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打鼾、流口水乃至肢體不由自主地抽動……有報道認為睡眠過程中的這些小動作是不同病征的提示,說明身體正在“拉響健康警報”,應引起高度警惕,及時就醫(yī)。
但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李南夷教授認為,其實無論男女老少,許多人在睡夢中都可能不自覺地做出個別小動作,有些是生理性的原因,當然嚴重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不能一概而論。如果這些小動作對身心的影響不大,多數(shù)非“病態(tài)”,不必過于在意;如果危及健康,當然就要及早診治了。
睡覺“鬧別扭” 多屬生理性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李南夷教授告訴,睡眠小動作是否為疾病的“警報”,要看其對身體的影響后果,將“前因后果”聯(lián)系起來,才有可能分清到底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比如許多人都有打呼嚕的經歷,但像張姨的兒子,排除了器質性的病變和身體的不適,可能是因為睡得太熟而且體位不當引起的。同樣是打鼾,有人會出現(xiàn)較長時間的呼吸暫停,并可能影響到臟器的供氧,這當然就是病了。
“而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如果睡眠有障礙,多可從身體‘有邪’與‘無邪’的角度來分析?!崩罱淌诮忉尫Q,“有邪”屬實證,又可分為“外邪”和“內邪”,如:因感冒引起的鼻塞影響到睡眠就是外邪作祟,因熬夜吃太多夜宵消化不良致“胃不和臥不安”,引起流口水、磨牙等則屬內邪;實證一般具有急性發(fā)作的特點,但調理得當也好得快。
而“無邪”屬虛證,多因心脾兩虛、陰血虧虛所致,一些年紀較大、體質較弱、長期有睡眠障礙的人多屬虛證,需要長時間慢慢調養(yǎng)。
睡夢中四類常見動作如何看待?
1.磨牙:偶爾發(fā)生不礙事,長期不改會損牙。
有些人夜里睡覺會咯吱、咯吱地磨牙或咬牙,自己一點都沒感覺,最多只在第二天醒來感覺腮幫有點酸痛。
李教授解釋稱,磨牙的原因很多,如:大人可因白天心理壓力過大或精神緊張、疲勞過度、飲食不節(jié)等,孩子則可能是白天玩得太瘋,入睡后大腦管理咀嚼肌的部分仍處于興奮狀態(tài),不斷做咀嚼動作;有些孩子磨牙是因為有腸道蛔蟲。
如果磨牙現(xiàn)象只是偶爾發(fā)生,基本不礙事。但長時間持續(xù)磨牙可導致牙周受損,就要及早找醫(yī)生查明原因作對癥治療。
2.流口水:睡姿不當易引發(fā),口腔有病要重視。
小孩流口水似乎較多見,多數(shù)是因體位或唾液分泌的調節(jié)功能未完善引起的,屬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但大人流口水其實也不少見。
李教授提醒,其實大多數(shù)人偶爾流口水,除了由側睡、趴睡等體位引起之外,也有的因日間太過疲勞,睡熟后臉部肌肉充分放松、嘴巴自然張開的原因。
但有神經官能癥、口腔潰瘍、炎癥、鼻塞的患者睡覺也會流口水。這類人也無需有太大的精神負擔,只要及時治療,注意適度運動和用腦,或是平時多注意口腔衛(wèi)生,消除流口水的不雅癥狀一般并不難。
3.抽動:小兒多屬生理現(xiàn)象,成人因緊張或缺鈣。
有些人入睡不久后下肢甚至全身會不由自主地抽動,有時甚至突然驚醒。李教授稱,百日內的寶寶發(fā)生這種情況,是因大腦發(fā)育未成熟所致,家長無需太過緊張。
而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因日間運動過量,下肢肌肉過度緊張也可出現(xiàn)睡眠抽動,可在睡前適當按摩、熱敷或用溫水泡腳以助緩解。另外,身體缺鈣時夜里睡覺腿也會偶爾抽動。
有些人每當即將睡著時就會下肢抽動,突然驚醒,并伴有心慌胸悶。這種情況醫(yī)學上稱為“不安腿綜合征”,其病因現(xiàn)在還不清楚,也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
4.打呼嚕:不能一概當“鼾癥”,過度疲勞也易致。
有些人認為打呼嚕就等同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李教授稱這完全是誤解。
其實,有些人在過度身體疲勞的狀態(tài)下仰面熟睡時會不自覺地張嘴大口呼吸,使舌頭和喉部軟腭等軟組織的震動加劇而發(fā)出呼嚕聲,這種人往往翻個身側睡呼嚕聲就是逐漸減弱甚至消失。
偶爾打呼嚕多屬于上述原因,但若常年打呼嚕,且聲音忽高忽低甚至有時突然悄無聲息,就要排除是否真的出現(xiàn)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或是呼吸系統(tǒng)某些部分發(fā)生的病變所致的,并及早到呼吸科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