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鏡頭的藝術(shù),它是在有限的鏡頭里展現(xiàn)無限信息量的藝術(shù)。電影的類型有很多種,市場上從《致青春》開始,涌現(xiàn)出大量的校園青春電影??偟膩碚f,它們都大同小異,對青春的懷念,對學(xué)生時代青澀愛情的追憶,這些電影,有的成功讓人記住,有的卻石沉大海。當(dāng)然,這類題材的電影早就開始呈同質(zhì)化發(fā)展,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講,仿佛像是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即影片的一開始男主一定要光芒萬丈,女生一定要卑微到塵埃里,最后兩個人收獲了多么可歌可泣的愛情。
八月長安所著的'振華三部曲'之一的校園青春小說《最好的我們》,于2016年播出了網(wǎng)劇版,當(dāng)時點(diǎn)擊率超過20億,一時掀起了青春網(wǎng)劇的浪潮,不少八零后、九零后為之感動,為之落淚。時隔數(shù)年,影版《最好的我們》于2019年6月6日上映。豆瓣評分現(xiàn)為5.5,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大眾不愿為之買賬呢?
第一,劇版《最好的我們》有24集,每集45分鐘,但影版只有110分鐘,這意外著要有大量的刪減,而該如何選取故事的主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影版編劇將重點(diǎn)放在了耿耿余淮的愛情上,但兩個人情感進(jìn)展的速度又多處邏輯不通。
第二,對于影版《最好的我們》來說,原著和劇版早已深入人心,劉昊然、譚松韻演繹的耿耿余淮會讓人不自覺的與陳飛宇、何藍(lán)豆飾演的耿耿余淮進(jìn)行對比。陳飛宇飾演的余淮與劉昊然比起來就遜色許多了,但他又不失帥氣,唯獨(dú)少了余淮應(yīng)該有的鋼鐵直男氣質(zhì),真正的直男不會為女生剝小龍蝦。陳飛宇強(qiáng)大基因帶來的帥氣收割了大量迷妹,也就是他背后其實(shí)承載的更多的是資本收益。
第三,劇版《最好的我們》能夠讓很多人感動的原因之一就是因?yàn)檎鎸?shí),高中生懵懂的青春,被成績支配的恐懼,對感情極致的在乎。但影版《最好的我們》之間只有錯過。很大一部分的觀眾是被路星河對耿耿的愛情感動的,為他們遺憾,為他們落淚,那才是青春該有的樣子。
而影版呢?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頭至尾都在等待路星河的出現(xiàn),哪怕只是一個鏡頭,但字幕出現(xiàn)的時候都沒有等到,這還是那個《最好的我們》嗎?
在電影里我看到的愛情是灰姑娘和王子的童話故事,電影里的愛情并不現(xiàn)實(shí),像一出偶像劇,影版的《最好的我們》還是那個讓我們懷念青春的《最好的我們》嗎?
影版《最好的我們》這是一個從一開始就設(shè)定了市場上的同題材影片。從電影敘事上來講,整個敘事都是平鋪直敘的,沒有找到情緒的基點(diǎn)。利用一個模版式的扁平化敘事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平淡的愛情故事。模版式的扁平化敘事讓故事過于簡單,少了多條支線,情感上的支離破碎同樣也無法讓大家產(chǎn)生共鳴。
編劇難道沒有思考觀眾會不會產(chǎn)生情感共鳴嗎?一定不是的,他選擇了汪蘇瀧雨中唱歌表白的情景去為我們打造出青春的瘋狂和荷爾蒙蠢蠢欲動的效果。但可曾想過,是否我們的高中生活會如此上演?其實(shí)不然,這部電影讓人感到遺憾的就是放棄了的那些真實(shí)的情感。
電影始于鏡頭,又終于鏡頭。但影版《最好的我們》鏡頭并無出彩的地方。在這部影片中,看得出畫面很唯美,美的很不真實(shí),但怎樣都看不到鏡頭背后更深刻的東西,更有人說到:'畫面唯美到像是看了一場110分鐘的mv。'或許這也是一種夸張戲謔的玩笑話。
逆光處理、小清新的整體色調(diào),加上偏綠色的懷舊風(fēng)都讓整部作品看起來十分的懷舊,可真正能讓人產(chǎn)生懷舊的元素并無太多。但反觀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馮小剛導(dǎo)演的《芳華》便能發(fā)現(xiàn)。為什么他們的作品,也是柔和的光線,卻讓人看后潸然落淚。
《芳華》中有幾個片段,通過畫面內(nèi)容就能夠完全的把人拉回到那個時代,不需要任何的光線處理以及后期調(diào)色。通過整個影片的觀看,我們能看到馮小剛對青春的感懷,看得到他的真誠,我們是相信他是用心去拍攝了這部影片的。
但反觀《最好的我們》,我們看到的只是青春記憶里的某一個片段,情懷不是單靠某一個片段就能引起情感共鳴,偶像瑪麗蘇永遠(yuǎn)都只是瑪麗蘇,這樣的片子只能吸引小學(xué)生的目光,而觀眾不是每一個都是小學(xué)生。
劉昊然、譚松韻是最好的我們,他們詮釋的耿耿余淮是最好的青春,陳飛宇和何藍(lán)逗的青春不過只是一部王子和灰姑娘的愛情故事。