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年老體衰,常常會吃些補品滋補身體,而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中年人也開始吃補品了,并且逢年過節(jié),孝敬老人,也經(jīng)常選擇送些補品。
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補品不能隨便亂吃,更不能隨便送人,不然,好東西吃了也沒什么用,還可能傷害身體,得不償失!
我們常用到的食材和藥材很多都可以補益身體,但一定要有度,要得法,下面是最常見的進補誤區(qū),大家一定要避免誤入歧途,否則補藥變成毒藥,就麻煩了。
是補藥都能吃,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大部分人都認為,補藥和藥物不同,是藥三分毒,而補品可能沒有好處,但起碼沒有壞處吧,其實這是明顯錯誤的觀點。
千萬不要覺得有病沒病都可以隨便吃補藥,強身健體,沒有壞處!因為,實際上,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補,有的人需要的是瀉,也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補。
老中醫(yī)提醒:進補前,要先弄清自己屬于何種體質(zhì)?需不需要補?需要補,又該補哪個臟腑?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否則,胡亂吃補藥,只會擾亂身體內(nèi)的平衡,百害而無一利!
補藥越貴越好
很多人都覺得補藥越貴越好,不管什么病,吃些名貴的人參、靈芝,肯定能治好!而實際上,每種補藥都有其適應(yīng)對象和適應(yīng)癥,運用得當,大黃(很神奇的一種藥,生食是瀉藥,如果上鍋蒸一下,就變成了補藥)也可以當補藥,服藥失準,人參(大補陽氣)的也會變成毒藥!
老中醫(yī)提醒:其實,最好的不是最貴的,而是最適合自己的,補藥如此,人生亦如此。
補藥多多益善,見效快,作用強
有的中藥藥效遲緩,藥力也比較溫和,于是,很多人,便覺得要多吃,這樣才能見效更快,這也是錯誤的做法,而且非常危險。
中醫(yī)講究辨證治療,用藥講究增減搭配,可能同樣一個方子,可以用到很多人身上,只是藥量增增減減罷了。不管什么藥,包括補藥,都絕不能過量服用,再好的補藥,過量服用,也會變成補藥。
當你服用中藥或者補藥時,如果長時間沒效,則很可能是辯證失誤,藥不對癥,而非藥效過慢。此時切不可私自加大藥量,否則,不僅舊病難愈,還會招來新的疾病,吃補藥的時候,也是這樣,切記補藥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老中醫(yī)提醒:總的來說,身體沒毛病時,要吃藥力緩和的補藥,當身體虛弱有疾病時,更不能多吃補藥,否則反過來傷害脾胃,麻煩就大了。
帶病進補,以藥代食
有人生病了,就想要吃些補藥,這樣便能增強身體抵抗力,病也能好的快些。其實,這也是不對的,在感冒時、發(fā)熱、咳嗽等外感病及急性病病發(fā)期時,要暫緩進補,否則,會導(dǎo)致病情遷延不愈,甚至惡化。
另外,很多食物都是藥食兼用的,營養(yǎng)不足而虛弱的人,不能以藥代食,應(yīng)聘應(yīng)平衡膳食與進補結(jié)合,這樣才能更快恢復(fù)健康。
老中醫(yī)提醒:生病時進補,由于是身體有外疾,不能很好的吸收補藥,補藥積累在體內(nèi),反傷脾胃,導(dǎo)致病情加重,得不償失,故應(yīng)避免帶病時盲目進補
進補時盲目忌口
吃中藥,要忌的口很多,但吃不同的藥所忌的口不同,尤其在冬季,進補時食物禁忌更多,于是,有的人怕犯忌,只吃青菜白飯,反而導(dǎo)致營養(yǎng)失衡,不利于疾病的恢復(fù)。
老中醫(yī)提醒:該忌什么口?怎么忌口?要聽醫(yī)生的,不要只知道不吃辣、不吃油膩,其實,有時候反而要吃些辣宣發(fā)肺氣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