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清崎曾說,“經濟頭腦是在解決我們經濟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
今年的疫情讓很多產業(yè)的態(tài)勢都變得越發(fā)緊張。近期,疫情終于算是降低了一些“姿態(tài)”,國民經濟也逐漸進入了恢復的狀態(tài)。前幾天一則初中生擺攤賺2萬的新聞上了熱搜。
這個年僅14歲的初中生名叫楊博超,看到家附近的經濟態(tài)勢逐漸恢復,楊博超也想要去外邊做點什么。于是,向母親借了800元作為生意流動資金。楊博超的媽媽也沒多想,覺得賺不賺錢是次要,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才是必要的,便給了兒子800元。
可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楊博超不但沒有賠本,剛做8天,就收入了大概2萬元。被媒體發(fā)現(xiàn)后,相關記者曾采訪過楊博超的運營模式。與以往傳統(tǒng)模式不同,楊博超選擇利用游戲模式賺錢。他購進了一些乒乓球和玻璃杯,換了一些零錢,把零錢分別放入了玻璃杯內。
買家通過購買投擲乒乓球的次數(shù)來進行交互游戲。如果乒乓球被買家投入了杯子中,那么杯子中的錢就可以拿走了。
同時,隨著游戲的進行,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生意也變得越來越紅火,場面氣氛控制得也非常得好。看到這則新聞的網友都紛紛表示,楊博超是個“商業(yè)后浪”,以后準能成大事。
經濟頭腦背后的經營思維
1、善于思考和發(fā)現(xiàn)
通常情況下談到做生意,很多人都會想當然地選擇“向錢看齊”,走一些常規(guī)的路。然而,楊博超卻選擇了一個少有的游戲運營模式,借助氣氛和互動來賺錢??梢哉f,經過縝密的思考和細心的策劃,楊博超“8天賺2萬”的結局不再是幻想。

2、家長的支持與鼓勵
聽說孩子想要借自己錢賺“第一桶金”,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拒絕,認為孩子是在“瞎折騰”,一桶冷水澆滅孩子心中的盛火。然而,楊博超的媽媽卻是選擇給孩子這個機會,相信孩子能夠做好,并允許孩子失敗,這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因此,有了家里人做后盾的楊博超就有了信心和動力,離成功也就會越來越近。

3、敢于嘗試的勇氣
出于家長的寵愛,對于一些沒有父母跟著的事,即使腦海中已經有了構思,但是很多孩子都無法勇敢地邁出第一步。而楊博超的勇敢就是在于敢于嘗試,不畏懼失敗和嘲笑的勇氣。所以才會勇于挑戰(zhàn)自己,取得成功。

孩子究竟要不要勤工儉學?
勤工儉學并不是只有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才需要去做的,更加關系到一個孩子今后的發(fā)展。孩子在學校只能學到書本上局部某一方面的知識,然而,在生活中卻能積累很多的社會經驗,增長見識。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適當?shù)厝L試體驗一下生活還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在勤工儉學時需要注意的2件事
1、時間安排
要知道,在孩子還在上學時的主要任務還應該是學習,因此,在勤工儉學時,一定要選擇一些簡單的工作,千萬不可“丟了西瓜撿芝麻”,要分清主次。
2、安全問題
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在孩子選擇勤工儉學時,父母一定要事先打探好周圍的環(huán)境和工作的內容,盡量讓孩子在熟人店里做工作。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優(yōu)秀的孩子離不開會教育的家長。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14歲初中生擺攤8天賺近2萬,看了他賣的東西后,佩服他的經濟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