通過取消其憲法的手段。在基輔發(fā)生違憲政權更迭以及緊隨其后的民族主義和激進主義浪潮席卷的情況下,克里米亞人遭遇到了現(xiàn)實的威脅,即:由人權保護領域基本文件所保證的那些權益,克里米亞人民已完全被剝奪;

- 科索沃的獨立宣言是科索沃臨時自治機構在未考慮該地區(qū)全體居民的意見的情況下做出的??扑魑值娜寰用窀緵]有機會就此問題發(fā)表意見,也沒有機會自己宣布從科索沃獨立。而克里米亞獨立的決定是在全民投票(有國際觀察員在場的公投)的基礎上做出的。公投最終投票率為83%,其中超過95%的克里米亞居民贊成克里米亞獨立并加入俄羅斯;

- 俄羅斯沒有干預,也沒有影響克里米亞居民意志的自由表達。克里米亞人依據(jù)公投結果做出的任何選擇俄羅斯都會接受。在這種背景下,此前科索沃自決的歷史也很能說明問題。西方國家多年實施的鼓動科索沃阿族居民分裂的有目的的政策,輔之以貝爾格萊德的“人道主義”轟炸和這些國家對國際法的肆意違反。

 

4. 克里米亞局勢與其他的政治司法先例有共通之處,這也進一步推翻了關于克里米亞局勢首開先河的論斷。

 

在這方面,特別有意思的是馬約特島成為法國的海外省,以及??颂m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地位問題。

a) 馬約特島。

1962年,聯(lián)合國大會成立了“給予殖民地國家與人民獨立宣言執(zhí)行特殊委員會”(非殖民化特殊委員會)。1972年,該委員會將科摩羅群島納入了上述宣言適用區(qū)域的名單。

1973年6月15日,法國政府與當時尚屬法蘭西共和國的海外領土,根據(jù)法國法律擁有廣泛自治權的科摩羅群島政府簽署了有關科摩羅群島獲得獨立的程序協(xié)定。

1974年11月24日,法蘭西共和國通過了在科摩羅群島舉行獨立公投的法律,公投結果為參加投票的公民中有95%的民眾同意科摩羅群島獨立。

根據(jù)公投結果,1975年7月6日,科摩羅群島國家委員會主席艾哈邁德·阿布杜拉單方面宣布科摩羅群島共和國獨立。

然而,盡管贊成科摩羅群島獨立的平均得票數(shù)較高,但某些島嶼的投票結果卻大相徑庭:大科摩羅島、昂儒昂島和莫埃利島同意獨立的得票率達到了99.9%,與上述三島不同的是,馬約特島大部分參加公投的人都反對脫離法國(63%)。鑒于馬約特島的公投結果,1975年7月9日,法蘭西共和國宣布大科摩羅島、昂儒昂島和莫埃利島脫離法國管轄,保留馬約特島居民獨立決定是否脫離法國管轄的憲法權利。

聯(lián)合國安理會1975年10月17日通過的第375號決議中,向聯(lián)合國大會建議賦予科摩羅群島聯(lián)合國成員地位(法國未參加投票)。鑒于上述聯(lián)合國安理會決議,1975年11月12日,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決議,同意科摩羅群島加入聯(lián)合國,并重申尊重由大科摩羅島、昂儒昂島和莫埃利島組成的科摩羅群島的統(tǒng)一與領土完整。

1976年,法國把安理會旨在取消馬約特島就自決問題進行公投的決議放在一邊,于1976年2月8日在馬約特島進行了公投,公投的主題為馬約特島是否脫離科摩羅群島。公投結果顯示,參加投票的民眾中有99%的人都反對馬約特島繼續(xù)成為科摩羅群島的一部分。1976年4月11日,舉行了關于馬約特島在法蘭西共和國法律地位的公投。

1976年10月21日,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將上述1976年的公投定義為無效公投,其依據(jù)為《給予殖民地國家與人民獨立宣言》的第六條:“任何旨在部分或完全地破壞國家民族團結與領土完整的行為,都是《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所不容許的”。法國指出,聯(lián)合國大會的決議僅為建議性決議,不包含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guī)定。1976年至1994年,聯(lián)合國大會針對“科摩羅群島馬約特問題”制定了一系列的決議,譴責法國仍然霸占馬約特島的行為。自1995年開始,聯(lián)合國大會一直未曾審議馬約特島的法律地位問題。

2009年,馬約特島舉行公投。根據(jù)公投結果,馬約特島被賦予了法蘭西共和國海外省的地位。

b)  ??颂m群島

為了福克蘭群島的歸屬問題,阿根廷與英國之間的爭執(zhí)一直持續(xù)至今(1833年,??颂m群島曾被英國占領)。

2013年3月,英國決定通過在??颂m群島舉行公投的方式,來鞏固本國在該群島上的權利。公投問題如下:“您是否愿意保留??颂m群島作為英國海外領土的現(xiàn)有地位?”答案選項有:“愿意”或“不愿意”。??颂m群島90%的居民參加了公投,僅有三人投了反對票。

