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周國的締造者——張士誠

         (公元1321~1367年),小名九四;泰州白駒場人(今江蘇大豐白駒)。著名元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之一,稱誠王、吳王,是大周國的締造者,在位時間從公元1354~1357年、1363~1367年合計為期八年,終年四十六歲。 張士誠自年輕時代起,就做當?shù)佧}場的幫閑記賬一類雜差,很能損公肥私,憑關(guān)系讓三個弟弟干上操舟運鹽的營生,順便走私販鹽。這性質(zhì)與現(xiàn)在派出所所長讓親戚開歌舞廳按腳房一樣,不算什么大惡,卻無職業(yè)“道德”可言。

當然,鹽鐵在封建社會一直是國家嚴管專賣產(chǎn)品。由此,利潤頗豐。手中有了錢,張士誠自然輕財好施,很似《水滸傳》中的“及時雨”宋江,頗得當?shù)乩习傩諝g心。從人品上講,張士誠為人是元末群雄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好人”,不奸險,能容人,禮待讀書人,但亂世大偽,既然他沒有殺妻滅子的“氣魄”,根本就熬不到“最后勝利”的那一天。 由于張氏兄弟向壽州附近諸富人家賣鹽期間多受凌侮,不少大戶還欠錢不給,加上鹽場一個弓手丘義沒事就辱罵張士誠,惹得張氏兄弟殺心頓起。

      恰值當時天下已亂,于是他們便于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年夏天,忽然起事。加上張士誠和他三個弟弟,以及一個名叫李伯升的好漢,當時一伙人一共才十八位,起事時,他們并無遠大理想,只是殺人泄憤而已。就這十來號人,先沖進鹽場保安室把弓手丘義亂刀剁死,然后遍滅周圍諸富家,放火燒掉不少大宅院。由于當時鹽場工廠生活極其艱辛,苦大仇深,見有人帶頭挑事,紛紛報名加入,共推張士誠為主,百多人聚集一起,一下子就“攻克”了泰州。

接著,他又破興化,占領(lǐng)重鎮(zhèn)高郵。勝利如此容易,張士誠便自稱“誠王”,國號“大周”,開始稱王稱帝。 轉(zhuǎn)年,張士誠樹大招風,元朝丞相脫脫親自率百萬大軍來攻,把高郵團團圍住。當時的張士誠叫天不靈,呼地不應,最慘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當時脫脫鐵定了心攻下高郵后要盡屠當?shù)乇?,以在江南樹威示警。人算不如天算,在此之際脫脫遭朝中奸臣算計,元順帝一紙詔書把他就地解職押往吐蕃,半路以毒酒賜死。至于那“百萬大軍”,一時星散,群龍無首,張士誠終能逃出生天,率一股人馬逃出高郵當流寇去也。 在天下大亂的“革命”形勢下,張士誠很快東山再起,并迅速占領(lǐng)了江南最富庶的常熟、平江兩個重鎮(zhèn)。平江即蘇州,糧倉,衣倉,錢倉,真正的大富之地。

而后,張士誠勢力發(fā)展極為迅速,湖州、杭州、諸全(諸暨),紹興、宜興、常州、高郵、淮安、徐州、宿州、泗州以及朱皇帝的老家濠州,全部被其所占領(lǐng)。劉福通如此勇武之人,也被張士誠手下大將呂珍包圍于安豐(壽縣),出戰(zhàn)時被殺。如果朱元璋不來救,連小明王韓林兒也會被張士誠軍隊活捉。 江南群雄,分為兩大派系,即劉福通和徐壽輝的紅軍系,以及張士誠、方國珍的非紅軍系。紅軍系又分東西兩派,東派名義上以“小明王”韓林兒為其主,實由劉福通掌握,郭子興、朱元璋這一支其實就是東派紅軍系,在淮水流域四處闖蕩。西派紅軍包括徐壽輝、陳友諒以及日后割據(jù)四川的明玉珍,他們的活動地點主要是漢水流域?!凹t軍”之間,平時互相爭得你死我活,所以,張士誠打劉福通(又是從開封被趕跑出來的敗寇),可稱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而且,張士誠和元朝的關(guān)系也很好玩,起事當年他就受朝廷“招安”,還弄了個官做。但當元廷要他出兵去打濠州等地紅巾軍時,張士誠怕吃虧,推托不去,而是徑直占了高郵當起自封的王爺來。脫脫丞相大軍百萬來攻,張士誠差點就被抓住碎刀凌遲。

