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抖身】
劈,插,抖撩,忽左忽右穿插前進(jìn),上驚嚇掠,連續(xù)施技,
沾實(shí)于對手的胸肋腰襠之際發(fā)力,撥人于丈外。
游戲中這把“蛇抖身”由前后三式組成:雙蛇掌-蛇捶-蛇抖身
1.雙蛇掌
所謂“雙蛇掌”似乎應(yīng)該是龍形雞步大劈,裹住對手一側(cè),大擰中節(jié),裹劈而下,如李新民老師演示的版本。此定式可接挑領(lǐng),亦叫做“迎面貼臂”。
2.蛇捶
這個(gè)蛇捶,應(yīng)指“蛇出洞”,“蛇出洞”是蛇形的主要技法,也稱為“蛇形步”,蛇形技法之代表。
“蛇出洞”以“貓洗臉”撥開對方來手,另一手斜上以肘,小臂外側(cè),手掌小指側(cè)穿插對手的胸頸。
此處因以“龍形大劈”為開手,略去了“貓洗臉”,只取主要的穿插之手,所以單稱之為“蛇捶”,亦達(dá)其意。
3.蛇抖身
“蛇抖身”一式坊間多出現(xiàn)在“四把捶”的演練中。此式主撩襠,稍高亦可插敵肋間。
勁意:此式右手在面前劃一圓弧為防為攔,向前下方而去為撩擊敵襠,其左手向后展為對撕勁,以助右手之勁且助身之平衡,因左、右兩手的前、后一抖撩,狀如蛇之盤曲突受驚一抖身向前竄出,右手在前則如蛇頭,左手在后為尾,身扭擰彎曲成龍腰,即如蛇身也,故曰蛇抖身。
用法:此式為撩擊敵襠,故首重掌之撩擊勁,藝高之人逢敵以左手擊胸,右手即防即順勢滑下變撩或以五指點(diǎn)擊敵胸,稱猴掏心,此拳術(shù)中稱“這只手還是這只手”即不換招也,還手即慢了,此勢又為“溜打滑撐”之中溜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