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傾茶事件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導火索。當時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銷售,茶葉價格遠低于本土私茶。英國的茶葉傾銷引起北美人民憤怒,于是一群“自由之子”假扮成印第安人,登上商船,把幾百箱茶葉倒入大海。波士頓傾茶被認為是熱愛自由的北美人民反抗英國統(tǒng)治的一個象征。
這是教科書上所寫的內(nèi)容,也是波士頓傾茶事件最一般的解釋。這些史實沒什么問題,只是有些問題的邏輯難以理解。
一個難以解釋的地方是:18世紀的北美人民普遍飲茶,茶葉幾乎成了生活必需品。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北美殖民地的茶葉市場,輸入的茶葉價格比走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北美幾乎不產(chǎn)茶,私茶都是來自貿(mào)易過程中的夾雜私帶,大部分是荷蘭的走私茶。東印度公司輸入的茶葉都是來自印度的正品行貨,價格比水貨還要便宜一半。生活必需品價格降了一半,高興還來不及,當?shù)厝嗣裨趺磿嵟兀?/font>
用常理想想就知道,普通消費者是不會憤怒的,憤怒的是茶葉走私販。他們的生意被政府壟斷的低價給打敗了。在整個北美殖民地,私茶販子肯定是占人口少數(shù)的,讓他們代表北美人民,顯然言過其實。
真實情況是怎么樣的呢?我給大家簡單地復一下盤。
1756至1763年,英法兩國進行了一場爭奪殖民霸權(quán)的戰(zhàn)爭,史稱七年戰(zhàn)爭。英國是戰(zhàn)爭贏家,拿到了加拿大全部殖民地,不過卻背上沉重的債務。在英國議會那里,戰(zhàn)爭是為保衛(wèi)殖民地而打,殖民地人民理當承擔軍費。于是一大批增稅法案通過,對輸入殖民地的玻璃、紙張、顏料和茶葉等征收進口稅。
這些增稅法案損害了北美人民的利益,他們打出“無代表、不納稅”的旗幟群起抵制。英軍士兵和北美人民的關(guān)系惡化,甚至還發(fā)生了流血沖突。迫于形勢,英國議會陸續(xù)廢除了大部分增稅法案,剩下的重要稅只剩茶葉稅。
英國在北美征收茶葉稅由來已久。這種征稅并不直接針對消費者,而是針對東印度公司。英國政府授予東印度公司茶葉壟斷權(quán),征收每鎊茶葉25便士的稅金。東印度公司不能在北美直接賣茶,而是需要在倫敦拍賣,由倫敦商人運到北美銷售。高昂的稅收和復雜的銷售體制無疑抬高了北美茶葉價格,這導致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銷售不暢,大量積壓。北美市場上的私茶反而流行了起來。
尤其英國和殖民地關(guān)系惡化,此起彼伏的“抵制英貨”運動讓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更加滯銷。東印度公司拖欠著政府稅款,他們非常焦急。在他們努力游說下,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法案規(guī)定,從英國出口的茶葉可全額退稅,只需向殖民地海關(guān)繳納每磅3便士的茶葉稅。此外,東印度公司可以直接在北美銷售茶葉。《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基本只涉及茶葉事項,因此被稱為茶葉法案。
茶葉法案通過,大量印度茶葉涌進北美,市面茶價大跌,直至比私茶還要低得多。北美很多茶商破產(chǎn),他們將憤怒指向東印度公司。茶葉變成了暴政象征,飲茶變成了支持英國人的行為。當時很多茶商宣傳,“不要飲用這種受到詛咒的東西,因為惡魔會隨著這種東西進入你的體內(nèi),立即使你變成一個叛國者?!痹诓枭痰男麄鞴膭又?,拒絕飲茶,改飲咖啡成了北美人民的政治正確。
1773年11月,7艘大型商船浩浩蕩蕩開往殖民地,其中四艘開往波士頓,另外三艘開往紐約、查理斯頓和費城。消息傳來,北美媒體大肆抨擊,紐約、查理斯頓和費城三地的茶商失去進貨的勇氣,數(shù)千噸的茶葉被運回倫敦。四艘茶船在波士頓抵岸。12月16日,在塞繆爾·亞當斯領(lǐng)導下,60 名化裝成印第安人的“自由之子”潛入茶船,將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海。英國議會大怒,很快下令封鎖波士頓港口,要求懲罰肇事者并索賠,并宣布對殖民地加強管者。殖民地和母國的關(guān)系驟然緊張,獨立戰(zhàn)爭最終爆發(fā)。
這就是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全部。當時英國政府并不是如后來美國人形容那樣,蠻橫無度,征索無止。新增稅收在逐漸地廢除,開槍彈壓示威的英軍士兵也被審判,貿(mào)易也在逐步放開。只是由于當時殖民地和英國政府的矛盾已十分激烈,任何損害既得利益的事情,都會被無限放大。在當時歷史情境下,即便不發(fā)生傾茶事件,也會有其它類似的導火索。
北美人民反抗英國統(tǒng)治、追求自由的精神確實應該頌揚。就波士頓傾茶事件本身,它更像是一起貿(mào)易保護事件。那些茶商們追求的并不是自由貿(mào)易,而是英國茶葉被關(guān)稅阻礙而產(chǎn)生的額外利益。從這點看,他們的境界不應被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