時來運轉(zhuǎn)后,他改平江為隆平郡,開弘文館,招賢納士,提前干起“賢德”帝王的營生。后來受苗軍楊完者部的打擊和朱元璋的擠兌,張士誠又接受元朝江浙行省右丞相達識帖木兒的“勸告”,再次投降元朝,當起大元的“太尉”來。扯虎皮做大旗,張士誠在幾年間據(jù)地兩千余里,北逾江淮,西至濠泗,東達至海,南連江浙,儼然江南一國。再往后,張士誠要當真王爺,元朝不答應,張士誠就自立為“吳王”,和元朝基本鬧翻,連糧食也不往大都運送了。 朱元璋、張士誠二人的沖突源于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356年)。本來降附于朱元璋的“黃包軍”(以黃帕包頭的一支義軍)頭目陳保二忽然倒戈,逮捕了朱元璋派來的將領(lǐng)之后向張士誠投降。當時朱元璋正忙于西線作戰(zhàn),起先還不敢與張士誠鬧翻,派人送信一封,以“隗囂稱雄”的字眼奉承張士誠,希望兩家“毋生邊釁”。張士誠左右有不少文人,他自己也讀書,深恨朱元璋信中以“隗囂”比擬自己,如此,朱元璋就是“漢光武”劉秀了。就因這幾句話,張士誠把朱元璋的來使扣壓,不肯講和。 于是,朱元璋派大將徐達進攻常州,張士誠則派弟弟張九六來援。徐達設(shè)伏,活捉了張九六,“士誠陷郡縣,九六力為多,既被擒,士誠氣沮。”不久,華云龍等將又在舊館大敗張士誠另外一個弟弟張士信。連敗之下,張士誠與朱元璋書信,表示愿意送黃金五百兩,白銀三百斤以及糧食二十萬石,雙方講和。朱元璋得理不饒人,復信歷數(shù)其罪,要對方放人讓他。結(jié)果,“和議”徹底失敗。 圍了數(shù)日,朱元璋軍隊終于又奪回常州。

徐達善戰(zhàn),又順利攻克常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士誠二次受元朝“招安”。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358年)春,朱元璋派大將廖永安、俞通海、桑世榮等人大張旗鼓去“討伐”張士誠,并派出鄧愈、李文忠、胡大海等人從徽州顯嶺關(guān)攻取了張士誠的建德路。張士誠大惱,復遣兵反攻常州、常熟,均失敗而歸。 這年秋天,張士誠以計殺掉了元朝的苗軍元帥楊完者。楊完者一部苗軍,乃元朝政府為了平息江南叛亂而從湖廣召來的少數(shù)民族部隊。這部苗軍燒殺搶掠,備極慘毒。在所有江南一帶打仗的軍隊中,“天完”政權(quán)紀律最好,其下依次是劉福通紅巾軍、張士誠軍、朱元璋軍、元朝政府軍、陳友諒軍,最差的就是楊完者的“苗軍”。所以元朝江南行省的達識帖木兒才與張士誠暗中約定聯(lián)手做掉這個驕橫濫殺的“苗帥”。 張士誠殺楊完者,不僅是為民除害,為元除害,也是為朱元璋除了一個將來的隱患。殺掉楊完者,張士誠很快占據(jù)了杭州和嘉興兩處要地,益無所憚,再不把元朝的官員達識帖木兒放在眼里。 此后,張士誠正派兵攻常州,結(jié)果被湯和擊敗,而且還又丟了宜興。

朱元璋手下水帥大將廖永安乘勝入太湖,深入追擊,反而被張士誠大將呂珍候個正著,生俘了廖永安。朱元璋想以俘獲的三千張士誠兵將換廖永安一個人,張士誠不答應,他提出要以廖永安換自己弟弟張九六(張士德),朱元璋不答應,干脆先下手殺了張九六。結(jié)果致使廖永安被囚禁八年,死于張士誠的獄中。 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胡大海、李文忠又攻下張士誠的重鎮(zhèn)諸暨州。張士誠遣將攻江陰,被守將吳良打得大敗而去?!爸煸暗媒巹t(張)士誠舟師不敢溯大江,上金(州)、焦(州)。自是侵軼路絕?!?數(shù)敗之下,張士誠不甘心,在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秋天仍舊派人攻常州,又??;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派兵侵諸全,殺守將;又派大將呂珍入長興,結(jié)果再敗。 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遣胡大海進攻紹興,不克而還。同年冬天,張士誠則派大將李伯升率精兵十余萬進攻長興,水陸并進,先勝后敗,最終遭朱元璋守將耿炳文和常遇春內(nèi)外夾擊,狼狽而去。 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守金華的朱元璋大將胡大海被屬將蔣英、劉震殺掉。蔣劉二人本是苗帥楊完者部下,張士誠殺楊完者,二人向朱元璋投降。