根據(jù)公投結果,卡梅倫宣布:“我認為(投票)結果中最主要的是我們相信自決,福克蘭群島的居民清楚地表達了他們對本島未來的想法?,F(xiàn)在,我希望全世界的國家都能夠尊重這個非常明確的結果”。

同時,作為對阿根廷不承認公投結果的回應,英國首相指責阿根廷推行殖民主義。

??颂m群島上有英國最大的海軍基地。

 

5. 俄羅斯針對克里米亞和烏克蘭的行動,完全符合歐洲安全與合作委員會(歐安組織)1975年的最終決議書,1994年的布達佩斯備忘錄,1997年的俄羅斯聯(lián)邦與烏克蘭《友好合作伙伴關系條約》。

 

認為俄羅斯接納克里米亞加入版圖的行為是俄羅斯違反了上述文件的觀點,并沒有立足于法律,其動機純粹出于政治因素。

在歐洲安全與合作委員會1975年的最終決議書中,強調了“國家領土完整”和“國界不可侵犯性”[10],并且最終決議書與1970年的原則宣言一樣,也強調了平等和民族自決權的原則(self-determination) [11]。因此,上述關于領土完整和民族自決權原則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論據(jù),完全符合這一文件。

“國界不可侵犯性”禁止侵占他國邊境,同時也禁止占領和霸占任何成員國部分或全部的領土。然而通過脫離原所屬國、實現(xiàn)自決權,是合理改變當前國家邊界和領土的自然且合法的過程,因此也就談不上“占領”或“霸占”。

對這一原則的上述解釋,也得到了蘇聯(lián)、南斯拉夫以及其他東歐國家在領土范圍內成立國家的實踐證明,這些國家的成立都得到了歐盟國家和美國的承認(后者還是歐洲安全委員會最終決議書的締約方)。

俄羅斯并沒有違反1994年烏克蘭就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發(fā)表的安全保證備忘錄。

這一備忘錄并非國際條約,也沒有規(guī)定國家的額外法律義務(簽署該備忘錄時國家已有的義務除外)。備忘錄根據(jù)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最終決議書的原則重申了以下義務: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現(xiàn)有邊界,放棄使用針對烏克蘭人的武力,以自衛(wèi)為目的或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采取的其他行動方式除外。

如上所述,俄羅斯的所有行為都嚴格遵守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最終決議書的原則。首先,針對少數(shù)民族的非法政權占領了基輔政府,正是他們制定的政策導致烏克蘭的領土完全遭到了破壞。眾所周知,與1994年烏克蘭就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發(fā)表的安全保證備忘錄同期的文件,是在布達佩斯通過的俄羅斯、英國、美國和烏克蘭首腦簽署的聯(lián)合聲明,該聯(lián)合聲明中重申了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承認必須打擊侵略性民族主義和沙文主義勢力的重要性。這種占據(jù)主導地位的趨勢導致克里米亞脫離了烏克蘭。

布達佩斯備忘錄沒有規(guī)定俄羅斯需承擔強制將克里米亞留在烏克蘭版圖的義務。

俄羅斯嚴格履行尊重烏克蘭主權的義務,但其他國家的行動可就不能這樣說了。在基輔發(fā)生騷亂事件時,歐盟和美國多次發(fā)出對烏克蘭合法當局進行制裁的威脅。西方的特使差不多是駐守在邁丹。而美國與歐盟也將違反所有憲法程序、非法當選的烏克蘭國家元首當成其合法的伙伴。

1997年,俄羅斯聯(lián)邦與烏克蘭《友好合作伙伴關系條約》的條例中也重申了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1975年最終決議書中強調的基礎性原則,包括尊重領土完整、現(xiàn)有國界不可侵犯性,以及民族自決權和尊重人權與基本自由權[12]。

基輔當局不承認克里米亞的自決權,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其關于尊重民族自決權,以及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權的義務。

基輔當局粗暴違反了1997年條約的第11條,該條規(guī)定:“條約雙方當局在本國領土范圍內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制定相應法案,以預防和抑制任何被定義為煽動暴力或針對個人及公民團體暴力的行為,這種暴力以國家、種族、民族或宗教偏執(zhí)為基礎?!?/font>

基輔當局違反上述條例的行為不禁讓人質疑,其是否有資格指責俄羅斯未履行上述條約義務。

 

6. 根據(jù)黑海艦隊協(xié)議,俄羅斯軍隊駐扎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行為對克里米亞宣布獨立的合法性不構成任何影響。

 

