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兼具楷書和草書的優(yōu)點,既有藝術(shù)性,又有實用性。但與楷書的“橫平豎直”相比,行書更為靈動飄逸。在行書創(chuàng)作時,要善于觀察、思考,在筆法上富于變化。
筆勢流動??瑫鴷鴮懸还P一畫、工工整整,行書則是將點畫連起來書寫,自然地出現(xiàn)或增加了鉤挑和牽絲。行書書寫時,落筆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為順勢帶出,或牽絲下筆,或鉤挑出鋒。如此一來,行書的很多筆畫發(fā)生變異,筆勢更為流暢,也令行書的書寫速度較楷書更快。
點畫呼應(yīng)。行書收筆時不再回鋒頓筆,而是將筆鋒提出,由此形成點畫間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即結(jié)束上筆時順勢帶下,下筆自然承上,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可增添字形的生動和意趣。
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呼應(yīng)通過筆鋒提寫出游絲,相互連接,形成兩筆或幾筆,一氣呵成,使字形連貫、瀟灑。這種由牽絲形成的連筆效果,是行書的主要特征。但在書寫時要運用得當,若一味追求牽連,當斷不斷,反而弄巧成拙。
省略筆畫。為書寫簡便,行書對楷書的某些部位或筆畫進行了恰當簡化,在不失原有字形、字義的情況下,或減省筆畫,或合并線條。把兩筆或幾筆連成一筆,起到簡化書寫、加快速度的作用,但原有筆畫并未減少。在行書中,還會合并原來的點畫,形成獨特的寫法。行書與草書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可根據(jù)章法布局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隨時調(diào)整字形和筆畫形態(tài)。
離方遁圓??瑫蕉鄨A少,折筆處多為方;行書隨筆順勢轉(zhuǎn)折,方圓兼有,靈活生動。臨摹時要多觀察,留意字體的方圓變化,力求書寫中既有方筆的遒勁力度,又有圓筆的流暢靈動。一味方折,字形呆板、生硬;只有圓轉(zhuǎn),則疲軟、松散。
重按輕提。在行書運筆中,更多體現(xiàn)出順勢提、按的運用。凡筆畫輕細之處,需收筆輕提,速度稍快。粗重處則需將筆用力按下,速度稍緩。要注意的是,筆畫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過渡,切忌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yīng)順其自然。
(作者 胡長林)
責任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