胡大海喜二人驍勇,置于麾下,待之不疑。二人日久思變,約定幾個苗將,準備起事。他們邀胡大海到金華八詠樓觀射弩。老胡很高興,如約而來,想視察將士操弩演兵。還未下馬,蔣英袖中突出鐵錘,把胡大海腦袋擊碎,然后,又殺胡大海兒子胡關(guān)住及金華數(shù)位文武官員。起事后,幾個人心中也害怕,忙派人向張士誠投降,大掠金華而去。 趁亂,張士誠派其弟張大信和大將呂珍率十萬兵馬包圍諸全。結(jié)果,守將謝再興與朱元璋外甥朱文忠設(shè)計使呂珍分兵,又以炮銃等火器相攻,以少勝多,打得張士信倉皇逃走。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氣急敗壞的張士誠派大將呂珍集十萬大兵進圍安豐,殺掉了紅巾軍的“革命領(lǐng)袖”劉福通。老劉辛苦數(shù)年,為朱元璋除殘去穢。

張士誠殺劉福通,其實也是為朱皇帝做事前的“驅(qū)除”工作。由于名義上的“共主”韓林兒從安豐跑到滁州被呂珍追打,朱元璋不得不救,親率徐達、常遇春移大軍而來,終于擊走呂珍。當是時也,險過剃頭,如果西面的陳友諒傾國順流直下建康,朱元璋玩完矣。 朱元璋正擦冷汗,忽然傳來一個大壞消息:諸全守將謝再興(朱元璋親侄朱文正的岳父)叛降于張士誠。 謝再興之叛,緣自朱元璋待人太苛:老謝為了賺錢,暗中不時派軍士私攜銀兩往張士誠所占據(jù)的杭州買東西,帶回來低買高賣。朱元璋怒,嚴責謝再興,并下令召他回金陵,以他將替代其職務(wù)。此外,謝再興二女兒在建康,朱元璋不打招呼,擅自將她許配給大將徐達,有如分配軍需品,也惹得謝再興惱怒。謝再興深知朱元璋殺人不眨眼,惶懼之下,遂殺掉知州欒鳳,率諸全守軍赴紹興向張士誠投降,不久便率更改服色的“吳”軍攻擊東陽。幸虧李文忠聞亂后從嚴州急馳趕到,諸全方面才沒出大漏子。

這時,朱元璋正在前線指揮軍隊與陳友諒干仗,無暇東顧。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秋,張士誠逼元朝江浙行省長官達識帖木兒自殺,再次獨立,年號仍用元朝的“至正”。 江浙富庶地,竟成溫柔鄉(xiāng)。蘇杭的張士誠部伍很快就從上至下腐化得一塌糊涂。方圓兩千余里,甲士數(shù)十萬,又據(jù)天下富庶勝地,張士誠不得不感覺良好。特別是其弟張九六(士德)在時,已經(jīng)延致了不少著名文士,諸如高啟、楊基、陳基、張羽、楊維楨等人,終夕飲樂于幕府之中,唱和往來。張士誠和張士信也一樣,喜歡招延賓客,又向這些文人墨客們大贈輿馬、居室、文房精品,遠近潦倒的文人雅士,一時爭相趨之。 張士誠為人“外遲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實無遠圖”,其實是個見好就收的厚道人。史書稱其“既據(jù)有吳中,吳(地)承平久,戶口殷盛,漸驕縱,怠于政事?!逼涞軓埵啃藕推渑雠嗽B特別喜歡聚斂,“金玉珍寶及古法書名畫,無不充溢。日夜歌舞自娛”。