在克里米亞宣布獨立以及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內,俄羅斯軍隊均合法駐扎在克里米亞,俄羅斯軍隊駐扎的依據(jù)是俄羅斯聯(lián)邦與烏克蘭之間2010年4月21日簽署的“關于俄羅斯聯(lián)邦黑海艦隊在烏克蘭境內駐扎問題的協(xié)議”。俄羅斯沒有破壞這一協(xié)議,軍隊人數(shù)也沒有超過1997年俄羅斯聯(lián)邦與烏克蘭之間關于黑海艦隊分割參數(shù)協(xié)議中規(guī)定的最高人數(shù)。

俄羅斯軍隊未干涉包括公投和宣布獨立在內的克里米亞事件的全部進程,這一點也得到了眾多國際觀察員的證實。

軍隊駐扎在宣布獨立地區(qū)這一事實,其本身并不會影響該地區(qū)表達自由意愿的合法性。這方面的一個范例是科索沃,在科索沃宣布獨立時,其境內駐扎有北約34個國家的約14000名軍人。

 


[1] 例如,1960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1970年通過的《關于各國依照聯(lián)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與合作的國際法原則之宣言》等。

[2]《1971年國際法庭案例匯編》,第31-32頁,第52-53段,“關于南非不顧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276(1970)號決議,繼續(xù)留駐納米比亞(西南非)對各國的法律后果”的咨詢意見;《1995年國際法庭案例匯編》,“東帝汶(葡萄牙訴澳大利亞)判決”第102頁,第29段;《2004年國際法庭案例匯編(I)》,第171-172頁,第88段,“關于在被占巴勒斯坦領土修建隔離墻的法律后果”的咨詢意見;《2010年國際法庭案例匯編》,第37頁,第72段,“關于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是否符合國際法”的咨詢意見。

[3] 人權委員會第12號一般性評論。

[4] 加拿大聯(lián)邦最高法院《關于魁北克脫離的參考意見》。

[5]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委員會通過了宣布烏克蘭獨立的法案,法案指出:“由于1991年8月19日在蘇聯(lián)發(fā)生的國家政變,讓烏克蘭處于致命的危險中。為了延續(xù)烏克蘭成立國家的千年傳統(tǒng),依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和其它國際法律文件中規(guī)定的自決權,為了落實《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委員會鄭重宣布烏克蘭獨立,并建立一個獨立的烏克蘭國家——烏克蘭。烏克蘭的領土是不可分割和不可侵犯的。從現(xiàn)在開始,只有烏克蘭憲法和法律在烏克蘭境內有效。本法案自批準之時其生效?!?/font>

[6]國際法庭“關于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是否符合國際法”的咨詢意見,《2010年國際法庭案例匯編》,第12頁,第26段。

[7]國際法庭“關于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是否符合國際法”的咨詢意見,《2010年國際法庭案例匯編》,第39-40頁,第84段。

 

[8]國際法庭“關于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是否符合國際法”的咨詢意見,《2010年國際法庭案例匯編》,第37頁,第105段。

 

[9] 美國、英國、法國、丹麥、德國、奧地利。

[10] III. 國界不可侵犯性

成員國認為,所有成員國國界及歐洲所有國家的國界,均具有互不侵犯性。因此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他們都不能容忍任何侵犯上述國界的行為。

相應地,成員國將拒絕任何旨在占領或霸占任何成員國部分或全部領土的要求及行為。

 

IV. 國家領土完整

成員國應尊重各成員國的領土完整。

鑒于此,各成員國應拒絕任何與《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相悖、旨在破壞任何成員國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統(tǒng)一的行為,尤其是應拒絕任何被定義為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的行為。

同樣地,成員國不得將別國領土變?yōu)檐娛抡碱I目標或其他以直接/間接的武力措施破壞國際法,或是借助上述手段威脅使用武力獲得他國領土。任何此類占領或獲得他國領土的行為都無法被認定為合法行為。

 

[11] VIII. 民族自決平等權利

成員國應尊重民族自決平等權利,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的目標和原則,以及相應的國際法準則(包括屬于國家領土完整的準則)定期開展行動。

從民族自決平等權利原則出發(fā),所有民族都有權在其愿意的時候,在完全自由的條件下決定自己的內部和外部政治地位,不受外部干涉,并根據(jù)己方的觀點實現(xiàn)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

成員國重申尊重和有效執(zhí)行民族自決平等權利以發(fā)展成員國內外友好關系的一般性定義,該定義也規(guī)定,以任何形式消除破壞上述原則的行為都非常重要。

[12]  第2條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最終決議書中規(guī)定的義務,締約方當局應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并重申現(xiàn)有國界的不可侵犯性。

 

第3條

締約方當局在相互尊重主權平等、領土完整、國界不可侵犯性、和平調解爭端、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包括使用經濟施壓和其他施壓方式)、民族自決權、不干涉內部事務、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權、國家間合作、切實履行國際義務,以及其他公認的國家法準則基礎上與他國建立友好關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