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種培訓方式:促教師專業(yè)成長
作者:李勇 時間:2006-12-25
我校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立足校本,采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每周一次“三課”活動。“三課”活動即“說課、授課、評課”活動。大組活動隔周一次,每次活動由一名或兩名教師上課,全組教師參與聽課,聽課后先由講課教師說課,然后全組教師評課。“三課”活動是對教師的示范性培訓,這種培訓是一種情境中的培訓,培訓內容真切,可感性強,教師易學,效果較為明顯。
集體備課活動。學校每周專門給每個備課組擠出半天的同組教師備課時間。每次集體備課都有中心內容,有中心發(fā)言人,有授課進度的安排,有教學細節(jié)方法的研討,有課本內容的研究,有學情的分析,最后統(tǒng)一教學進度,統(tǒng)一學案,統(tǒng)一出練習題。集體備課是對教師手把手地教,這種培訓方式最利于教師成長。
師傅帶徒弟。新進教師一入校,學校即為他們選擇一位骨干教師為指導教師,負責對他們的教育教學進行全方位跟蹤指導。讓他們聽課、給他們講如何備課、如何上課、如何批改作業(yè)、如何命題、如何檢測、如何與學生談心、如何輔導,等等。指導教師要聽新教師的課,指出他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告訴他們改正的方法。
印發(fā)學習材料。學校教研處每周印發(fā)一期有關教育教學理念、方法或思想教育的文章,讓教師在備課、上課之余進行閱讀,并寫出心得。
走出去請進來,向名師、專家學習。學校在經(jīng)費緊張的情況下,堅持派教師外出聽課、學習。讓老師們在與名師零距離的接觸中感受自己的不足,學習他們成長的經(jīng)驗,樹立爭做名師的理想。學校還請來名師、專家或買來專家講課、報告光盤,利用集體教研時間組織教師觀看。
自愿組織課題小組。學校在學期初通過教研處給每個備課組下達教研課題任務,要求教師在自愿的前提下組建課題研究小組,每個課題組研究的課題必須是平時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難題。課題申報后,教研處定期對課題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監(jiān)督、指導,學期結束前對課題進行驗收。
校長親自聽課。學校常有個別教師缺少教育理想,對自己要求不嚴,甚至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工作拖拉,個人成長較慢。這部分教師的培訓工作就需要校長親自去做。校長在對這些教師進行培訓時均從關心教師、幫助教師成長的角度去做,聽課后,以交流的方式與他們座談。在座談中指出他們的不足,提出學校的要求,指出教師成長的方向,并進行跟蹤指導。
樹立典型,榜樣示范。學校經(jīng)常讓表現(xiàn)突出的骨干教師上公開課、示范課,讓這些教師介紹自己的做法和成功的體驗,并推薦他們參加高一級的公開課比賽,使他們成為學校最受歡迎的人。身邊的榜樣會帶動教師自覺自愿地要求進步。
聽取學生意見。學生對教師成長有重要作用,教室內、教學樓前、辦公室門外均懸掛有教育教學意見箱。提倡學生定期隨時給教師提建議,并要求教師每周召開學生座談會。(河南省息縣第二高中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