窮人乍富,也不是多么反常??膳碌氖菑埵空\手下軍將也腐化至極,“每有攻戰(zhàn),輒稱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將帥)甫至軍,所載婢妾樂器踵相接不絕,或大會游談之士,樗蒲蹴鞠,皆不以軍務(wù)為意。及至喪師失地還,(張)士誠概置不問,已而復用為將。上下嬉娛,以至于亡?!?相比之下,朱元璋兢兢業(yè)業(yè),朝夕不寐,逮誰殺誰,從嚴治軍,連他自己都說:“我無一事不經(jīng)心,尚被人欺。張九四(士誠)終歲不出門理事,豈有不敗者乎!” 從前陳友諒要張士誠一起夾擊朱元璋,張士誠不出手。現(xiàn)在陳友諒已敗亡,張士誠反倒來了精神。 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春,他派大將李伯升與朱元璋叛將謝再興一起,率馬步舟師二十余萬,跨逾浦江,包圍諸全之新城,造廬室,建倉庫,預置州縣官屬,大作持久必拔之計。結(jié)果,朱元璋外甥李文忠與大將朱亮祖等人以少勝多,把東吳軍殺得丟盔卸甲,李伯升等人僅以身免。

朱元璋指揮若定,麾兵又克泰州,數(shù)月后又擊下張士誠的發(fā)家之地高郵。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徐達與常遇春會師攻淮安,克興化,“淮地皆平”。農(nóng)歷5月又攻下了對朱元璋來講最有象征意義的“龍興之地”濠州老家。 朱元璋親自至濠州,“省陵墓,宴父老”。宴父老是真,省陵墓嗎,純屬瞎掰。他一家皆葬亂墳崗,席爛土淺,“龍鳳”之尸早已被野狗吞食,哪里還找得到。 大好形式下,朱元璋集團內(nèi)部仍不少人高估張士誠勢力,文臣之首的李善長就表示:“張士誠其勢雖屢屈,而兵力未衰,土沃民富,多多積蓄,恐難猝拔。” 武將徐達深諳主子意圖,進言曰:“張氏驕橫,暴殄奢侈,此天亡之時也,其所任驕將如李伯升、呂珍之徒,皆齷齪不足數(shù),惟擁兵將為富貴之娛耳。居中用事者,迂闊書生,不知大計。臣奉主上威德,率精銳之師,聲罪致討,三吳可計日而定!” 朱元璋大喜,立命徐達出師。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農(nóng)歷9月,朱元璋以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二十萬精兵,集中主力消滅張士誠。朱元璋多計,命二將不要先攻蘇州,反而直擊湖州,“使其疲于奔命,羽翼既疲,然后移兵姑蘇,取之必矣!”有如此偉大戰(zhàn)略家,不勝也難。 二將依計,徐達等率諸將發(fā)龍江,別遣李文忠趨杭州,華云龍赴嘉興,以牽制張士誠兵力。諸將苦戰(zhàn)。在湖州周圍,東吳兵大敗,大將呂珍及外號“五太子”的張士誠養(yǎng)子等驍勇大將皆兵敗投降,其屬下六萬精兵皆降。湖州城中的張士誠“司空”李伯升本想自殺“殉國”,為左右抱持不死,不得已也投降。 到了年底,在朱亮祖大軍逼迫下,杭州守將謝五(謝再興之弟)也被迫開城門投降。如此,東吳左右膀臂皆失,平江(蘇州)成為孤城,面臨南西北三面被圍之勢。 然而平江城堅,一直打了十個月,才最終攻克。

在派軍出發(fā)打張士誠的同時,朱元璋派大將廖永忠“迎接”小明王,行于瓜州時,廖永忠入艙把韓林兒一刀砍死。然后把船鑿沉,施施然回來復命。從此以后,朱元璋再也用不著打“龍鳳”年號。殺韓林兒之事,當時后世不少人皆認定是朱元璋指使,但也有歷史研究者認為此舉實是廖永忠多事,丑表功媚主。朱元璋大可封韓林兒一個王號什么的軟禁般養(yǎng)起來,用不著干這么“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小人事體。當時朱元璋算厚道,沒有像司馬氏對成濟那樣“嫁禍”于他,但估計他心中很是鄙薄廖永忠的為人。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吳元年,公元1367年),見圍城三月不下,朱元璋也不著急,只是從建康發(fā)來指示:“將在外,君不御,古之道也。自后軍中緩急,將軍便宜行之。”徐達接書感奮,更加細心和賣命。 朱元璋見張士誠龜縮平江,志在必得,但也怕攻城死人太多。他原本之意就是圍之困之,讓張士誠最終不支出城投降。同時,朱元璋不斷派人送書城內(nèi),以錢繆、竇融相比擬,勸張士誠自動歸服。張士誠倔強,不報。 拖延至農(nóng)歷7月,張士誠見城中糧余漸盡,他又是厚道好人,干不出殺人為食的惡事,便率綽號“十條龍”的上萬親軍冒險突圍。出城后,望見城左西吳兵隊陣嚴整,心虛不敢犯,便轉(zhuǎn)至舟門,向常遇春營壘殺來。這下可是遇到了煞星,常遇春有勇有謀,百戰(zhàn)良將,揮兵直前,與東吳兵激烈廝殺。同時,他又指揮善舞雙刀的猛將王弼從另路繞出,夾擊東吳兵,把張士誠萬余扈衛(wèi)精兵皆擠逼于沙盆潭中,殺掉十分之三,溺死十分之七,張士誠本人馬驚墮水,幾乎被淹死。親兵冒死把他救起,以肩輿扛上,復逃回城中。 過了十來天,緩過手來,張士誠又親自率兵從胥門突出。出于拼命,張士誠軍勇銳不可當,打得正面攔擊的常遇春部招架不住。如此天致良機,本來能突圍,站在城頭上的張士誠弟弟張士信卻大呼:“軍士打累了,可以歇兵”,于是馬上鳴金收兵。 張士誠等人愣怔之余,常遇春復振,掉頭進擊,把東吳兵打得大敗,“自是(張)士誠不敢復出”。

