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學科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德育教育可謂重中之重,因為“最終代表人類進步和文明高度發(fā)達的絕不是原子彈和經濟指數,而是道德指數?!保ā吨袊逃{查》)人們常說: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體育抓不好要出廢品,美育抓不好要出低檔品,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險品。人就像一只木桶,道德就是其中的一塊木片,只要缺損了這一塊木片,桶里的水將會全部流失。所以,如果我們只注重知識而輕視德育,那無疑是舍本逐末,緣木求魚。我國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則明確規(guī)定學校德育工作的任務是: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理想、倫理道德以及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國近代史、基本國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把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同積極學習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結合起來。
中華民族曾經以優(yōu)秀的道德文化而著稱于世,然而隨著時光的流轉,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道德文化卻黯然失色、光華不再了。語文作為一門傳統(tǒng)學科,應當主動承擔起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力求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幾千年的燦爛文化重新煥發(fā)出它的生機。也許基于這一原因,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深化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瓨淞⒎e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這個要求并不過分,因為,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本所選文章都是極具典范性的,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它融匯了古今中外最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和經驗,涵蓋了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精神的,還是文化的。我們不僅要學習它的文化內涵,還要學習創(chuàng)造這些文明的大師們洞察事物、思考問題、探求真理、憧憬未來的美好人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