形勢危急如此,張士信卻仍不知愁,總是大張盛宴,遍擺銀椅,與親信左右飲美酒,食佳肴。仆從向他進獻一個大水蜜桃,張士信欣賞久之,剛張嘴要吃,忽然城下發(fā)巨炮,恰恰打中張士信,當場將其腦袋被擊爛,與桃汁一起四濺飛迸。 兵敗弟死,張士誠仍舊很頑強,指揮城中兵民抵抗,殺傷不少西吳兵馬。農(nóng)歷10月間,徐達展開總攻,百道攻城,東吳軍終于不支,城陷。 張士誠在府邸中聞城潰,對其妻劉氏說:“我兵敗且死,你怎么辦?” 劉氏良德婦人,冷靜答道:“君勿憂,妾必不負君。”言畢,她懷抱兩個幼子,在齊云樓下積柴薪,與張士誠諸妾登樓,自縊前令人縱火焚樓。 時值日暮。大英雄張士誠真是日暮途窮,獨自呆坐室中良久,望著齊云樓的大火若有所思。然后,他投帶上梁,準備上吊自殺。張士誠舊將李伯升受徐達諭指,到處尋找張士誠,剛好發(fā)現(xiàn)前主人在半空蹬腿,忙上前解救下來,號哭勸道:“九四英雄,還怕不保一命嗎!” 徐達立即押張士誠上船,由水路送往建康。其間,張士誠一直堅臥舟中絕食。被押送建康中書省后,朱元璋派李善長“勸降”,張士誠大罵,兩個人幾乎動手。 當夜趁人不備,張士誠終于上吊自殺。一說由于張士誠囚斃了朱元璋手下大將廖永安,張士誠被俘后,朱元璋便將其送予廖永安之子,廖永安之子將張士誠勒斃,之后大哭且呼“快哉!” 據(jù)說,朱元璋就因為忿恨吳人為張士誠所用,于是以大地主沈萬三家的租薄為依據(jù),格外加賦,竟然高達每畝實糧七斗五升,僅數(shù)年時間,即將吳蘇地區(qū)的中、小地主基本消滅干凈。

明朝學者貝清江記載說:“三吳巨姓……數(shù)年之中,既貧或覆,或死或徙,無一存者?!?對于吳地人民來說,張士誠為人寬厚多仁,賦稅輕斂,因此吳人對他頗多懷戀。至于明史中對他的多種指斥,多屬朱明王朝之辭,多不屬實。張士誠屬下確有貪縱,但并不殘暴,基本上在歷史上未見有“濫殺”之實,加之吳地殷富,即使東吳官員愛錢,也不是刮地之貪。 因此,蘇州一帶的人民多一直懷念昔日張士誠輕徭薄賦的仁德,時至今日,每年農(nóng)歷7月30日托名為地藏菩薩燒香,名稱叫作“燒九四香”,顯然,張士誠原名叫張九四,所以實際上就是在祭奠張士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默默無聞的廖永安,靠著忠心成為朱元璋手下的第一位國公
朱元璋第一個賜死的功臣——明初良將廖永忠
為什么說朱元璋“論兵強莫如友諒”?
變態(tài)朱元璋曾將對手分尸喂狗吃
揭秘:朱元璋既然珍惜廖永安的才華,為什么卻對他見死不救?
朱元璋愿用三千俘虜換此人,卻不愿以另一人相交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